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員主要由中小學生構成,最盛時達200餘人。劇團成立後,在英、法租界先後舉行過五次公演,並曾招待孤兒、難童、流浪兒觀看。劇目有《學費》、《少年筆耕》、《猩猩王》、《新中國的誕生》等,多為劇團指導教師自己創作。這些劇目從不同側面抨擊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方法對兒童身心成長造成的危害;揭示畸型社會中不同階層兒童的生活遭遇;有的也曲折地表達了對國民黨不抵抗主義的諷刺和對抗戰勝利的嚮往。演出曾得到於伶、阿英等的支持,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主辦的《簡報》為此作過報導。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囝囡劇團暫時中止了一段時間的活動,直至民國31年秋以後假借上海滬劇社囝囡組的名義又進行過兩次公演。抗戰勝利後,劇團宣布復團並舉行公演。由於劇團領導人拒絕了國民黨當局的收買,堅持走獨立發展的道路而遭到當局忌恨,不久劇團即宣布解散,停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