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杜甫詩作]

喜雨[杜甫詩作]

《喜雨》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作,共兩首。該詩講述了難過久旱無雨農事休止戰亂不斷時一場及時雨從天而降,表達了作者對雨的喜愛憂國憂民的感情。

《喜雨》(南國旱無雨)

基本信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原文

南國旱無雨①,今朝江出雲②。

入空才漠漠,灑迥已紛紛。

巢燕高飛盡,林花潤色分。

晚來聲不絕,應得夜深聞。

注釋

【鶴注】史:永泰元年,自春不雨,四月己巳乃雨,詩云巢燕、林花,皆四月間事。鮑照有《喜雨》詩題。

(上四初雨之景,下四雨後之景。漠漠,雲密貌。紛紛,雨多貌。燕啄泥,故飛。花經雨,故潤。入夜仍聞,喜其汪濊也。)

①趙次公曰:南國,荊楚也。②《禮記》:“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北齊劉逖《對雨》詩云:“重輸宵犯畢,行雨旦浮空。細落疑含霧,斜飛覺帶風。濕槐仍足綠,沾桃更上紅。無由似玄豹,縱意上山中。”此摹寫雨景入細,杜詩工力,正相敵也。

《喜雨》(春早天地昏)

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

農事都已休,兵戈況騷屑。

巴人困軍須,慟哭厚土熱。

滄江夜來雨,真宰罪一雪。

谷根小蘇息,沴氣終不滅。

何由見寧歲,解我憂思結。

崢嶸群山雲,交會未斷絕。

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吳越。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期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