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羅貫中根據晉人陳壽《三國志》和南朝人裴松之為《三國志》所作注文中引用的大量野史雜記,並汲取平話雜劇中若干故事情節寫作而成的。羅本刊刻於明嘉靖元年(1522),共為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前有弘治八年(1494)金華蔣大器(庸愚子)序,梓行後時人“爭相謄錄,以便觀覽”(庸愚子序),新刊本亦隨之大量出現,見諸於後人…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羅貫中根據晉人陳壽《三國志》和南朝人裴松之為《三國志》所作注文中引用的大量野史雜記,並汲取平話雜劇中若干故事情節寫作而成的。羅本刊刻於明嘉靖元年(1522),共為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前有弘治八年(1494)金華蔣大器(庸愚子)序,梓行後時人“爭相謄錄,以便觀覽”(庸愚子序),新刊本亦隨之大量出現,見諸於後人…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羅貫中根據晉人陳壽《三國志》和南朝人裴松之為《三國志》所作注文中引用的大量野史雜記,並汲取平話雜劇中若干故事情節寫作而成的。羅本刊刻於明嘉靖元年(1522),共為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前有弘治八年(1494)金華蔣大器(庸愚子)序,梓行後時人“爭相謄錄,以便觀覽”(庸愚子序),新刊本亦隨之大量出現,見諸於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