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公元2000—1887年

回顧:公元2000—1887年

《回顧:公元2000—1887年》是美國愛德華·貝拉米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88年。 作者用第一人稱的小說體裁,敘述一個生於1857年的名叫韋斯特的美國人,他於1887年在波土頓地下室里入睡,成為長眠的殭屍。到公元2000年被一個醫生救活,百年一覺發現人間滄桑大變,社會主義已在全球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歐洲的一些大國以及澳大利亞、墨西哥和南美洲的一部分地區都已實現了社會主義,美國居於社會主義的前列。主人公韋斯特到處參觀遊覽,心中常把2000年的社會主義社會與1887年的資本主義社會兩相比較,驚嘆世界變化之大。該書寫法新奇,敘述巧妙。 該書從空想社會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出發,反對革命,主張通過和平改良方式完成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並詳細描繪了作者自己心目中的未來理想社會。這篇作品在19世紀90年代曾風行一時,人們成立了貝拉米俱樂部和國家主義政黨,極力倡導小說中所描繪的社會秩序,貝拉米也因此成為美國19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民族主義運動的領袖。

內容簡介

小說中的主人公波士尼亞青年朱利思·韋斯特是個長期患有失眠症的年輕人,在1887年5月30日紀念英雄節的晚上被醫生施用催眠術進入夢鄉。在他處於昏睡狀態時房子被火燒光,沉睡的他被埋在地下,2000年人們挖掘渠道時他才被發現並甦醒過來。故事從這裡開始,講述了這位年輕人對2000年世界的所見所聞。

入夢前,主人公韋斯特對19世紀末的美國社會有著種種憂慮和不滿,而醒來後的韋斯特發現,所有那些憂慮和不滿在2000年的波士頓都已經不再是問題了。人類進入了一個完美的共產主義理想社會。國家作為唯一的資本所有者接管一切私人企業。整個國家分為十大生產部門,由國家統一領導管理。這些部門所屬行業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國家的行政負責人。十大部門按照人民的消費需求進行有計畫的生產。產品由全體人民共同享受,產品分配不計勞動貢獻多少,完全按照平均主義原則,所有社會成員能夠得到相等的分配數額。私人商店、銀行、貨幣、軍隊、監獄已經消失,只保留為數極少的警察和法官。“這是個遠非現社會所能比擬的富足的社會,在那個社會裡,人們不知金錢為何物,實際上金錢也並無用處。”這個新社會建立了公共食堂、公共洗衣店等各種公共服務機構,婦女已經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與男人一同成為生產大軍的成員。男女平等已經真正實現。韋斯特在入睡前擔憂的勞資糾紛和階級矛盾都已經成為歷史。貧富差異、城鄉差異、階級差異、性別差異都已消失。主人公最終停留於這個“黃金時代”。

創作背景

19世紀的後半期,是美國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帝國主義社會過渡的期間。兩次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的弊端暴露無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因此,作者通過該書在揭露當時社會背景的同時展望了美好的烏托邦。

據作者自述,在開始寫作該書時,他並沒有要為社會改革運動做出些貢獻的意圖,只是純粹的文學幻想和美麗的幸福童話。

人物介紹

朱利思·韋斯特

小說的主人公韋斯特是一位長期患有嚴重失眠症的青年,於1887年5月30日晚被一位自稱“催眠學教授”的人用催眠術送入夢鄉。就在他處於昏睡狀態時,其住房被大火焚毀,青年被埋在地下,直到2000年人們挖渠道時才被發現並甦醒。

作品鑑賞

作品思想

作者通過小說中韋斯特見到的未來世界,勾勒了他理想中的一個“烏托邦”國度:

(一)保障充分的勞動和就業

在未來社會,由於取消了私有制,所有公民都有參加勞動的權利和義務,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取決於他對社會所做的貢獻。紅色綢帶是全國最高的榮譽,它是由人民投票決定獎給那些對整個一代人做出偉大貢獻的人,每次只有少數幾個人才能獲得。

貝拉米認為可以通過使各行業都具有同等吸引力的做法來保持勞工的供求平衡,這就需要按不同行業的勞動強度來規定出不同的工時。此外,工人們對工作還可以有第二和第三種選擇,如果由於需求的變化,工人們已不可能再從事他們的第一種工作時,他們還可以找到其他合適的工作。

青年人在允許自由選擇職業以前,必須參加最初的勞動小組,在此期間,青年人要學習養成服從上級、忠於職守的習慣,還要決定是成為腦力勞動者還是體力勞動者,如果決定成為腦力勞動者,他們就會獲得各種受教育的機會,確保能夠勝任他們將從事的職業,如果決定成為體力勞動者,他們就去當學徒,然後再根據他們當學徒期間技術的熟練程度,分配到以金屬徽章來區分的不同工作部門。

對那些在智力或體力上有嚴重欠缺的人,由於不能與正常的工人編在一起,就需要另外成立專門為病殘人員開辦的組織,提供適合他們體力的勞動強度較輕的工作,而且他們還可以得到跟正常人同樣的收入,不會由於健康方面的差異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每個人參加勞動的時間為24年,從21歲停止受教育時起至45歲為止。所有的人都盡他們最大的能力去工作,一個天資較高的人如果在工作中不盡其全力,儘管他可能比天資差的人盡全力所乾的活多,但仍然會被認為是個不稱職的人。一個具有勞動能力而拒絕的人會受到禁閉的懲罰,直到他承認錯誤並開始工作為止。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突然需要大量勞動力時,在45歲至55歲之間已經退出工作崗位的公民仍有回響特殊號召的義務。

(二)按需要進行生活資料的分配

由於取消了私有制,國家成為一切物品的唯一生產者,不再存在商品交換,不再需要貨幣,除了國庫從別的地方得不到任何東西。每年年初,在國家賬本上給每個公民記下他在該國年產量中應有份額並發給他一張信用卡。每個居住區都設有中心商店,這只是個樣品貨店,公民持信用卡可以在這裡選擇和訂購他們所需要的任何貨物。然後這些訂單被傳送到龐大的中心倉庫,然後再通過管道運輸系統把公民訂購的貨物分配到城市的每個角落,工作效率非常高。貨物的價格不是固定的,而是取決於生產、運輸該貨物所需要付出的勞動量和貨物的稀缺程度,訂購貨物的費用要從每個公民的信用卡賬戶上扣除。倉庫所需要的商品種類和數量是以國家每年所作的消費統計數據為基礎進行準備的。

(三)婦女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提高

婦女和男人享有同等的社會地位。婦女和男人一樣參加勞動,但是婦女的工作時間要比男人的工作時間短得多,她們從事最適合於自己特點的職業,她們都想在自己的一生中乾一番事業。只有在盡做母親的職責時才離開工作崗位,如有需要,社會可為她們提供精心安排的休息設施。

婦女和男人一樣領取信用卡,所以婦女在經濟上是獨立的,妻子不依賴丈夫,子女也不依賴父母,正因為婦女在經濟上的獨立,所有的婚姻都是以愛情為基礎的。人們優秀的素質,比如智力、品德、美貌、智慧、口才、善心、慷慨、溫柔、勇敢等便能很好地遺傳給後代,而把人們所厭惡的、低下的東西拋棄掉。

家務勞動完全社會化。洗衣服到公共洗衣房,剪裁或縫補衣服由公共商店負責,烹調在公共爐灶上進行。用餐可以安排在公共餐廳里,這是一種由餐廳、娛樂室、圖書館和社會活動場所組成的綜合體,每個家庭在這個巨大的建築里都設有各自的餐廳,但是飯菜需要提前一天預訂。一旦人們由於特殊的緊急情況需要幫助,如進行大掃除、整修房屋、家人患病,可向工業勞動隊申請幫助,並向國家交付一定的費用。這樣婦女就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脫出來。

(四)和諧穩定的理想社會

貝拉米認為,當前社會的犯罪行為主要是由於私人占有的不均衡產生的,個人的需求誘使窮人犯罪,富人犯罪則是由於貪圖更大的利潤,這種對金錢的占有欲望既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產生犯罪的動機,這個問題僅靠國家法律和警察機器是不可能完全解決的。

而在貝拉米描述的理想社會中,國家沒收了所有的私人財產,所以這裡不需要法律,因為我們知道現實社會中絕大部分的法律都是涉及界定和保護私有財產以及規範買賣關係的。在這裡,即使有極少數的暴力犯罪行為也是與任何謀取利益的思想無關,按照作者的推測可能是隔代遺傳的結果,或者是別的退化現象所造成的,而這種行為完全可以得到徹底治療。

國家之間也是和平相處的,各國之間的商務往來由一個國際委員會管理,每個國家都設有一個對外交換局掌管和支配其本國的對外貿易。一種簡單的記賬系統就可以很好地調節它們之間的商業往來,以主要商品作為結賬的手段,不需要使用貨幣,也不設關稅,各國相互提供貨物,其價格與供給國內公民的價格相同。

藝術特色

該書中通過“夢”這個載體連線現實社會和理想社會。但是因為之前烏托邦文學中已經出現了“夢”的敘事技巧,所以作為後來者的貝拉米在《回顧》中採用的夢敘事已不算是什麼全新的烏托邦敘事技巧。貝拉米以“夢”為交通工具將主人公送往了一個未來的理想國。因此,貝拉米也是一個未來主義烏托邦者。夢堪稱一個古老的文學隱喻,它是既古老又快速的交通工具,也是在當時文學中既普遍又新穎的敘事方式。

為了強調這個新社會的“十全十美”,貝拉米刻意安排主人公韋斯特在開篇和結尾處各做了一個夢,也就是說,書中的韋斯特共做了兩場夢。他在對人類社會的憂慮中入睡,夢中抵達理想國。這是一個從舊社會進入新社會的美夢。韋斯特為人類創造的奇蹟感到驚嘆,同時為自己不屬於這個“黃金時代”感到傷心。在結尾處,他在夢中從新社會又回到19世紀,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容忍那箇舊時代的醜惡。他以一個烏托邦“福音傳播者”的姿態向人們講述新時代的美好,卻被當作瘋子驅逐出門。重溫了舊時代和人類罪惡行為的他宣告:“我到過各各他”,“我看見人類被釘在十字架上”!這是一場噩夢。韋斯特在憤怒、絕望中醒來,發現他依然身處2000年的新社會。這種夢中迅速穿越新舊社會的經歷令他深感自己的罪孽與幸運。

作品影響

該書在很多馬克思主義的著述都提到過。1888年,小說問世後,美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了大量“貝拉米俱樂部”,人們紛紛討論和傳播書中的思想。隨後,此書在歐洲諸國也引起不同尋常的轟動,幾年之間銷售量突破100萬冊, 並被澤成法、德、意、俄、阿拉伯、日、中文等多種文字。

在該書的影響下,美國社會中的政治團體開始關注現實社會的改革,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民族主義联合會。貝拉米倡導“要改良,不要革命”,而且“要有秩序有步驟地發展”,在其領導下,民族主義联合會積極推動了選舉、勞工、市政建設方面的改革。例如,他們積極支持芝加哥市加大對電力服務的公共投入,聯合會的機關報就此宣稱:芝加哥證明,民主選舉的市政府能夠提供“比私營公司質優價廉得多的”電力。

正是在該書的影響和啟發下,康有為糅合儒家的“三世說”和《禮運》大同思想,撰寫了中國版的空想社會主義著作《大同書》。

作品評價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和哲學家埃里希·弗羅姆:這是美國最了不起的著作之一。

作者簡介

愛德華·貝拉米(Edward Bellamy,1850—1898年),美國空想社會主義者,作家,記者。他出生於麻薩諸塞州,先後在麻薩諸塞州的《聯盟報》、紐約的《晚郵報》、《民族主義》雜誌、《新國家》周刊等新聞媒體任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