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四嘉子鄉名源於駐地四嘉子屯名。據當地人傳說,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有徐、李、關、富4家在此居住,故稱“四嘉(家)子”。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黑龍江設治以後,今四嘉子鄉境內屬黑龍江副都統管轄。清末,1909年(清宣統元年)設定黑河府與璦琿直隸廳後,石錦河以北的東西四嘉子、小三家子隸屬黑河府;河南的大小烏斯力、卡倫山、五道溝隸屬璦琿直隸廳。中華民國成立後,1914年分屬璦琿縣第二區和第三區管轄,1925年統歸第二區管轄。東北淪陷後,1936年設四嘉子保,1944年1月改設西四嘉子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設定四嘉子區,1951年改為第二區。1956年4月,撤區劃鄉,設定四嘉子鄉。1958年9月,改稱四嘉子人民公社。1983年7月,改為四嘉子鄉。
全鄉共轄西四嘉子、東四嘉子、小三家子、五道溝、大烏斯力、小烏斯力、卡倫山等7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45240人,其中滿、達斡爾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28%。鄉政府駐地西四嘉子村。
經濟資源
四嘉子鄉全境地處沿江平原,土壤肥沃,是全市主要產糧區之一。全鄉總面積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6萬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玉米等。鄉辦工業有紙板、編織廠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79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