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鄉
善化鄉位於澄城縣西北32公里處。北倚黃龍山,南瀕洛河水,西臨孔走河與白水縣毗鄰。總土面積68.9平方公里,地形南北狹長,三面環水,一隅沿山。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善化鄉
- 所屬國:中國
- 所屬市:渭南市
- 面積:68.9平方公里
- 人口:14532人
- 行政區類別:鄉
善化概況
全鄉轄11個行政村,32個自然村,91個村民小組,3650戶,14532口人。境內交通便利,通訊網路健全。西延鐵路,渭清公路,西安—倉頡廟—壺口旅遊專線穿境而過。程控電話併網運營,電話總裝機達到1500戶,開通了移動、聯通網路,安裝了磁卡電話。水資源豐富,形成了以石堡川灌區為主,抽水站、機井相配套的灌溉格局,人均1.5畝水澆田。進行了農村電網改造,電力供應充足。經濟發展
善化鄉是澄城縣北以農業為主的鄉鎮。全鄉耕地面積47600畝,糧食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林木以蘋果、花椒、柿子、紅棗、核桃為主。養殖以豬、牛、羊、雞為主,畜牧業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鄉黨委、鄉政府放眼市場,高瞻遠矚,依託善化特有的土地資源、三荒資源、水利資源、氣候資源,通過實施“資源開發、產業振興、科技興農、高效發展”戰略,迅速把善化的改革和建設的各個領域推向了發展的快車道,農業產業形成了“糧、果、煙、椒、核、柿、牛、羊、雞、豬”十大產業新格局。糧食以小麥、玉米為主,小麥正常年份畝產量在500斤左右。年總產量保持在2600噸左右。玉米播種面積保持在萬畝以上,形成了基地規模。綠豆、黃豆、紅薯等優質秋雜糧保持了傳統種植優勢,近年來也成為農民增收的可靠產業之一。蘋果是民眾增收的主導產業,主栽品種富士、秦冠雙雙獲中國后稷優質水果獎。富士蘋果面積12000畝,人均1畝。由於近年來堅持推廣蘋果產業“四大技術”,果品的科技含量逐年提升。知名度享譽南方市場。從1999年,抓住國家加大生態建設投入的機遇,精心實施退耕還林、“三北”四期防護林等重點項目,建成了一批精品工程,退耕還林面積達12725畝,荒山荒坡造林22000畝,初步形成了以花椒、柿子、核桃為主的萬畝經濟基礎林產業基地。到2007年,全鄉萬畝花椒均掛果產生效益,其中有6000畝花椒進入盛產期。花椒已成為繼蘋果之後農民增收的又一支柱產業。畜牧業發展勢頭迅猛。生豬養殖已成為畜牧業發展強勢產業 。全鄉50頭以上大戶規模養殖穩定在300戶。年存欄22000頭。另建有仔豬繁育基地2個,年可提供仔豬1萬餘頭,基本能滿足當地養殖戶需求。2006年10月,陝西銳豐實業有限公司在善化建秦川肉牛場1個,催發了民眾養牛熱情,秦川肉牛由過去的農戶零散養殖向規模養殖發展。10頭以上養殖大戶07年已發展到24戶。全鄉及鄰近周邊鄉鎮每年可為養牛廠提供外貿出口活牛1200頭。鄉村企業及“三產”各業適應市場形勢有了新的發展,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累計發展到140戶。善化名勝
境內有兩處古蹟至今猶存。相傳秦穆公所建王官城在今居安村西,歷代縣誌均有記載,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輔佐劉邦成天下的大將樊噲之墓位於什二村雷家河岸邊。山上樊噲廟保存至今,廟內壁畫依稀可見。尋覓歷史遺蹟,倉頡廟不可不看。歷史名勝倉頡廟在白水縣史官鄉,和善化隔溝而望。隨著近年來旅遊熱的升溫,倉頡廟已成為西安—延安旅遊專線上不可不去的一個歷史景點。自然環境
善化水資源豐富,境內無工業污染。玉泉冠流瀉於居安村西溝半坡。盛夏山花爛漫,蘆葦叢生,是消暑的好去處。觀音堂四周翠柏環抱,草地寬闊,六尺瀑布擊石飛瀉而下,堪為入畫的一景。吉安、善化、六家莊三村東溝百畝蘆葦相連,楊柳成蔭。基層設施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善化人用勤勞和智慧不斷改善落後面貌。萬畝優質蘋果連年增效,被確定為陝西省優質蘋果示範鄉鎮。街道路面平坦寬闊,人行道機磚鋪砌,兩邊青槐整齊成蔭。街道給排水設施齊全。渭清路穿街而過,沿路商業門店林立,近年來已形成以渭清路為依託的“米”字型市場雛形。到2007年6月底,全鄉基本實現了油(水泥)路村村通。全鄉90%以上的戶用上自來水。村村通上了電話,有線電視入戶率達35%。鄉上全面工作自99年連續5年獲得先進集體榮譽,近年來爭資爭項,蘋果產業、生豬產業、經濟林產業、以及黨的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計畫生育、信訪穩定、勞務輸出等多項工作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不斷開放的善化正如一艘鼓帆駛行的航船開足馬力,朝著富裕、文明、和諧的目標前進。今後發展
步入2007年,全縣掀起“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的全民創業熱潮。發展的機遇再一次把善化幹部民眾推向改革的前沿。鄉黨委、鄉政府積極回響縣委、縣政府號召,以“四創四雙四帶”(“四創”即:創財富,創效率,創文明,創和諧。“四雙”即:雙帶(黨員幹部帶頭創業,帶領民眾致富),雙建(建立一支能人隊伍,建設服務型效能機關),雙促(促種養大戶隊伍不斷增多壯大,促一般戶往富裕戶邁進)、雙引(引導青年人出門創業,吸引成功青年回鄉創業)。“四帶”即“經濟能人帶動一批,典型示範帶動一批,專業協會帶動一批,一村一品帶動一批。)為載體,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全民創業,促進發展,共創和諧,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起來,推進善化經濟和社會再上一個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