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述

四十自述

《四十自述》是由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品。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我的《四十自述》,只是我的“傳記熱”的一個小小的表現。這四十年的生活可分作三個階段,留學以前為一段,留學的七年為一段,歸國以後為一段。

四十自述

目錄

序幕我的母親的訂婚一、九年的家鄉教育二、從拜神到無神三、在上海(一)四、在上海(二)五、我怎樣到外國去附錄逼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

書摘

太子會是我們家鄉秋天最熱鬧的神會,但這一年的太子會卻使許多人失望。

神傘一隊過去了。都不過是本村各家的綾傘,沒有什麼新鮮花樣。去年大家都說,恆有綢緞莊預備了一頂珍珠傘。因為怕三先生說話,故今年他家不敢拿出來。

崑腔今年有四隊,總算不寂寞。崑腔子弟都穿著“半截長衫”,止身是白竹布,下半是湖色杭綢。每人小手指上掛著湘妃竹柄的小紈扇,吹唱時紈扇垂在笙笛下面搖擺著。

扮戲今年有六出,都是“正戲”,沒有一出花旦戲。這也是三先生的主意。後村的子弟本來要扮一出《翠屏山》,也因為怕三先生說話,改了《長坂坡》。其實七月的日光底下,甘、糜二夫人臉上的粉已被汗洗光了,就有潘巧雲也不會怎樣特別出色。不過看會的人的心裡總覺得後村很漂亮的小棣沒有扮潘巧雲的機會,只扮作了糜夫人,未免太可惜了。

今年最掃興的是沒有扮戲的“抬閣”。後村的人早就練好了兩架“抬閣”,一架是《龍虎鬥》,一架是《小上墳》。不料三先生今年回家過會場,他說抬閣太高了,小孩子熱天受不了暑氣,萬一跌下來,不是小事體。他極力阻止,抬閣就扮不成了。

粗樂和崑腔一隊一隊的過去了。扮戲一出一出的過去了。接著便是太子的神轎。路旁的觀眾帶著小孩的,都喊道,“拜呵!拜呵!”許多穿著白地藍花布褂的男女小孩都合掌拜揖。

神轎的後面便是拜香的人!有的穿著夏布長衫,捧著柱香;有的穿著短衣,拿著香爐掛,爐里燒著檀香。還有一些許願更重的,今天來“吊香”還願;他們上身穿著白布褂,扎著朱青布裙,遠望去不容易分別男女。他們把香爐吊在銅鉤上,把鉤子鉤在手腕肉里,塗上香灰,便可不流血。今年吊香的人很多,有的只吊在左手腕上,有的雙手都吊;有的只吊一個小香爐,有的一隻手腕上吊著兩個香爐。他們都是虔誠還願的人,懸著掛香爐的手腕,跟著神轎走多少里路,雖然有自家人跟著打扇,但也有半途中了暑熱走不動的。

馮順弟攙著她的兄弟,跟著她的姑媽,站在路邊石磴上看會。她今年十四歲了,家在十里外的中屯,有個姑媽嫁在上莊,今年輪著上莊做會,故她的姑丈家接她姐弟來看會。

她是個農家女子,從貧苦的經驗里得著不少的知識,故雖是十四歲的女孩兒,卻很有成人的見識。她站在路旁聽著旁人批評今年的神會,句句總帶著三先生。“三先生今年在家過會,可把會弄糟了。”“可不是呢,抬閣也沒有了。”“三先生還沒有到家,八都的鴉片煙館都關門了,賭場也都不敢開了。七月會場上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