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生活,從未欺騙過我們,只是我們經常欺騙自己。成長,沒有標準的答案,只是我們習慣作錯誤的選擇。經歷,本來是一筆財富,只是我們多年以後才想起追憶。
《因為經歷,所以懂得》,刪減掉你本不應該的經歷,規避你成長蛻變的痛苦。
作者簡介
余君才,重慶市作協會員、廣東省作協會員,中學教師。曾在《散文選刊》、《散文》、《文學月刊》、《語文報》、《語文周報》、《新作文》等報紙雜誌上發表百餘篇作品;多篇散文作品多次被安徽、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四川、廈門等二十多個省市選為中考、高考閱讀理解類考題,深受各地師生重視。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記得美國做過一次問卷調查,許多作家回答,之所以選擇寫作是受老師的影響。所以一個教師進行文學創作的意義不僅體現在文本上,他同時還提供了一種精神氛圍,一種尺度,一種觀察事物的方式,給生命和心靈以滋養。樸素、自由、真情的表達,無疑可視為範例。
——著名詩人,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編審。
中國“第三代實力派詩人” 楊 克
余君才的文字,自然樸實,溫潤親切。很像他課餘和同學們的聊天,有新鮮的感悟,有即興聯想,有特別適合青春中人汲取的人生哲理。
——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李元勝
余君才的散文在現實層面播種著形而上的思考,俯瞰經歷與仰望理想構成了同一個主題:活在當下,心在遠方。也就是說,他的足跡裡面有心靈的溫度。他從不缺少鮮活的人生經驗,並遠遠高於這些。他更富有智慧的眼光,把當下的苦難,變成了遠行的資糧。
——著名詩人、《詩潮》雜誌執行主編 劉 川
作為青年作家、詩人,余君才的才情和熱情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的思想表現力。一路下來,他的文字功底,他的藝術感覺,都成為他無形的推進器。余君才似乎天生有一種相當好的語感,這種語感讓語言顯得敏捷而流利。沉浸在青春靈動、浪漫、唯美與溫情的氣氛里,所到“煽情之處”與讀者產生共同的心靈震撼。
——80後代表作家、書法家、出版人,千卷傳媒總編 施 晗
青年作家余君才用心靈書寫,真實、溫暖、直抵內心的文字,讓人感動,更讓人銘記於心,是青少年讀者的心靈雞湯!
——《意林》雜誌副主編 劉世佳
君才兄詩人出身,時尚之人,故其散文亦打通了詩與散文,甚至是閱讀等之間的界限,所以讀余君,你會發現,收穫亦將是多元的。
如此智慧的充滿想像詩意化的神來之句像一粒粒珍珠,散見於《因為經歷,所以懂得》這個集子裡,給人以無限驚喜。在浮躁擾人的現世,或清晨或傍晚,曲肱捧讀這樣一本接地氣的散文集,詩文共賞,余情甚歡。
——廈門外國語學校高級教師 歐陽國勝
名人推薦
一個不熱愛寫作的老師,不論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的盡職,也不論他的學生在他的教育下取得怎樣驕人的成績,他都不能稱為一個真正的語文教師。
寫作和閱讀是一件漫長的事,如果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這樣的生命會妙不可言。寫作不一定要成為職業,或者讓你過分熱愛,但是它一定可以改變你的氣場。如果你是寫作的植物,你的葉片與經脈會有著與眾不同的芬芳。
余老師就給我這樣的感覺:他的文字,他的人,都散發著與眾不同的芬芳。教師作家,我想,這和特級教師一樣,也是一項偉大的榮譽。我要把它送給我的朋友。
——人大附中特級教師 王君
圖書目錄
第一輯愛無盡,讓人淚流滿面
那些年。愛情
愛我的人請舉手
不能和你白頭到老
初戀
偶遇
渴望浪漫
私奔
不復當年模樣
那種愛,原來也是愛情
愛是一切的答案
愛過一個人
以為你還在
第二輯親情鄉土,此情無法投遞
父親的手推車
鄉村的夜
流淚的蓑衣
表妹
故鄉的河沒有名字
大河堤壩
懷念爺爺
我是那個獨自放養的孩子
母親的病
走向田野
最美的珍藏
我始終是一個鄉下人
第三輯那一生,溫暖如初的懷念
十八歲,出門去遠行
回憶里的舊照片
可以擦亮的內心
詩人兄弟
不可以有悲哀
此情無寄
告別
青年依米
瞿永明與《白夜譚》
雨季不再來
第四輯南漂路上,欠你一個擁抱
迂徙
南漂路上,欠你一個擁抱
無所著落的心
南岸路:一個寄居者
相戀七日
南國的秋
我曾有過這樣的夢
幸福額度
美與距離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第五輯那一刻,誰念西風獨自涼
誰念西風獨自涼
印記
捷運女孩
等待是一生最初蒼老
從未放棄飛翔
時間是最好的回答
未完成的詩
嫁衣
熱愛與悲憫
第六輯那些年,無處安放的光陰
另一個城市
你也在這裡嗎
理想青年
邀約同行
異鄉客
寂寞地下鐵
恍若多年前
如逝
世界如此荒漠,我們總是以退為進
人生的學徒
大地上的事物
是有人迷路了嗎
第七輯再回首,還有青春的時候
有著青春的時候
雨是天空的眼淚嗎
一朵花的凋謝之美
那一次意味深長的掌聲
青春絮語
愛是懲罰
秋以為期(組章)
一罐辣醬
這也是生活
閒暇人生
我的家在哪裡
火車穿行在川西土地上
序言
對於生活,我們總是知之甚少
——代序
十年前,我還在“為賦新詞強說愁”,和所有年輕人一樣,莽撞、無知、稜角分明,跟誰都過不去,跟誰都急。年少輕狂,無所顧忌,天馬行空,這是年輕人的通病。然而誰又沒有年輕過呢?
而今,生活給了我們太多慘痛的教訓。我們不可能在心裡築一道牆,把自己與外面的世界隔離開來。即便隔離,心卻成了孤品,剩下一個孤獨的自己,不能快樂。因為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悲喜劇在瞬間上演。我置身其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了解自己,迷惘、失落,沒有方向和航線。以至於,年輕的我們,為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證明,滿世界去尋找。
因為年輕,所以才有所期待。然而,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我們總是對自己所知甚少,這就是我知道的一切。
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
也許,回憶往昔的快樂,能使肉體的痛苦變得可以忍受。但是,美好的回憶能夠止住痛苦和悲傷嗎?沒有誰會好了傷疤忘了痛。詩人王小妮說,在歷經黑夜之前,半個我在疼痛。
過了而立之年,過了飄忽夢幻的年紀,我們忽然會變得更現實。多了一些老到,少了一些浮華。特別於我而言,從遙遠的重慶遠赴南方城市生活,孤獨漂泊,沒有根系。我像一隻遷徙的候鳥,從北到南,經歷了掙扎與懷疑,奮鬥與沉澱。這一切,只是為了能夠穩定,不再顛沛流離。但我始終還是我,不希望被束縛,渴望一份來自內心的自由。也正因為漂泊的緣故,我才懂得了穩定的可貴。
所幸,我還有文字可以取暖。它讓我內心充盈、豐富,不至於太蒼白、貧乏。有時候,我總以為文字是我的命。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也正是這樣,多少次,我寫下這些文字,把那些時光記錄下來,呈現出一個過去和即將過去的我,以及所期待的我。在這部書里,與你分享,但願我的文字你能夠讀懂。
我是一個很偏執的人。
我在我的文章《鄉村的夜》里說:“我對黑夜有著幾乎偏執的熱愛。”如同熱愛黑夜般,我偏執到無可救藥。懷疑論(skeptical)哲學說:“不執著,你便不會失望。”但失望是會有的,現實生活總會和我們的想像形成強烈的反差。
莫言說:“當哭成為表演,應該允許有人不哭。”我不哭,不代表我不悲傷。同理,我笑,並不代表我一定快樂。人生就是這樣,多少年,我們在懷疑、糾纏或相信,但有一天,忽然發現自己還是不能和生活和解。即使如此,我依然要感謝生活,感謝年邁的父母,在我人生的最初,他們養育了我;在我漂泊的歲月,他們支持了我,讓我面對生活總是充滿熱愛,不至於不知所措。
人生短暫,我們總是不可避免地在走向衰老。
就像你必須離開家時,外面下起雨,這很糟糕。你若非出去不可,那么除了穿上雨衣、拿上雨傘,或是取消你的約會,你沒有其他辦法。因為,你無法阻止雨停。這便是我們知之甚少的人生。
經歷了失戀,才懂得如何去愛;經歷了事業的困頓,才知道堅守的價值;經歷了挫敗,才懂得如何面對生活。
正因為經歷過,面對人生的遭遇,才不至於一錯再錯。在錯誤中,我們學會了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塑造一個完整的我。
一輩子很長,只因為有了這般經歷,我們才會懂得隨緣、隨遇。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Epicurus)說:我過去不存在;我存在過;我現在不存在了;我不介意。
想起隱者陶弘景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的詩句:“問我何所有,山中唯白雲。只堪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大意是,你問我有什麼?山中只有白雲,只是自己喜歡,又何堪以此相贈呢?
人生能像這樣,在一個可能最好的世界,擁有天空、大地、明月、雲朵、霓虹和雨水,這般自由與心安。對自己、對未來,我們還是知之甚少,只是,唯有經歷,才會懂得。
是為序。
余君才
2013年10月於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