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寨

歷史沿革

1949年以前便已形成自然村落,初時以侗族原住民為主,後有各省及周邊地區遷徙民融入,逐漸形成侗漢雜居、多習俗融合的本地民族特色。解放初曾有匪患,並有局部性的剿匪戰鬥在此發生,現有烈士陵園於相隔不足一公里的高西村。後並屬於黎平縣茅貢區,1992年撤區並鄉為器寨鄉所在地(下轄器寨村、高西村、高興村等),現與壩寨鄉合併,轄於壩寨鄉。

詳情

本地居民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一年一熟),另輔以蔬菜和經濟作物種植及經濟畜類養殖(主要為豬),但主要收入來自勞務輸出。主要建築為青瓦木屋,近年隨著社會發展,磚瓦房漸多,有溪流穿過寨中,其源頭距本地不足3公里,為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來源之一,有柏油化公路通過本地,北上12.5公里後便可達孟彥鎮(途中翻越犀牛坡)。由於地處高海拔山區,同期氣溫通常低於周圍地區,較適於避暑,但冬季氣溫最低可至-5℃。本地植被覆蓋率較高,幾達90%以上,主要為杉木,它是本地建築的材料來源,而其下的灌木類,則為本地居民提供生活用火燃材。本地人喜食酸辣,尤以辣為甚,特色菜餚有醃魚、酸辣椒、酸湯火鍋魚等,另有每年八、九月份較為流行的稻田燒魚。本地雖屬侗民族聚居地,但除語言繼續使用侗語外,基本已著漢裝,只在節日或喜慶時著侗裝,本地方言較近於國語,通常,在生活交流中大多數人能同時使用侗語和本地方言。另本地有全日制國小一所及衛生室一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