圈行村

圈行村原名陳圈行,為陳姓聚居地,因該村曾為商人趕豬過路店,久之則約定成俗,稱之為卷行。卷行村於1962年設為大隊,屬張陶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息縣完成公社一級體制改革,卷行改制為行政村,屬張陶鄉人民政府。

基本情況

村莊歷史

圈行村 圈行村

據考證,圈行村原名陳圈行,為陳姓聚居地,因該村曾為商人趕豬過路店,久之則約定成俗,稱之為卷行。卷行村於1962年設為大隊,屬張陶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息縣完成公社一級體制改革,卷行改制為行政村,屬張陶鄉人民政府。 該村所轄自然村如 大張莊 為首,劉莊、楊莊、大徐莊、白莊為輔、李莊等村名蓋來源於姓氏自然聚居。大張莊村莊秀麗 ,張書發是大張莊最孝之人,乃其家人侄孫、張龍、張軍

自然地理概況

圈行村 圈行村

張陶鄉位於河南省息縣東北部淮北平原,距縣城20公里,分別與楊店、項店、夏莊、小茴、包信、東嶽、白店等鄉(鎮)接壤。全鄉東西長11公里,南北長10公里,總面積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4970畝,水面面積9800畝,張陶鄉現轄18個行政村,288個村民小組。2005年總戶數11846戶,總人口50150人,其中農業人口48967人,非農業人口1183人。
卷行村位於張陶鄉東北部,轄8個自然村,12個村民組,耕地4065畝,現有人口2609人。該村距張陶鄉5公里,境內有一條鄉村公路,另外有一條省道(即息包路)通過該村,交通便利。境內各自然村電話設施、電力設施齊備,另有一座移動信號發射塔。
張陶鄉是典型的農業大鄉,是息縣重要糧倉之一。該鄉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南部10個村屬南灣灌區,北部8個村屬旱作區,其中卷行村屬於北部村,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另有黃豆、紅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紅麻、棉花、芝麻、油菜。
張陶鄉地處淮北平原,地勢較為平坦,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高,東北和東南低,平均海拔40米。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濕潤區,

四季分明,冷暖適中,雨水豐沛,雨熱同季。

主要自然資源

圈行村屬於典型平原地貌,總占地面積4173畝,耕地面積4064畝,均屬旱地,其中園地面積121畝,林地面積217畝,水域面積282畝。
卷行村境內水資源豐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過境水。該鄉境內有3條河港。蓮花港在鄉境內流長3公里,白馬港在鄉境內流長3公里,其中閭河流經卷行村,流長為4公里。該村境內灌溉用水主要取自閭河、池塘(169畝),可供灌溉面積約3986畝。

政治方面

該村設黨支部和村委會。其中黨支部設支部書記1名,委員4名(分別兼任村委會主任、委員)。支部書記負責黨務工作,其他委員協助。婦聯工作由村支部委員、村委會主任(女同志)負責,主要從事保障婦女權益的工作。團支部工作由支部委員、村委會委員、文書負責,主要協助鄉團委發展團員以及青年培訓工作。
村委會於2005年改選,改選後設主任1名,委員3名。村委會四名成員全部兼職黨支部委員。村委會主任負責村中日常工作,其他三名委員協助村委會主任工作。
該村重大事務主要由該村兩委決定,兩委對村民負責。

社會方面

姓氏分布及結構

圈行村 圈行村

該村主要有楊姓、張姓、崔姓、劉姓、陳姓、徐姓、曹姓、李姓等姓氏,基本上符合自然村姓氏分布狀況。具體如:王姓主要分布在白莊

、大徐莊;李姓主要分布在白莊、李莊;張姓主要分布在大張莊、小張莊、卷行村;楊姓主要分布在楊莊;村姓主要分布在劉莊、大徐莊;劉姓主要分布在劉莊;曹姓主要分布在劉莊;陳姓主要分布在卷行、白莊;徐姓主要分布在大徐莊、李莊。該村黨支部書記姓楊,村委會主任姓尹,三位委員分別為楊姓、崔姓、李姓。
從總體上看,除卷行村、楊莊村有一定宗族影響外,該村總體上無宗族勢力,村支部、村委會工作基本上不受宗族觀念的影響。

民間習俗習慣

拜年禮
從正月初一至十六日,拜年盛行,初一至初五為拜年高峰期,十六以後拜年稱“晚年”,出了正月相互來往不再稱拜年。到主要親族拜年的順序為:“初一叔(伯),初二舅,初三初四拜岳父”,即初一,二給本族和姥娘家長輩拜年,初四以後,次要親戚,朋友之間才開始相互交拜。拜年時,多數都要帶幾包糕點,紅糖之類的禮物。新女婿給岳父、母拜第一個新年,一般要帶上比較豐富的禮物。過春節長輩給晚輩特別是兒童壓歲錢,近年來,隨著絕大部分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過年給兒童饋以重金,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
婚禮禮儀
近年來,主要實行新式的結婚禮儀,結婚需持雙方身份證到民政部門辦理結婚登記手續,領取結婚證書方能生效,婚禮有主婚人,證婚人等。形式上仍然以媒人說親為主,另外也存在著不少利用結婚向對方索取大量錢財的情況。
生育喜慶之禮
無論是男孩或女孩,親友送禮賀喜,主人以禮設宴招待。所送禮品主要有油條、饊子、雞蛋、母雞、紅糖及小孩衣物,現多為送錢。婦女生育休假一般為一個月時間,故稱為“坐月子”,一月後稱為“滿月”。婦女在坐月子期間,忌進別人家宅,更不準進他家屋門,誤犯者得賠禮道歉,並位其燒紙焚香放鞭炮,稱為“祭宅”,婦女生小孩忌在娘家(入贅者例外) 。

建宅喬遷喜慶之禮 建宅為人生一件大事。經數年積蓄和工料籌備,選擇合適基礎,設計好看實惠式樣,建宅蓋房都希望經久堅固,居住安全舒適,避免在建造和居住時出事故,以求大吉大利,故於上樑或結頂時,貼楹聯(以紅紙或紅綾,寫上“姜太公在此,百物禁忌”或“吉星高照”等字樣),撒穀雨(或點紅小蒸饃),放大鞭,既表示歡慶,又寓意吉祥。而建宅必須立飲灶,待宅灶落成,遷入新居後,親友多提肉掂酒前來祝賀喬遷之喜,俗稱“燎鍋底”,現多為送錢。 喪禮
以土葬為主。家裡有喪事,首先請持事者,俗稱持事客,共商安葬事宜。通常是停喪三日(也有4—7日者),親朋前來治喪。火化後,將骨灰盒葬入墓穴。後設喪宴致謝!

其它

開業、考取中專大學、參軍入伍、轉正進級、升官提拔等,親朋好友紛紛饋贈禮品或錢至家祝賀。人們多在喜慶時,以鳴鞭示眾,設宴招待。此類饋贈送禮,相互攀比,禮金越來越重,已造成日常開支的重要負擔開支。

社會文化區域類型

考慮到該村距離鄉政府所在地稍遠,境內設有一所國小,主要接收一、二、三年級小學生,有教師4名,全部為公辦。從統計結果看,三個年級男女生比例由一定差別,男女生比為139:100,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前農村男孩女孩比例失調的問題。

經濟方面

家庭、人口及勞動力

卷行村轄8個自然村,總戶數519戶,純農業戶69戶,純打工戶64戶,兼業戶386戶。總人口2609人,其中男性1334人,女性1275。該村2005年度出生率為千分之10.8,死亡率為千分之6,人口自然增長率千分之4.8。
其中,總勞動力人口為2098,其中男勞動力1070人,女勞動力人1028。非勞動力人口為511人,勞動力人口與非勞動力人口比為411:100,負擔率屬於正常水平。
勞動人口一般為國小或國中文化水平,兼有少許高中、中專、大專文化水平。農業從業人員1952人(其中除農業戶69戶,其它為兼業戶,兼業勞動戶主要是農忙時候回家重地,平時從事其它職業或外出打工),純外出務工戶中,加工業從業人員71人,建築業從業人員66人,交通、郵電從業人員10人,批發零售、貿易餐飲從業人員28人,其他行業從業人員58人。從統計數據看,絕大多數勞動力教育程度較低,缺乏高層次的勞動技能,主要從事一些體力勞動,有少量人口從事腦力勞動。
外出從業人員地域分布上主要以省外為主,主要集中在江浙、廣東等省,總就業人口222人。省內從業以鄭州為主,總就業人口11人。

經濟活動

該村土地承包採取家庭聯產承包的方式,最近一次調整年度為1998年度,承包耕地面積人均1.62畝,98年以來,除部分村因新出生人口或轉出人口在機動地範圍內調整外,絕大多數自然村耕地沒有調整。近年來,由於外出流動人口增多,只是耕地有一定流轉,主要是口頭上約定,限於親戚朋友之間,流轉期間農業補貼歸原農戶所有, 農業收益歸耕種者所有,一般不收取費用。
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小麥種植以上級推廣品種為主,主要是偃展4110品種。全村小麥總種植面積4065畝,畝均產量600斤,種子畝均用量30斤,購買量約6.3萬斤;玉米種植面積約2460畝,畝均產量700斤,種子用量畝均5斤,購買量約1.23萬斤。農作物主要用敵敵畏、甲胺磷、乙草胺等農藥,畝均用量0.33斤,肥料以尿素和複合肥為主,尿素小麥用量約12萬斤,玉米用量7.3萬斤,複合肥小麥用量約16萬斤,玉米用量7.3萬斤。
農產品銷售主要以個人到市場出售為主,由於國家實行保護價收購,農民收入穩定,特別自農業稅取消以及補貼政策的實施,使農民人均年增收達300元左右。經初步估算,2005年度該村實現總產值約651萬元,實現總收入778萬元,人均年收入0.3萬元,戶均收入1.50萬元。其中農業收入(包括養殖業、其它涉農副業)544萬元,非農收入234萬元,與以往年份相比,非農收入在總收入中所占比重呈現上升的趨勢,農業收入與非農收入比達到232:100。在非農收入中,外出務工收入占主要方面,集中在加工服務業、運輸業和建築業。另外,從此次的調查中,我們發現這樣一個現實,就是現在農村也出現了貧富分化的趨勢,並且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傳統的農民互助關係,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這不能不引起專家和有關部門的注意。
該村農業機械基本上以小型機械自有和大型機械個別擁有為主,全村現有拖拉機360輛(擁有率達69.3%),三輪車2輛,中型收割機4輛,水泵80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不過,與其它村一樣,該村農業基礎設施修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近年來,上級政府缺乏對農業綜合開發的支持,鄉鎮政府和村級又承擔不了開銷巨大的農業基建,致使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生產。
該村副業主要是分散經營,成規模的養殖戶僅只五六家,主要以養豬、養雞為主,平時年純收入能達到3至5萬元。受疫情影響,去年收入並不是特別可觀。
該村外出務工以農民工為主,平時外出打工,農忙時回家種地,具體情況,以上已有說明,不做贅述。其對鄉村之影響,主要為積極方面,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了民生,但對於消費傾向並無多大影響,消費結構仍然以吃穿為主。其消極方面,主要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的精作化,但影響並不如某些專家想像那樣;另外就是給子女教育帶來了不利影響,出現普遍的“隔代”教育現象,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此外,過多的流動人口,也給鄉村工作帶來了不利因素,主要體現在計畫生育和流動黨員的管理上。

生活消費

據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卷行村人均消費支出大約為2307.8元(包含自有生活資料的支出,價格參考市場價格),比上年增加119.36元,不考慮價格因素,生活消費水平提高5.5個百分點。支出範圍主要為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文教娛樂以及其它支出。其中以吃穿住行為主,恩格爾係數估算仍高達54.9%,之所以不與消費支出增長相一致,主要是因為區域生活習慣,此地消費偏向於吃穿,尤其是飲食方面比較超前,在總支出中占有較大比重。

文化方面

與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相比,該村文化設施相當缺乏,沒有文化活動室,更沒有圖書室之類的設施。甚至鄉級政府也普遍缺乏這些文化設施。平時的娛樂以家庭為主,主要是聽收音機、看電視或VCD、下棋、打牌等等。
由於現代傳媒的發展,尤其是電視傳媒的發展,另外再加上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使得農民能夠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國家方針政策、國內外大事以及其它信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