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魚香肉絲 就是用四川家常做魚的調料來炒肉絲,據說這個菜也是偶然產生。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個煮婦看家裡剩了些做魚的調料,主要就是泡辣椒、蔥姜蒜什麼的,覺得怪可惜,就用來炒肉絲,結果老公一吃覺得味道不錯,後來又用這種方法來烹飪茄子、雞蛋等等。漸漸傳開後,深受人民民眾歡迎,便形成了四川菜中的一個重要味型——“魚香”型。本是無意間的湊合,結果卻成就了一代經典。
來歷
中國有八大菜系,分別是川、粵、閩、蘇、浙、湘、徽、魯菜,相傳魚香肉絲來源於川菜。
相傳很久以前在四川有一戶生意人家,他們家裡的人很喜歡吃魚,對調味也很講究,所以他們在燒魚的時候都要放一些蔥、姜、蒜、酒、醋、醬油等去腥增味的調料。有一次晚上這個家中的女主人在炒另一隻菜的時候,她為了不使配料浪費,她把上次燒魚時用剩的配料都放在這款菜中炒和,當時她還以為這款菜可能味不是很好吃,可能家中的男人回來後不好交待,她正在發獃之際,她的老公做生意回家了。這個老公不知是肚飢之故還是感覺這碗菜的特別,而他還沒等開飯就用手抓起就往嘴中咽,還沒等一分鐘,他迫不及待地問老婆此菜是用何做的,她剛在結結巴巴時,她意外地發現其老公連連稱讚其菜之味,她老公見她沒回答,又問了一句“這么好吃的菜是用什麼做的?”,就這樣老婆才一五一十地給他講了一遍。而這款菜是用燒魚的配料來炒和其它菜餚,才會其味無窮,所以取名為魚香炒,而得此名。
後來這道菜經過了四川人若干年的改進,現已早早列入四川菜譜,如魚香豬肝、魚香肉絲、魚香茄子和魚香三絲等。如今因此菜風味獨特,使各地的人們所歡迎而風靡全國。
簡介
魚香肉絲,以魚香調味而定名。魚香味的菜餚是近幾十年才有的,首創者為民國初年的四川廚師。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覽》收錄了1328種川味菜餚,但卻沒有一魚香味菜,說明魚香味菜只能是1909年以後才出現的。魚香肉絲的“魚香”,由泡辣椒、川鹽、醬油、白糖、薑末、蒜末、蔥顆調製而成。此調料與魚並不沾邊,它是模仿四川民間烹魚所用的調料和方法,取名為“魚香”的,具有鹹、甜、酸、辣、鮮、香等特點,用於烹菜滋味極佳。魚香,是四川菜餚主要傳統味型之一。成菜具有魚香味,但其味並不來自"魚",而是泡紅辣椒、蔥、姜、蒜、糖、鹽、醬油等調味品調製而成。此法源出於四川民間獨具特色的烹魚調味方法,而今已廣泛用於川味的熟菜中,具有鹹、酸、甜、辣、香、鮮和濃郁的蔥、姜、蒜味的特色。
此菜主料是豬肉,要選用三成肥、七成瘦的豬肉切絲滑炒,方能使肉絲質地鮮嫩。成菜色紅潤、肉嫩、質鮮、富魚香味。
製作方法
做法一:
菜譜配料:豬腿肉250克,嫩筍絲100克,雞蛋1個,糖15克,醋15克,生油200克,麻油10克,味素2.5克,醬油10克,精鹽5克,四川郫縣豆瓣醬10克,黃酒5克,水澱粉15克,胡椒粉適量,蔥花、薑末各少許。製作過程:1、把豬腿肉切成6厘米長、寬厚各0.2厘米的絲,用酒、鹽拌和均勻,放入打散的雞蛋、生粉調上漿。另將白糖、醬油、醋、味素、水生粉調在小碗裡待用。 2、鍋燒到六成熱時,放入生油,隨即倒入肉絲炒散,視斷血端鍋倒入漏勺,瀝去油。鍋底留余油,下蔥花、薑末、豆瓣醬一起煸出香味後,放筍絲,同時將肉絲入鍋炒和,隨即將小碗調料倒入鍋內,迅速翻炒幾下,加味素後勾上薄芡,撒上胡椒粉,澆上麻油起鍋裝盆。
做法二:
菜譜配料:豬肉350克。水發蘭片100克、水發木耳25克、泡辣椒15克。鹽3克、姜5克、蒜10克、蔥10克、素油50克、醬油10克、醋5克、糖15克、味素1克、豆粉25克。
製作過程:豬肉切成長約7厘米、0.3厘米粗的絲,加鹽、水豆粉拌勻。蘭片、木耳洗淨,切成絲,泡紅辣椒剁細;姜、蒜切細末,蔥切成花。用醬油。醋、白糖、味素、水豆粉、鮮湯,鹽兌成芡汁。炒鍋置旺火上,放油燒熱(約180℃),下肉絲炒散,力口泡辣椒、姜、蒜末炒出香味,再放。木耳、蘭片絲、蔥花炒勻,烹入芡汁,迅速翻簸起鍋裝盤即成。
做法三:
菜譜配料:瘦豬肉200克,四川泡辣椒20克(豆瓣醬、辣椒糊均可),白糖20克,醋15克,醬油15克,精鹽1.5克(分兩次用),味素1克,料酒15克,水澱粉25克(分兩次用),黃瓜100克(玉蘭片、柿子椒等均可),水發木耳50克,蔥姜蒜共50克,花生油50克。
製作過程:1.將肉切成3厘米長的細絲,用少許鹽和澱粉漿過。黃瓜切絲,蔥姜蒜切末。用白糖、醋、醬油、料酒、鹽、味素、水澱粉對汁待用。2.鍋燒熱,把油下鍋,肉絲下鍋炒散,再把泡辣椒(剁細),姜蒜下鍋煸炒,待其出香味後再把黃瓜和木茸放入,稍炒,烹入對好的汁和蔥花,炒勻即可。材料:瘦肉250克、水發木耳70克、胡蘿蔔半根、泡椒末30克、蔥2棵、姜1小塊、蒜5瓣、澱粉適量調料:食用油、醬油、高湯、香醋、鹽、白糖、雞精做法:1、將瘦肉洗淨切成粗絲,盛於碗內,加鹽和水澱粉調勻;2、蔥姜蒜洗淨切絲備用。3、木耳和胡蘿蔔切絲備用。4、把白糖、醬油、香醋、精鹽、蔥花、薑末、蒜末、高湯、雞精、水、澱粉調成魚香汁。5、鍋內放油、燒至五成熱油時倒入肉絲,炒散後下入泡椒末,待炒出色時,再將木耳、胡蘿蔔絲和魚香汁倒入,急炒幾下即可。
做法四:
原料:豬肉350克,水發蘭片100克,水發木耳25克,泡辣椒15克,鹽3克,姜5克,蒜10克,蔥10克,素油50克,醬油10克,醋5克,糖15克,味素1克,豆粉25克。
製作過程:豬肉切成長約7厘米、0.3厘米粗的絲,加鹽、水豆粉拌勻。蘭片、木耳洗淨,切成絲,泡紅辣椒剁細;姜、蒜切細末,蔥切成花。用醬油。醋、白糖、味素、水豆粉、鮮湯,鹽兌成芡汁。炒鍋置旺火上,放油燒熱(約180℃),下肉絲炒散,力口泡辣椒、姜、蒜末炒出香味,再放。木耳、蘭片絲、蔥花炒勻,烹入芡汁,迅速翻簸起鍋裝盤即成。
特點:顏色紅艷,肉質細嫩,鹹、甜、酸、辣四味兼備。姜、蒜、蔥香突出。
任何一家川菜酒樓或者家常菜館的菜牌上,若是沒有魚香類的菜餚,就如同吃中餐給你上刀叉,顯得那么不協調,按劉震雲老師的話說就是擰把。比喻也許不恰當,但不能不說魚香類菜餚是上述餐館不可或缺的。不可或缺基於兩點,一是代表,二是大眾,而魚香類菜餚恰好是在這兩點之間。說它是川菜的一個代表不為過,在價格上屬於中低檔,也的確大眾,再有就是連路邊攤燒幾道魚香的菜都不是什麼難事,可見被大眾的認可與接受程度,至於味道是否妥帖就另當別論了。
食譜營養
豬裡脊肉: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並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豬裡脊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脂肪、膽固醇含量相對較少,一般人群都可食用。 竹筍:竹筍富含B族維生素及煙酸等招牌營養素,具有低脂肪、低糖、多膳食纖維的特點,本身可吸附大量的油脂來增加味道。所以肥胖的人,如果經常吃竹筍,每頓飯進食的油脂就會被它所吸附,降低了胃腸黏膜對脂肪的吸收和積蓄,從而達到減肥目的,而且竹筍還含大量纖維素,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去積食、防便秘,而且也是肥胖者減肥佳品,並能減少與高脂有關的疾病。另由於竹筍富含煙酸、膳食纖維等,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消除積食、防止便秘,故有一定的預防消化道腫瘤的功效。
木耳(水發):黑木耳中鐵的含量極為豐富,故常吃木耳能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黑木耳含有維生素K,能減少血液凝塊,預防血栓症的發生,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木耳中的膠質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它對膽結石、腎結石等內源性異物也有比較顯著的化解功能;黑木耳含有抗腫瘤活性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經常食用可防癌抗癌。
雞蛋: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其蛋白質是自然界最優良的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同時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利,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並促進肝細胞再生;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具有防癌作用;雞蛋味甘,性平;具有養心安神,補血,滋陰潤燥之功效。
食譜相剋
豬裡脊肉: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竹筍:竹筍忌與羊肝同食。
木耳(水發):木耳忌與田螺、野雞、野鴨同食。
雞蛋:雞蛋不宜與糖同煮;與糖精、紅糖同食會中毒;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