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善惡惡而亡

”曰:“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⑦。 ⑤善善:愛護.尊重好人。 ”(那人)回答說:“讚揚好人,批評惡人。

導讀

善善惡惡而亡 選自《新論》
《新論》是東漢哲學家桓譚所著的一本哲學著作。本文說郭氏是非分明,揚善抑惡,卻沒有得到好的結果,以致家破人亡。郭氏的敗亡值得人們深思,可能是他認識和處理問題過於絕對和極端的緣故。

原文

齊桓公出①,見一故墟而問之②。或對曰③:“郭氏之墟也。”復問:“郭氏曷為墟④?”曰:“善善而惡惡焉。”桓公曰:“善善惡惡⑤乃所以為存⑥,而反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⑦。彼善人知其貴己而不用,則怨之;惡人見其賤⑧己而不好,則仇之。夫⑨與善人為怨、惡人為仇,欲毋⑩亡而得乎?”

註解

①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為“春秋五霸”之首。
②故:舊的。 墟:廢棄的家園。
③或:有人
④曷:同“何”,為什麼,疑問代詞
⑤善善:愛護.尊重好人。前一個“善”是動詞,尊重,愛護。後一個“善”是名詞,指好人。
惡(wù)惡(è):憎惡壞人。惡(wù),憎惡。惡(è),壞人。
⑥所以為存:生存的方法;所以:用來……的方法
⑦去:剷除
⑧賤:輕視,看不起。好:友好
⑨夫:古漢語的句首發語詞,無實義。
⑩欲:想要 毋(wu):無,不

譯文

曾經有一次齊桓公外出,看見一個廢墟,就問主人是誰。有人告訴他說:“這是郭氏的廢墟啊!”(齊桓公)又問:“郭氏(的房屋)怎么會成為廢墟呢?”(那人)回答說:“讚揚好人,批評惡人。”齊桓公說:“讚揚好人,批評惡人是生存之道,為什麼反而成為了廢墟,是什麼原因呢?”(那人)回答道:“讚揚好人卻不能任用,批評惡人卻不能除去。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卻不能用,就會怨恨;惡人知道他輕視自己,就會仇視他。與好人結怨,與惡人結仇,想要不滅亡行嗎?”

啟發

郭氏的失敗代表了一種處世方式和價值觀念的碰壁。認識和處理問題不要過於絕對和極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