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的小說《鹿鼎記》中,《四十二章經》表面上是一本普通佛經,其實關乎大清寶藏——滿人入關時曾在關外藏了很多寶藏,而在這部經書中,就藏有寶藏地圖,但為了不讓滿人子弟因為知道有寶藏保底而不思進取,便騙下屬說是關乎大清龍脈,讓世世代代去保護,其藏寶的羊皮地圖碎片,則分別藏在8部四十二章經的封皮夾層之中,分別由滿洲八旗的八個旗主掌管。
第一、二部:鑲黃旗、正白旗
原著出處:
第五回:金戈運啟驅除會 玉匣書留想像間
只見一名衛士遞上一隻白玉大匣,匣上刻有五個大字,填了硃砂,前面三字正是“四十二”。韋小寶急忙接過,打開玉匣蓋子,裡面是薄薄一本書,書函是白色綢子,封皮上寫著同樣的五字,問道:“索大人,這便是《四十二章經》罷?我識得‘四十二’,卻不識‘章經’。”索額圖喜道:“是,是。是《四十二章經》。”韋小寶道:“這‘章經’兩字,難認得很,其實也不必花心思去記,只消五個字在一起,上面三個是‘四十二’,下面兩字非‘章經’不可。”索額圖心道:“那也未必。”含笑道:“正是。”接著那侍衛又遞上一隻玉匣,匣里有書,書函果是黃綢所制,鑲以紅綢邊。兩部書函都已甚為陳舊。但寶庫里已無第三隻匣子,韋小寶心下微感失望。
解釋:
出現地點:鰲拜府中
書函:鑲黃旗是黃綢鑲紅邊,正白旗是白色綢子
先皇順治命四大臣輔政,其中鰲拜是鑲黃旗旗主,蘇克薩哈是正白旗旗主,鰲拜害死蘇克薩哈後,得其經書,後被康熙抄家,經書歸韋小寶所有,後呈交假太后毛東珠。
第三部:正紅旗
原著出處:
第十回 盡有狂言容數子 每從高會廁諸公
韋小寶深深吸了口氣,只見包袱中是一部經書。世上書本何止萬千,他識得書名的,卻只有《四十二章經》一部,而這一部卻正便是《四十二章經》。經書形狀,和鰲拜府中抄出來的一模一樣,只是書函用紅綢子製成。
解釋:
出現地點:康親王府中
書函:紅色綢子
康親王是正紅旗旗主,神龍教派教徒齊元凱盜取經書,過程被韋小寶所看,故經書落韋小寶手中。後取出碎羊皮交給神龍教(見二十九回)
第四部:鑲紅旗
原著出處:
第十一回 ;春辭小院離離影 夜受輕衫漠漠香
韋小寶也不識得,順手放在一旁,忽然觸到他後腰硬硬的藏著什麼物件,用匕首割開袍子,見是一個油布包袱,說道:“這是什麼寶貝了,藏得這么好?”割斷包上絲絛,打開包袱,原來包著一部書,書函上赫然寫著《四十二章經》五字,這經書的大小厚薄,與以前所見的全然一樣,只不過封皮是紅綢子鑲以白邊。
解釋:
出現地點:小桂子屋中
書函:紅綢白邊
假太后毛東珠差遣瑞棟去處死宗人府的鑲紅旗旗主和察博 ,取了他府中所藏的「四十二章經(見第十四回),瑞棟又奉其命令取韋小寶性命,卻被韋小寶殺死,經書被韋小寶所得。後取出碎羊皮,交給神龍教(見二十九回)
第五部:鑲白旗
原著出處:
第十四回 ;放逐肯消亡國恨 歲時猶動楚人哀
只覺這主意妙不可言,當即閃身進屋,掀開被褥,見床板上有個小銅環,伸指一拉,一塊闊約一尺、長約二尺的木板應手而起,下面是個長方形的暗格,赫然放著三部經書,正是他曾見過的《四十二章經》。兩部是他在鰲拜府中所抄得,原來放經書的玉匣已不在了。另有一部封皮是白綢子的,那晚聽海老公與太后說話,說順治皇帝送給董鄂妃一部經書,太后殺了董鄂妃後據為己有,料想就是這部了。
解釋:
出現地點:太后寢宮
書函:白綢紅邊(見二十九回)
鑲白旗旗主因事獲罪,鑲白旗經書沒入宮中,順治賜予愛妃董鄂氏(端敬皇后),假太后毛東珠害死董鄂妃,將鑲白旗經書據為己有(見第二十九回),被韋小寶所得。後康熙知經書秘密,命康親王上繳經書,康親王不知自己的正紅旗已被韋小寶所得,求小寶偷書,韋小寶將鑲白旗經書給他,康親王將鑲白旗經書改封面為正紅旗,上交皇宮。(見二十九回)
到此回:韋小寶已得五本經書,分別是正白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將這五部經書放在棺材裡,立牌位:海桂棟(海大富、小桂子、瑞棟)(見第十五回)。
第六部:正黃旗
原著出處:
第十八回 ;金剛寶杵衛帝釋 雕篆石碣敲頭陀
韋小寶記起陶紅英的話來,心道:“莫非這又是一部《四十二章經》?”見行痴將小包遞來,伸雙手接過……韋小寶回到靈境寺,關上房門,打開包裹,果然是一部《四十二章經》,只不過書函是用黃綢所制。
解釋:
出現地點:清涼寺
書函:黃色綢子
正黃旗經書自然為一國之君所有,行痴即為出家的順治皇帝,後韋小寶將經書呈交康熙(見第二十一回),康熙將之放在御書房,在康熙去探順治時,建寧公主奉假太后之命盜走呈交毛東珠,白衣女尼九難師太,即前朝長平公主,探宮之際取走經書,並得經書真正秘密,並取走碎羊皮(見二十五回),後在避難時,韋小寶將此經書倒上化屍水,扔給了桑傑,此書雖被桑傑所得,卻已毀,真正內涵之物已為韋小寶所得。(見二十六回)
第七部:鑲藍旗
原著出處:
第二十八回 ;未免情多絲宛轉 為誰辛苦竅玲瓏
韋小寶回到下處,從懷中取出書來,果然便是見慣了的《四十二章經》,這部是藍綢書面,鑲了紅邊,尋思:“這是鑲藍旗的經書,嗯,是了,陶姑姑說,她太師父在鑲藍旗旗主府中盜經書,經書沒盜到,卻給神龍教的高手打得重傷而死,這部經書多半便落入了那神龍教高手的手裡。怎地事隔多年,仍不將經書交給洪教主?也說不定當時沒得到,最近才拿到的。”
解釋:
出現地點:太后寢宮
書函:藍綢紅邊
鑲藍旗旗主鄂碩克哈府中經書已被神龍教所得,康熙因其不能上繳經書,將其下獄拷問。卻不知道在他和韋小寶揭穿假太后真面目時,經書已為韋小寶所得。碎羊皮取出後,韋小寶將封面的紅邊拆除,用來盜取吳三桂的正藍旗經書(見下)。
第八部:正藍旗
原著出處:
第三十回 ;鎮將南朝偏跋扈 部兵西楚最輕剽
韋小寶一瞥眼間,忽見書桌上放著一部經書,正是他見之已熟的《四十二章經》,不過是藍綢封皮,登時心中怦的一跳,尋思:“這第八部經書,果然是在老烏龜這裡,妙極,妙極!”
解釋:
出現地點:平西王府中
書函:藍色綢子
康熙在和韋小寶講解四十二章經的來臨時,曾提過:“正藍旗旗主嘉坤在攻打雲南時陣亡,一切後事都是吳三桂料理。正藍旗繼任旗主富登年歲尚幼,吳三桂交到他手裡的,只是一顆印信、幾面軍旗,還有幾萬兩銀子。”康熙因此推測此書應該落入吳三桂三手上,並叫韋小寶去雲南時多加留意。
韋小寶奉康熙之命以送婚為命,查探吳三桂虛實,在其書房發現經書。韋小寶將鑲藍旗經書封面的紅邊拆除,將已取走碎羊皮的鑲藍旗經書與正藍旗經書掉包,成功盜取經書。並呈交康熙,康熙說會呈交太后,拿到太廟燒毀。殊不知已被韋小寶取走碎羊皮。(見第三十四回)
據此,韋小寶已得全部經書,主要是碎羊皮,他遵從師父陳近南之意,讓雙兒將碎羊皮拼好,找了筆帖式問清地點,記熟了,將其用火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