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竹年畫

四川綿竹年畫

綿竹年畫以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縣而得名。綿竹年畫歷史悠久,它起源於北宋,到明末清初進入繁盛時期。乾隆、嘉慶年間,綿竹全縣有大小年畫作坊300多家,年畫專業人員達1000餘人,年產年畫1200萬多份,產品除運銷兩湖、陝、甘、青及四川各地外,還遠銷印度、日本、越南、緬甸和港澳等國家和地區。

四川綿竹年畫

起源

四川綿竹年畫歷史悠久,她究竟起源於何時,至今還是一個謎。據《山海經》等記載,相傳在東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彎曲伸長三千里的大桃樹,它的枝叉一直伸向東南方的鬼門,山洞裡的鬼神都要從此出入,樹下有兩位神將把守,是哥倆,名叫神荼(讀伸舒),玉壘(讀鬱律)。他們發現有害人的惡鬼,就用葦索捆住送去餵虎,使人們得以安居樂業。(這個古老的傳說也許就是“東南方大吉大利”和成語“繩之以法”的來歷。)從周代起,每逢年節,人們便用桃木板(六寸寬、一尺二長)畫上兩位神將的像,懸於大門或寢室門兩側,用以鎮邪驅鬼.祈福納祥(這也許是中國年畫第一對鬥神)。後來唐代又出現了能鎮邪納祥的秦瓊、尉遲公的畫像。這以後鬥神就越來越多了。

特色

綿竹年畫以彩繪見長,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和鮮明的地方特色。綿竹年畫構圖講求對稱、完整、飽滿,主次分明,多樣統一;色彩上採用對比手法,設色單純、艷麗,強烈明快,構成紅火、熱烈的藝術效果;線條講求洗鍊、流暢,剛柔結合,疏密有致,具有強烈的節奏感;而誇張、變形、象徵、寓意的造型,更具詼諧活潑的效果。

內容

綿竹年畫的內容極其廣泛,有孔明張飛等歷史英雄人物,有小說、戲曲的精彩畫面,有武士神像、動物花果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燙豬》、《狗咬財神》、《看官盜壺》等民間傳說。

分類

綿竹年畫分紅貨、黑貨兩大類。紅貨指彩繪年畫,包括門畫、斗方、畫條。其中門畫製作手法多樣:細活有“明展明掛”、“印金”、“鉤金”、“花金”;粗活有“常行”、“水墨”、“填水腳”。畫條,分中堂、條屏、橫推、單條等,供廳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張貼之用。門畫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貼大門、廳門、房門、灶門之用。黑貨,是指以煙墨或硃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為山水、花鳥、神像及名人字畫,此類以中堂、條屏居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