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烏木博物館

四川烏木博物館

烏木,川人俗稱,又名“炭化木”,主要產於成都平原,椐C14同位素測定,成都烏木斷代3200年以上,久至上萬年,由埋藏在古河床下數千年不朽的古木炭化形成。其質地堅硬、色澤烏亮、形態萬千,兼具石的神韻與木的古雅,展示出了大自然靈性至上、藝術天尊的神秘氣氛。加之其耐腐蝕性強,故被視為雕刻工藝品的寶貴原料,民間素有“家有烏木一方,勝得珠寶一箱”之說。 億萬古生物,代謝成古今。我們時時在回望中發問:遠古先人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他們經歷了怎樣的滄海桑田?我們好奇地仰望蒼穹,渴望早日解開這些謎團。烏木,帶領著我們漸漸撥開迷霧……四川地區發掘的大量烏木實物,不僅使古蜀人的信仰和神話有了一個真實的載體,甚至讓古蜀環境變化、社會變遷等課題有了新的研究切入點。

展廳介紹

四川烏木博物館占地50餘畝,已建成的一期展館約2800平方米,展出藏品300餘件。整個博物館分為室內展廳和室外展區兩大部分,室內展廳為扇形“主體展廳”;室外展區則由“太陽神廣場”和“烏木陣”相接。

展廳結構

四川烏木博物館 四川烏木博物館

一、主展廳:博物館的主體展示廳為二層複式框架結構,占地面積2800餘平方米,外觀大氣、沉穩。正中為中國古建築牌坊樣式的展廳大門,上書原全國人大主任喬石親筆題寫的“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九個大字。

二、左展廳:以“生生不息”為主題,全部展示未經雕琢的天然烏木作品。

三、右展廳:展示人工雕刻而成的烏木藝術品,充分展現了烏木木雕藝術的奇特魅力,傳遞出中華民族敬天、敬地的傳統思想

四、展廳二樓:烏木藝術精品陳列室及博物館辦公室、接待室。

五、太陽神廣場:“太陽神廣場”位於博物館主體展廳大門外,廣場中央的展台上屹立這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萬根同心·太陽神”。這件作品是一尊直徑7米,重達8噸,距今已有7369(±100)年歷史的完整巨型天然烏木古樹根,其龐大而壯觀的體量,天然而完整的造型,無不讓人感嘆天地造物的鬼斧神工。“太陽神廣場”四周有5個形態各異的石雕,分別為“三輪車”、“磨盤”、“磨刀”、“更夫”、“茶倌”,這5個石雕象徵著烏木孕育在巴蜀文化之中,見證著巴蜀文化的發展,烏木和巴蜀文化相輔相成、息息相關。

六、烏木陣:“烏木陣”是博物館的外圍展區,有數十件自然類烏木作品樹立在綠樹花草叢中,漫步其中,風景優美、鳥語花香,遠古烏木與現今生長的樹木交相輝映,仿佛於綠蔭花叢中重現著烏木的歷史衍變進程。

著名景觀

《萬根同心·太陽神》乃烏木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是一個巨型樹根,高、寬均7米,樹心內直徑2.6米,她完整地保留著其盤根錯節的天然放射形態原貌,凸現出其焰火騰天光芒四射的強大藝術魄力。

四川烏木博物館 四川烏木博物館

歷史

烏木文化約在距今三千年前,隨著三星堆文明的消亡而中斷。在三星堆文明之前,烏木文化的形成過程以古蜀先民太陽文化和“建木”文化為背景,以古文獻和民間傳說中開天闢地,從黑暗處帶來光明的三白烏為源頭,演進為太陽神鳥、金烏和三足烏,同以“建木”為核心的扶桑、若木構成四千年前的古蜀文化現象。“烏”代表黑暗,“太陽”代表光明,“樹”代表生命。
“建木”則是上古巴蜀先民崇拜的一種神樹,它深深地融入了巴蜀文化之中。古蜀國的樹文化從四千多年前的“建木”文化到三星堆文明時期的青銅神樹,再到漢代四川流行的搖錢樹,蓬勃發展了兩千多年。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都需要自己的精神文化,由此我們或許可以推斷,烏木文化應該是古蜀國先民的精神文化。
億萬古生物,代謝成古今。絕大部分生命體死亡後很快分解還原,回到地球物質的巨觀和微觀循環,能夠形成化石而存世者極其稀少。而成為化石並有幸被今人發現者,則更加珍貴。
由於古生物形成化石的自然條件極其苛刻,因此研究化石形成的地質地理及物候環境,是人類認識自然規律的重要手段之一。烏木是自然環境變遷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文化年代包括新石器早中晚期及夏商周各期,與成都羊子山、方池街、三道堰等古文化遺址同出一源,與古蜀文明關係極為密切,是研究長江文明起源的重要資料。
被專家、學者稱為“另類熊貓”、“東方神木”的烏木應視為植物界的化石,熊貓與烏木,同樣行走在藍天白雲下,構成了成都特有國寶。
成都烏木的大量發現,對於研究成都平原的地學成因和古巴蜀湖的消亡,並通過年輪研究古氣候,促進氣象科研,意義十分重大,是當代環境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我在想,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那些無聲的寶藏?我們該以怎樣的文化素養和知識貯備,去常識性地了解箇中皮毛或“冰山一角”?因為這些不只是考古工作者才有的命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我們可否作好準備?我們能擔當起如此厚重的責任嗎?
成都烏木的命運警醒著我們,它的存在價值在今天直接地衝擊著當代人類對生態文明的思考。如果我們人類不重視生態問題的嚴重性,地球文明同樣會在一個更大的生態問題面前消失。
成都烏木提供了全球人類必須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哲學原理及未來希望。

四川烏木博物館 四川烏木博物館

沉睡的文明復活
 近年來,以三星堆文化遺址,金沙文化遺址為起點,繼以寶墩為代表的成都古城遺址發掘,到營盤山六萬石棺的發現,給世界一個強烈的聲音:長江上游曾經存在一個充滿朝氣,輝煌發達,對中國古代文明產生過很大影響的古蜀國。
以船代步遠涉重洋的古蜀先民早已有了自己的船文化。蜀國歷史上從船文化到船棺文化的演變,便是烏木文化的演變。後蜀國時期,烏木文化發展成為祭祀文化,直接源於古蜀國文明的消亡。隨著古蜀文明的消亡,處於數千年祭祀文化背景沉澱的環境中,後蜀國的先民們用船作寢棺,追隨先人的靈魂,於是出現了船棺文化,在後蜀歷史上存在數百年的鼎盛時期,成為中國殯葬史上的特色文化。令人悲慟的是,隨著烏木和三星堆文明的消亡,古蜀文明幾乎到了中斷的程度。
“四川

烏木”揭示出人類文化史上,存在人類自身並不知曉的樹文化循環規律,給當代人類學者認識人類社會提供了新的坐標。四千年前古蜀國的樹文化在第四紀冰川消融、洪水泛濫、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蜀文明。四千年後的今天,人類高舉“植樹造林愛護地球”的環保大旗,正在創造現代人的“樹文化”。四千年彈指一揮間,古蜀國文化的主旨與當代環保文化的主題驚人巧合,這充分說明,人類能量的軌跡在大自然的庇佑和斥責下繁衍生存。
在歷史上對四川烏木文化的整理,可以幫助我們對傳統文化更全面的認識;在現實生活中,對成都烏木信息的研究處理可以加強對成都烏木文化的豐富,以此產生新的視點,回顧歷史文明過程中的“盲區”。
烏木文化融合了古蜀先民的宇宙觀、社會觀、人生觀,對古蜀社會乃至中國古代社會的文明進程起到了主線作用,在長期的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演變為中國的精神文化。
烏木文化的特徵是“天人合一,追求光明”。她的表現形式以樹為偶像,以人為根本。樹上升為大自然規律的哲義之中,產生樹文化現象,成為人類文化歷史上獨特的地域文化;人上升為智慧動物雜和的精神意識之中,體現勇猛無畏,能力無限,吉祥平安的龍文化現象。專家認為,烏木文化是樹文化和龍文化和諧共振的文化。
在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烏木無疑扮演著文化鑰匙的重要角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