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棵楊

四棵楊

四棵楊是市場上的一部書籍,由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作者 寒川子
出 版 社 河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03-1
I S B N 9787807652465
開本 16
定價 58.00元

內容簡介

當今中國喜劇太多,少有悲劇,能夠震耳發聵的悲劇少之又少。《四棵楊》正是這樣一部悲劇。
《四棵楊》主要描寫中原山村四棵楊自49年土改至76年文革結束近三十年間的農村生活故事,栩栩如生地向我們展示了被綁縛在土地上的一場文化搏弈,從人性和文化的視角解讀了中國當代農民的共同命運,再現了中原農村的生活真實。
《四棵楊》採用白描手法,只講故事,少有環境描寫和心理分析,行文如行雲流水,鏡頭感強,讀之像是在看電視劇。故事情節曲折,於細微處感人,容易使讀者產生閱讀快感,同時,作者的創作態度、文化底蘊、行文風格、故事展現、人物設計等,與中國時下的其他鄉土作家所寫的農村小說大是不同,也相信更能撼動今日的讀者。

本書精要

風雲突變,老張家大禍臨頭
情系好人,眾鄉鄰竭誠救難
父死妻亡,張天珏悲極而瘋
分田得財,成家興喜氣盈門
機緣巧合,周進才棄道還俗
勤勞致富,成有林擇媳求孫
合作化興起,成家拒不入社
高產田出籠,上下一力弄假
三面紅旗,砸鍋化鐵真忙
毀林燒炭,四棵神樹難撼
大鍋吃飯,白面饃無人吝惜
修爐鋪路,秋莊稼豐收不收
災難考驗人性,生死彰顯大義
三年饑荒,三瘋子神秘失蹤
人民罹難,白龍爺意外顯靈
陰差陽錯,月老最愛搭錯線
男歡女愛,心中總有不如意
一女二男,婉蓉自嘆命苦
二女一男,旺田魂牽孤墳
欠人錢,生活難,成家興度日如年,不忘體面做人
笑著哭,苦中求,李青龍解數使盡,一心只為社員
處心積慮,萬風揚仗勢弄權四棵楊
捨生取義,老煙薰化鬼功成南山崗
雙龍河逞威,大水淹沒眾家園
白雲天赴難,營救村民脫厄運

作品評價

當今中國應當產生三部悲歌,第一部是土地革命以來中國農民的悲歌;第二部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文化傳承的悲歌;第三部是一八四零年以來中國民間社團的悲歌。寒川子在其新作《四棵楊》里嘗試寫出的,堪稱自1949年以來中國農民及其鄉村生活的悲歌,這是一位作家良知的時代之音。
——鳳凰網首席評論員錢宏
寒川子筆下,農民弱勢,但不弱智。他們為體面而活。他們沒有闖關東,也沒有走西口,只是牢牢紮根鄉里,餓死不移志,窮死不挪步。在農民工幾乎代替農民的今天,此書重新肯定了土地與農民的命定關係,別有懷抱,耐人尋味。
——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導郜元寶
《四棵楊》從“後革命鄉土敘事”的視角,歸復了中國鄉土本有的眼光、本有的語言,重構了中國鄉土本有的意識形態。作者致力於描畫制度變遷對鄉土中國帶來的遽變,以文化批判的筆觸深入描摹了鄉土中國的靈魂,展現了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可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上海大學文學院博導葛紅兵
寒川子用通俗、活潑的語言陳述了中原農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的探索和困惑,謳歌了他們在專政條件下對文化傳承的執著和守護,同時也展開一個悖論:新的社會建築在對舊的鄉村文化予以無情摧毀的過程中,又用管理嚴格的戶籍制度將鄉民牢牢綁縛在鄉井土上,而鄉井土正是滋生舊文化的土壤。
——作家、編劇柳建偉
這是我在7年出版生涯里遇到的最偉大作品,堪稱《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級。我將用最大的努力使此書能如原貌出版,為更多人所知。
在這部洋洋八十萬言的長篇巨製里,河南之子寒川子以其冷靜的筆觸,有條不紊地展開了一幅建國後三十年間河南農村的生活畫卷,刻畫了一組忍辱負重、勤勞質樸的河南人群像。
——出版人路金波

作者簡介

寒川子,喜歡圍棋桌球,時常胡思亂想,偶爾白日做夢,尚有自知之明;幼時愛聽故事,長大愛編故事,不惑之年始知故事不是編的;修西文二十年,驚嘆西學浩瀚;回首再讀先秦,始知祖宗淵深;近年漸悟“朝聞道,夕死可矣”所言之妙,決心以餘生尋道覓真。

故事梗概

《四棵楊》主要描寫中原山村四棵楊自49年土改至76年文革結束近三十年間的生活故事,栩栩如生地向我們展示了被綁縛在土地上的文化博弈,從人性和文化的視角解讀了中國當代農民的共同命運,展示了被綁縛在土地上的一場新文化對舊文化的殊死博弈。
四棵楊村位於豫西南的八百里伏牛山南麓。村中有十幾個姓氏,近百戶人家,村中心有四棵參天巨楊,是立村者成、萬、張、孫四家老姓的祖先共同栽下的。四棵樹中間是口老井,這個村落由此供養,也因此凝聚。大楊樹象徵環境,代表鄉,井代表凝聚,鄉與井共同構成村落文化賴以存在的基石。
村子的平靜被解放軍清剿頑匪殘部的槍炮聲打破,我們的故事也由此起始,地點是村北曠野中的神秘場所——白龍廟。
年逾九旬的老道長在槍炮聲中坐化,臨終前向俗家弟子孫鼎立和入門弟子周進才預測了他們各自的命運和這個村子的未來。
頑匪清剿完畢,村子進入土改,土改工作隊根據土地、財產數量,將村民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即成分。作為村中大戶,原村長張宗庵被劃為惟一地主,一家人淨身出戶,被關押進白龍廟接受民兵管制。
工作隊在清理張家財產時,意外發現一張土匪頭子王金鬥打的借條,張宗庵及其獨子張天珏因通匪罪被上級政府判處極刑。張宗庵在村中口碑甚好,村民紛紛為他求情。圍繞如何營救這對落難父子,民兵排長萬風揚使盡解數,並終於在縣大隊中隊長易六成的幫助下,得見縣大隊長白雲天。由於張宗庵拿出也曾支持過八路軍的證據,政府最終決定赦免一人。為使兒子免刑,張宗庵從容就死。
天翻地覆的變化使村中癟三人物萬禿子看到了希望。在意外得知張家父子將被處以極刑後,萬禿子來到白龍廟裡,說服鄧芝嫻嫁給他。芝嫻萬念俱毀,拋下幼子懸樑自盡。
得脫大難的張天珏回到村里,意外得知媳婦鄧芝嫻自殺身亡。一日之內,父死妻亡,張天珏悲極而瘋,被村人稱為三瘋子。
鎮壓結束後,村子進入正式土改,開始分張宗庵家的浮財和田產,村中老戶成有林如願得到十幾年前因災荒而典押給張宗庵家的四畝祖田。
村中勢力在土改前後發生巨變。土改前,張姓恃光庵之勢,孫姓恃鼎立之勢,分別主持村中大小事務。土改後,張家失勢,鼎力也被稱為舊傳統代表而偃旗息鼓,村中政務落入萬風揚之手,家境貧苦、多為張家佃戶的萬姓人揚眉吐氣,意外得勢。無論勢力如何變化,同為老姓的成家卻因門單戶孤而始終被排斥在外,成家人因此而憋下一口悶氣。
分到田地後,成有林大展鴻圖,努力種好莊稼,修房買牛,處心積慮地為長子家興娶下一房能夠生養的妻子(郭英芝),指望她生子育女,過旺成家。英芝果然旺子,為成家先後生下五龍雙鳳,一向冷清的成家因之熱鬧起來。
白龍廟中,道士周進才收留了逃難少婦楊香竹一家。走投無路的香竹看中進才的人品,誘惑他發生關係。未能守住全真教操守的進才還俗,與香竹結為夫妻,移居四棵楊村,為他生下兩個兒子,明山和明河。
與此同時,風揚與婦女主任,張家天成的女兒雪梅,陷入愛情。雪梅漂亮,上進,追求女性解放,主動表白愛情。但二人的愛情遭到雙方家長(雪梅爹天成和風揚媽癭脖子)的強烈干預。
就在風揚決定衝破牢籠與雪梅定終身時,意外出現了。時任鄉黨委書記的白雲天看中雪梅,托助手韋光正做媒。風揚迫於壓力,屈服於母親,與一個他根本不愛的女人閃電成婚。
就在四棵楊人在自家的土地上甩開膀子大幹時,合作化運動興起,村民不得不將自己的土地、家具等上交集體。然而,這場運動一開始就遭到視祖地為命根子的成有林的強烈抗拒。圍繞入不入社,風揚與有林展開角力,最終,成有林不得不承認失敗。
合作化的硝煙未滅,轟轟烈烈的大躍進運動跟著開始。風揚帶領四棵楊人瘋了般預估產量,將畝產報至萬斤,同時辟出高產樣板田,弄虛作假以應付上級檢查。
然而,在交公糧時,村民們傻眼了,因為上級的公糧指標是以他們虛報的產量計算出來的。按照指標,即使他們不吃不喝,再搭上往年的陳糧,仍然不夠。之後是人民公社化運動,為過共產主義生活,各家各戶捨棄小家,到生產隊里吃統一、定量的大鍋飯,沒有人再珍惜糧食。再接著是大煉鋼鐵運動,社員們放下行將豐收的秋莊稼不顧,全身心地投入到修土爐、築路、修高爐的熱潮之中。
沒煤煉鐵,村人就砍伐樹木燒炭。大小樹木被砍光後,風揚迫於壓力,決定砍掉村中四棵老楊樹。但這一舉動遭到所有村人的抗拒,在孫鼎立,綽號老煙燻,的組織下,村人聚積在大楊樹下,與風揚對壘。風揚強砍,卻被三瘋子預先放下的豬血濺到眼上,嚇出一場大病,從而化解了這場風波。
待冬季到來,大家的熱情隨著撲天蓋地的積雪而去時,他們驚訝地發現,倉里沒糧了。他們這才想起秋天忘在田裡的莊稼,但為時已晚。
大饑荒來了。食堂里沒糧了,人們代之野菜,樹皮,紛紛得了浮腫病。在死亡面前,村人們表現出超強的忍耐與善良。他們甚至忘記了往日的恩怨,彼此救助,有難同當。隊長青龍更是頂風犯上,義無反顧地發下小鍋,讓社員自謀生路,他也因此被極左分子關了禁閉。
在這場大饑荒里,許多人死於非命,其中就有成有林。成有林是眾多村民中始終保持清醒的人。大煉鋼鐵時,他最先意識到田裡的莊稼,拖著病體回家搶收,為所在的四隊最終渡過饑荒立下大功。
就在村人掙扎於死亡線上時,幾乎所有人家的院中皆有食物天降。接著,田裡也在雨後莫名其妙地長出了莊稼。老煙薰的“解釋”是白龍爺意外“顯靈”,差四個楊樹精拯救村人,村民信以為真,卻不知這一切都是三瘋子父子所為。
原來,三瘋子悲極而“瘋”,後來乾脆裝瘋。由於所有人都認為他是瘋子,因而他幾乎躲過了歷次政治運動、田間勞動,也沒有參與大煉鋼鐵的狂潮。秋收時節,一地的秋莊稼他一人在收,藏於南崗四棵楊人的祖墳下,他與兒子喬娃也在祖墳下一過數年,由於不見陽光,三瘋子成了白毛男。
大饑荒過後,大食堂解散。上級糾左,層層“拔釘子”,白雲天作為“釘子”而失去職務入戶四棵楊村。白雲天深刻反思,勇於承認錯誤,真正顯示出軍人和大丈夫氣質,漸漸贏得獨守閨房的雪梅的芳心,如願以償地將追逐8年的姑娘抱在懷中。
成有林死後,身為長子的成家興承擔了過旺成家的使命。然而,生活總是不如意,不幸一個跟一個。
首先是妹妹清萍。清萍愛上孫家志慧,但志慧一意從政,心思根本不在她身上。清萍得不到愛,就將怨氣灑在嫂子英芝身上,姑嫂矛盾加劇,英芝因之精神錯亂,陰氣上身,成為瘋子。見清萍年齡到了,家興欲為她尋個婆家,以緩解家庭矛盾,清萍出走,趕到縣城尋志慧傾吐愛情,卻意外得知,志慧是個勢利之人。
然後是英芝。不間斷的鬼附身使英芝迅速成為村中的議論話題,成家興因此而抬不起頭來。英芝信福音後,精神病雖然好了,但福音會作為反動會道門組織受到鎮壓,英芝作為忠實信徒遭到游斗,更讓成家興顏面無存。
再後是家群兩口子。家群外出支工,掙下一筆錢,返鄉後惹人眼球,歸還了所有欠賬不說,又娶妻黑妞,一門心思盼望黑妞也能如嫂子英芝一樣多多生子,過旺成家。黑妞卻不是旺子的命,連生兩胎,皆是女兒。黑妞嫉恨嫂子,成家由原先的姑嫂之爭改為妯娌之爭,弟兄二人不得不分開過日子。
最後是他自己。家群外出,妹妹嫁人,英芝生病,幾個兒子皆是吃精,生活的壓力陡然加大,猶如根根繩索緊緊綁縛在家興身上。為謀生計,家興在河灘里開荒種地,卻又被視作資本主義尾巴,差一點遭到批鬥。作為村中最貧窮的人家之一,家興自覺抬不起頭來,尤其是在年底生產隊分紅、對帳缺糧錢的時候。
然而,不管生活的壓力多么巨大,成家興均不屈服,始終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尤其是在最後,村落被一場大水毀於一旦,而自己的幾個子女卻安然無恙,他對未來的憧憬更是溢於言表。
小說用很大篇幅描述了崔婉蓉與三瘋子兒子喬娃的愛情故事。與成家一樣,崔家也是獨姓,崔雙牛早年喪妻,與兒子傻祥過日子。英芝將表妹朱文秀介紹給雙牛,婉蓉是文秀帶過來的女兒。大饑荒時,文秀餓死,年歲漸大的婉蓉也與地主兒子喬娃產生愛情。給他們的愛情蒙上陰影的是雙牛。雙牛為續香火,強使婉蓉嫁給兒子傻祥,但允許她與喬娃相好。這樣,婉蓉暗通喬娃,明嫁傻祥,過起“二夫女”生活,先後生出三個孩子,兩個是張家的,一個是崔家的。
作為風塵女子,香竹構成小說的重要輔線。大饑荒那年,進才為給孩子省下口糧,自己吃大雁屎,得下腹漲,生命垂危。為了糧食,香竹與生產隊保管黃老五發生性交易,生子啞巴。香竹自覺命苦,聽信福音,又受福音會中敗類徐鐵嘴誘惑,與之私通贖罪。福音會事發,徐鐵嘴被槍決,黃老五也受牽累而被判刑勞改,香竹認為這些均是自己的過錯,不堪承受生活之重,精神一度失常。
為幫助父親掙工分,十三歲的成家長子旺田放棄學業,回家務農。上級要求種棉花,隊長青龍束手無策,一心熱愛農業科學的旺田接受任務。在種棉過程中,旺田博得了兩位少女的芳心,一個是小梅,一個是榮閣。由於棉花連年豐收,旺田被評為五一勞動模範,並贏得一個上大學名額。在易六成干預下,小梅占去名額,卻被公社革委會主任馬上瘋強暴。
精神失落的旺田投入與榮閣的愛情中,不料又遭到榮閣父親老慢陰的反對。老慢陰姓劉,也是孤姓,獨子榮國是跛腳。為續香火,老慢陰欲用女兒為榮國換娶媳婦。榮閣大鬧未果,旺田又瞻前顧後,榮閣無奈之下,喝農藥自殺,釀成一曲愛情悲歌。
痛失愛女的老慢陰仍舊不改初衷,費盡心機地從老鴨子手中買回年僅13歲的幼女小蓮做兒媳。榮國不忍傷害小蓮,演出成親假戲,伺機求白雲天救出小蓮,送給無子女的老校長張宗先作義女。
張宗先也是這個村子傳統文化的守護者。作為私塾老師,張宗先是這個村子儒文化的代表。土改時,他從工作隊手中搶救出大量藏書,文革中,又將這些藏書及時轉移給三瘋子,使它們免遭焚毀。
萬風揚一心在村中建立權威,村人卻不認他,對他多有詬病不說,反視老煙薰、白雲天為凝聚核心。由於風揚一直不沾身,妻子陳姐兒難耐春閨,又想生子,就與香竹長子明全私通並懷孕,引來村人譏諷。
風揚為鎮住村人,借上級要求移風易俗之機,率先平墳,以重樹權威。不料,此舉再次不得人心,老煙燻更是帶頭反對。在風揚暗許下,基幹民兵小鴨子帶人將老煙燻打成重傷,臨死前,老煙燻對青龍等少數人說出這些年來籠綽在四棵楊村的許多秘密,包括大饑荒時萬禿子之死。同時囑託村人,三年之內不可動土。
老煙薰的死使風揚有所頓悟。在青龍的直言批評下,風揚決定痛改前非,放棄小我,真正為村人謀利益。
風揚謀利益的一個重要舉措是修建二龍譚水利工程。但這一良好願望卻在馬上瘋等領導頭腦發熱的情況下,釀成慘劇。由於大壩修得遠遠高於設計高度,在秋季一次百年不遇的暴雨之後,雙龍河潰堤,四棵楊人再次遭到滅頂之災。
文/王環環

《四棵楊》的人物結構與文化衝突

《四棵楊》著重描寫的是一場發生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的鄉村文化衝突。這種衝突主要通過人物與結構體現出來。
兩種文化是:
1. 專政文化,或稱革命文化
2. 傳統文化,或稱四舊文化
代表專政文化的力量分為三類:
1. 一心為革命,不折不扣執行極左政策,不考慮民情感受,代表人物是萬風揚、韋光正、劉書記等
2. 一心為革命,但能理解民情感受,對極左政策有所警覺並能應對,代表人物是李青龍、白雲天、張雪梅、萬磙子等
3. 有政治野心,利用革命達成自己目的,代表人物是孫志慧、馬上瘋等
代表傳統文化的力量分為三類人:
1. 道家文化,借迷信外衣、醫術等宣傳傳統文化,使村子長治久安,代表人物是老煙薰、周進才、張天旗等
2. 儒家文化,以教學、育人立足於村,宣傳傳統文化,使村子充滿正氣,代表人物是張宗庵、張宗先等
3. 福音文化,乘專政力量與四舊力量對決間隙滲入,使村人對生活產生另類解釋,代表人物是郭英芝、楊香竹等
在這兩股力量之間,另有一股力量積極活動,左右平衡,從而使村子在上述兩種力量的對決中沒有陷入崩潰,代表人物是三瘋子。

《四棵楊》人物的層級劃分(不分類別)

擁有大我觀(關心全村)的共有如下幾類人:
1. 因足夠的文化內涵而使其消除小我偏見的,代表人物為老煙薰、張宗庵、張宗先、張天旗、周進才、姚起林、劉榮國、張靜喬、成旺田、韋光正、郭英芝等
2. 因是外來人或新來人而沒有小我包袱的,代表人物是白雲天、李青龍等
3. 因要嫁出而沒有小我包袱的,代表人物是張雪梅、成清萍、劉榮閣、崔婉蓉等
4. 因走出村子見過大世面的,代表人物是三瘋子、孫志慧等
5. 因天性而沒有小我的,代表人物是孫明岑、崔傻祥等
擁有小我觀(關心家族及自己)的共有如下幾類人:
1. 大家族型,有沉重的家族榮譽和使命感,代表人物是萬風揚、張天成、孫民善、萬磙子等
2. 獨戶或新來戶型,有強烈的傳宗接代使命感,代表人物是成有林、成家興、崔雙牛、成家群、老慢陰等
3. 自私自利型,代表人物是老鴨子、小鴨子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