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大典

在長期的歷史歲月中,成吉思汗祭奠主要內容滲透於四時大典之中。 因此,四時大典,亦稱之為“四季大祭”。 四時大典,成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世代延續,相傳至今。

成吉思汗時期就已形成的幾項重大慶典活動,由元帝忽必烈概括為“四時大典”,欽定了“四時大典”舉行的日期、程式,並作為一項制度世代相傳。
大典,蒙古語稱“呼日木”,為“宴禮”、“慶典”之意。是從成吉思汗時期延續下來的以薩滿教習俗為基礎的慶典活動。
在長期的歷史歲月中,成吉思汗祭奠主要內容滲透於四時大典之中。原有的祭天、祭祖儀式也保留下來。因此,四時大典,亦稱之為“四季大祭”。
據元朝至順年間(1330年)記載,“舉行四時宴禮,即春末辰月二十一,原為成吉思汗系九十九匹騍馬,用鮮奶祭灑蒼天而形成的查乾蘇魯克宴禮於這一天舉行;夏中午月十六,因擠九十九匹白騍馬之乳而夏季淖爾宴禮於這一天舉行;秋末戌月十二,因解除馬駒之籠套而籠套斯日格宴禮於這一天舉行;冬中子月初三,因成吉思汗舉行祝福祭而冬季達斯瑪宴禮於這一天舉行”。
四時大典,成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世代延續,相傳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