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信仰下的孿生兄弟
早在蒙古人控制當代的俄羅斯之前,當地的文化與文明樣式,就已經由不同的族群勢力所構建起來。除去屬於地中海文明外圍的克里米亞半島,餘下部分在大體上可被分為兩支。靠近歐洲的西部羅斯人,以及靠近亞洲的東部伏爾加保加利亞人。
前者無疑由信仰了東正教希臘文化的斯拉夫化維京人主導,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數個公國。後者則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文化分支,並且不時受到其他突厥勢力的衝擊。雙方在當時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羅斯人沒有強大的中央王權,主要依靠各公國的所屬城市展開。後者有一個較為強勢的中央宮廷,分布地域內的城市和牧場也是兼而有之。
他們也都在13世紀的蒙古大征服中損失慘重,並在金帳汗國的委任統治下,經過了一段動盪而艱辛的歲月。
有趣的轉折點,出現於十五世紀。由於金帳汗國的國力衰退與帖木兒對其核心地區的毀滅性打擊,西部的羅斯人和東部的保加爾人都紛紛具備了脫離蒙古霸權的機會。一段時間內,他們與金帳汗國的王庭之間,形成了互相傷害的三角關係。誰被認為更加冒頭,就會被另外兩方聯手懲戒。最終,隨著金帳勢力的徹底毀滅,兩者才不約而同地獲得了新生。
除了宗教信仰外,屈指可數的區別是統治階層的來源。羅斯人在內耗中,大都拜倒在豎起基輔羅斯接班人旗幟的莫斯科公國腳下。保加爾突厥則是由原來的金帳汗國貴族擔任首腦,並很快發展出自己的首都喀山城與相應的城市定居文化。這樣一來,兩股勢力就和南方的克里米亞汗國一起,形成了爭奪歐洲最東部霸權的小世界。
新生的莫斯科公國與喀山汗國,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蒙古統治者的影響。儘管保留了大量的地方封建勢力,卻已經豎立了中央王權的至高無上。(當然,羅斯人產生中央集權的思想,更多可能是受到拜占庭帝國的影響)
前者在文化上還有濃厚的拜占庭帝國基因,並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後,以東正教的中心自居。後者則持續受到了南方奧斯曼帝國的影響,成為了一個信仰伊斯蘭的拜占庭-莫斯科式帝國。
儘管在東歐的勢力,遠非莫斯科與喀山兩家。但他們占據了地區的大部分空間,鄰居間的火拚自然是不可避免。兩者都希望控制伏爾加河中游的航運貿易。加之還有著殊途同歸的制度與理念,很快就從一般爭霸衝突,升級為帶有滅國性質的廝殺。
當然,從地緣格局的角度來看,莫斯科人還是逐漸占據一定優勢的。他們可以通過與立陶宛、利沃尼亞等地的交流,獲得更多先進的歐洲技術並發展經濟。喀山汗國則只能依靠伏爾加河,經過克里米亞與黑海,獲得有限的土耳其技術和經濟支持。另一條線路是通向裏海和中亞,但重要性並不顯著。
形同翻版的兩支軍隊
16世紀中葉,莫斯科公國與喀山的總決戰終將打響,喀山汗國也不得不做最後的殊死一搏。兩國的武裝,卻在很多方面都看上去是如出一轍。
莫斯科軍隊在16世紀依然以地方封建武裝為主要力量。大量的波耶爾貴族騎兵,靠自己的地產維持收入,並在每年獲得莫斯科大公的少量金錢補貼。戰爭爆發時,他們就要按照封建契約來武裝自己,並帶著力所能及的部隊參戰。
當然,伊凡四世為了鞏固自身權利,也效仿過去的羅斯大公搞了自己的親衛隊。受到南方奧斯曼軍制的影響,又被分為近衛騎兵和近衛射擊步兵。前者在接受各種形式的工資之餘,主要生活在克林姆林宮周圍的封地內。他們只效忠於伊凡個人,並有著比大分部地方領主都好的裝備。後者則使用類似土耳其式的重型火繩槍射擊,並使用戰斧進行肉搏。他們全部住在伊凡提供的房屋內,定期訓練和接受大公給予的工資。
喀山汗國軍隊,在大部分方面與莫斯科人是一樣的。可汗衛隊的地位,就相當於伊凡身邊的近衛騎兵與射擊軍。他們同樣在有靠近首都的封地之餘,享受大汗津貼的供養。他們隨時可以準備出戰,並且裝備最為精良。地方騎兵來自富庶城市與鄉村,可以被視為喀山版本的波耶爾貴族。他們同樣要履行類似的封建義務,並在各方面都與對手類同。
因為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定居化,喀山汗國也不缺乏足夠數量的步兵。他們中就包括使用火槍的射手,也有更多使用弓弩的傳統輕步兵或重步兵。同時代的莫斯科地方部隊,同樣還有相當士兵在使用傳統弓箭。所以在戰鬥力上,不存在巨大差別。
可以說,雖然受到了蒙古的洗禮,但喀山汗國軍隊更多留存著伏爾加保加利亞汗國時代的特性,不可將其輕易視作一支遊牧軍隊。
真正讓雙方拉開差距的是炮兵實力。莫斯科人在西方的戰事中,已經充分認識到了火炮重要性。他們不僅自己鑄造火炮,也會想方設法進行購買。一些外國軍事技術人員,也會為了賞金和地位而來到莫斯科服役。喀山人在使用火器方面,有著早於莫斯科的記錄。但他們通過克里米亞購買奧斯曼軍火的渠道不暢,只能用有限的火炮來守衛城市。
西方軍事技術闖東歐
自15世紀喀山汗國從母國金帳汗國分裂出來以來,這個汗國就陷入了與莫斯科-俄國的漫長戰爭中。和日薄西山的母國不同,這個新興的汗國富有生命力,他們在長期對外貿易中學會了先進的火藥武器製作技術,更是將伊斯蘭世界的軍事制度伊克塔制小規模轉嫁到自己的國家,極大地增強了自己的軍事力量。然而,當同樣學習乃至更全面西方軍事技術的俄國完成統一後,喀山汗國便因此走向不可逆轉的滅亡。
16世紀50年代初,伊凡雷帝執掌完成了俄國軍事改革,使俄國的總兵力號稱達到30萬(戰兵和輔兵之和)。同時他模仿西方人的方陣戰術和職業軍制組建了一支半職業軍射擊軍、創建一匹軍工廠鑄造了2000多門大炮,其中包括許多重型攻城大炮。為了全力西進,伊凡雷帝決定首先消滅掉喀山汗國這個後顧之憂。
伊凡雷帝的遠征
1551年春,伊凡雷帝在靠近喀山城的伏爾加上游處修建了一座城堡,作為遠征基地。城堡與喀山城隔河相望,有利於切斷喀山城的水陸交通。伊凡雷帝利用這個基地囤集物資,大批糧草、軍械、攻城材料沿著伏爾加河道被縴夫拖拉的駁船運抵這裡。除了直接軍事征服的準備外,伊凡雷帝還利用喀山汗國的內部鬥爭,把一個傀儡弄上了汗位。
到了1522年春,伊凡雷帝更是往喀山城派遣官吏,儼然要把喀山汗國變成俄國的屬地。憤怒的喀山人民先是驅逐了俄國走狗汗,然後關緊城門拒絕接納伊凡雷帝派來的官吏。接著,喀山人推選一位勇敢的韃靼王子葉底格爾(亞德加汗)作為他們的領袖。
事態的發展盡在伊凡雷帝的掌握中。1522年6月,伊凡雷帝率領了一支堪比昔日頓河之戰的龐大軍隊遠征喀山汗國,意欲奪取喀山城。由於他們在之前已經大體上控制了伏爾加河航道,所以大軍從水陸兩個方向的前進都比較順利。
他的軍隊人數算上輔兵,號稱多達15萬人,有輕重大炮150門,除了游離浪蕩的哥薩克和鬚髮濃密的俄國人外,他的營帳中還有許多衣著講究、鬍子細短的西歐人。那些來自五湖四海西歐人以軍事參謀和技術顧問的形式出現了伊凡雷帝的身邊,他們中的一個英國人將在會隨之而來的圍城戰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喀山汗國進行了總動員。在葉底格爾的努力下,他成功地聚集了65000名士兵和100門大炮,含有30000名騎兵和差不多數量的步兵,許多烏拉爾河兩側的遊牧民也紛紛前來助戰(當然,這個水分十足的數字無疑包含了大量缺乏裝備和戰鬥力的輔兵)。
葉底格爾深知他的軍隊在野戰上不是俄軍對手,他的計畫是將他的軍隊一分為二,一半守衛喀山城,另一半在城外保持機動,只要能堅持到11月入冬,俄國人就不得不可恥地撤退,屆時他再全軍出擊一雪圍城之仇。與此同時,葉底格爾請求求援的書信像雪花一樣飄到南方的克里米亞汗國的首都貝克奇薩萊。
1552年6月26日,從南方啟程的俄國遠征軍憑藉充足的軍力,在圖拉城附近挫敗了一支企圖救援喀山的克里米亞軍隊。失去了牽制力量的伊凡雷帝終於放心地讓他的大軍向喀山汗國邊境從容推進了。伊凡雷帝親率主力部隊沿弗拉米基爾-穆羅姆方向前進,另一支俄軍沿梁贊-卡西姆方向前進,重炮糧秣皆由伏爾加河的縴夫運輸。俄國人於8月23日抵達伏爾加河上游的軍事基地,他們是在皮鞭的驅使下以每晝夜20公里的速度行進的。爾後,俄軍部隊以分批的形式魚貫渡過伏爾加河,出現於喀山城下。
9月3日,俄軍完成了對喀山城的合圍。
圍城
擺在俄國人面前的喀山城是一座守衛森嚴的中世紀城市。巍峨的喀山城坐落一座山丘之上,山丘下還有一條湍急的護城河拱衛,任何企圖強攻它的人都需要冒著槍林彈雨的渡過護城河,再攀爬數十米才能接觸到城牆,期間居高臨下的守軍有充裕的時間玩“打鴨子”遊戲。喀山的城防放在上個世紀可謂固若金湯,白色塔身的炮樓多及數十座,高達10餘米城牆的每個角落都遍黑森森的槍眼,城牆雖說是木製的相對容易破壞,但這也意味著守軍一樣可以通過木材、泥土快速修補城牆。曾經有一位喀山汗向他的來客炫耀道:“喀山城的一千名韃靼武士就能擊退10萬異教徒。”葉底格爾在城內布置了3.3萬名士兵(戰兵和輔兵)和70門大炮,另外城裡還有數萬名市民可以助戰。
毫無疑問,強攻這樣一座城市便意味著流血漂櫓的犧牲。然而,熟諳軍事的西方軍事顧問和半吊子的俄國貴族卻不敢對伊凡雷帝提出意見。他們別無選擇,俄軍必須要在11月進入冬季前攻克喀山城,否則俄軍就只能黯然撤退,回到俄國後等待貴族和顧問們的是沙皇的雷霆震怒。
俄軍士兵開始進行土木作業,密密麻麻的俄國士兵在喀山城守軍的注視下挖掘作戰戰壕,在距離城牆100-150米處構築炮兵陣地。包括射擊軍在內的大量遠射部隊,開始在戰壕內不斷發射手中的武器。根據當時歐洲的最新攻城戰術,最外圍的環形壕溝完工後,工兵還要繼續挖掘Z字形的進攻戰壕。這些齊頭並進的新戰壕,會一直延伸到城牆之下,以便進攻者埋放動搖城牆根基的炸藥。因為不是直線挖掘,所以有助於士兵躲避城頭的火力還擊。
一部分俄國士兵則轉入了地底作業,他們在戰壕的掩護下嘗試挖掘一條通往城牆底部的直線坑道,這可是一項超級大工程,因為他們必須繞過護城河的河床,還得時刻擔心坑道崩塌被灌入的河水淹死的恐懼。這種新式的攻城手段全部是在西方軍事顧問的指導下開展的,可以說是俄國軍事技術史上的一次創舉。除了土方作業,保留了中世紀遺風的特別搭建了一種巨型攻城塔,把輕型火炮放置在攻城塔殺傷城內軍民。
在此期間,喀山守軍竭盡全力干擾正在作業的俄軍士兵。由於俄軍戰壕距離城牆實在太近了,儘管有土籠和己方炮兵的掩護,作業的俄軍士兵仍然頻頻被手持重型火繩槍的守軍狙殺。守軍方面更是專門了“敢死隊”,在深夜縋下城牆涉水偷渡到對岸襲擊熟睡毫無防備的俄國工兵,讓俄軍不得不調配出更多部隊夜間警戒,小小地影響了俄軍工期。
運用攻城塔方面的俄軍很不利,因為守軍修建了一種可拆卸的木製塔樓,這種塔樓比俄軍的攻城塔還要高,把俄國人比了下去。氣急敗壞的俄國人立刻改建了比之前高的攻城塔,結果守軍又一次照貓畫虎修了比俄國人更高的塔樓……令西方人嘆為觀止的一幕出現,兩軍在雙方肉眼可見的戰場上開始造樓大賽,俄國人拼了命砍伐森林,守軍不顧市民抗議強拆民房,這場比賽若是沒有俄軍炮兵成功破壞守軍塔樓的話,恐怕會持續到戰爭結束。
坑道作業的俄軍取得一次勝利,他們順利地用地雷破壞了通往喀山城的水井的地下水道。時值盛夏,饑渴難耐的喀山軍民只好從淤泥里擠出髒水,不過他們的糧食補給尚算充足。
從8月30日開始,亞德加汗開始策動大規模反攻作戰。城內的可汗衛隊從南門衝出,另一支民兵部隊則從東面開門突圍。但他們都在莫斯科軍隊的戰壕與遠射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尤其在戰鬥最激烈的南側,精銳的可汗衛隊已經衝過了戰壕。但伊凡也派出了自己的直屬部隊堵截。兩支同樣裝備西亞式板鎖甲、複合弓與馬刀的騎兵,在蒙古-突厥式戰鼓的激勵下,惡戰一場。有步兵火力支援的莫斯科人,還是笑到了最後。亞德加的可汗衛隊被徹底擊潰,僅有部分人撤回喀山城裡。
與此同時,喀山汗國的地方封建騎兵與烏德穆爾特韃靼人一起,從東南面發起迂迴進攻。早有布置的伊凡,在那裡派駐了非常善戰的亞歷山大親王和大量的波耶爾貴族騎兵。兩伙裝備、戰術都及其類似的騎兵,便在城市外圍展開激烈廝殺。由於數量和戰鬥力相仿,戰鬥陸陸續續膠著了數日。最後還是亞歷山大的波耶爾騎兵獲勝,並一路追到了對手駐紮的小鎮阿爾斯克。在驅逐了對手的最後頑抗後,將這個喀山軍隊的外圍基地焚毀。
雅潘查的戰敗
就在喀山城軍民英勇抗俄時,城外的那一支機動喀山軍隊一樣沒有閒著。統率那支喀山軍隊的一員猛將雅潘查,他帶領的部隊是一支騎兵部隊,其中包含了喀山汗國精銳部隊——具裝騎兵數千騎。雅潘查領導過不少次從前對俄國境內成功的襲擊活動,就中世紀而言他也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蒙古將軍。可惜,雅潘查和絕大多數蒙古人一樣對當代軍事藝術的革新全無了解。
和過去沒什麼不同,雅潘查謹慎地躲在俄軍圍城營地外面,通過不斷偷襲小股俄軍和俄軍輜重隊,從而不停地消耗俄軍士氣和後勤。伊凡雷帝多次派出騎兵部隊尋找雅潘查決戰,但是雅潘查總是能夠在俄軍抓住他前的一刻逃走。只要雅潘查所部繼續存在的一天,俄軍就不可能全力進攻喀山汗國。憤怒的伊凡雷帝狠狠地鞭撻徒勞無功的俄軍將領,以懲罰他們的作戰不力。
9月8日,雅潘查再一次襲擊喀山城北的俄軍圍城營地。得手後,雅潘查從容地向森林地帶撤離。伊凡雷帝這次調整了策略,他派出了由大貴族舒伊斯基統率1.8萬名士兵去追擊雅潘查(原始數據,實際戰鬥兵力應當不滿萬人)。俄國追擊部隊主要由射擊軍組成,騎兵不過3000人,其他都是步兵。
藐視步兵還擁有優勢兵力的雅潘查很快得知追趕他的俄軍人數遠少於他且多為步兵時,他選擇回身正面迎擊。這場戰鬥不僅葬送雅潘查的性命,也葬送了喀山汗國的命運。
當舒伊斯基看到浩浩蕩蕩的韃靼騎兵出現於眼前時,他沒有絲毫動搖。他按照所學習到新式戰術編排軍隊的陣型,和韃靼人進行對抗。他將按左中右排成一線的步兵放置中央,騎兵部署在側翼,炮兵前置。韃靼騎兵冒著彈如雨下的恐怖一次次奪取俄軍的炮兵陣地,然後一次次在俄國人的矛牆面前敗下陣來。韃靼人從下午2點戰鬥到傍晚6點,他們精疲力竭死傷慘重。舒伊斯基抓住機會,在戰場上投入了騎兵。韃靼人崩潰了,雅潘查戰鬥到最後一刻,直到一名哥薩克將他的腦袋砍下來插在矛尖上。
英國人創奇功
雅潘查部隊的覆滅預示著俄軍對喀山城的總攻。10月11日,東歐大地的氣溫已經開始驟然下降了。早上,無數睡眼惺忪的俄軍士兵被軍官們用刀尖和皮鞭從戰壕中攆了起來,進行集合和整頓。到了下午1點鐘,成千上萬的俄軍沿著事先準備小艇和渡橋開始強渡喀山護城河。
與護城河邊上張牙舞爪的俄國士兵遙相呼應的是俄國炮兵陣地,他們連日來的炮擊給喀山城牆造成嚴重破壞,大段段的城牆被轟塌,許多喀山守軍死於非命。多虧他們的努力,這一天早上喀山城牆東段出現了一大段缺口。此時此刻,他們仍然開足火力掩護渡河的友軍。
饒是有炮兵掩護,渡河俄軍的狀況還是相當糟糕。喀山城的守軍或許匱乏重型火炮,但他們的充足輕武器可不是吃素。暴風驟雨般的槍彈箭矢鋪天蓋地傾瀉在俄軍無遮無掩的頭上,成十上百的斯拉夫子弟一頭栽倒在冰冷的河水。具有大無畏、大奉獻精神的斯拉夫子弟依舊憑藉兵力優勢渡過了湍急的護城河,他們剛一踏上濕軟的土地,就爭相攀爬上山丘。
葉底格爾把城中僅存的火炮集中起來轟擊攀爬的俄軍,密集的霰彈轟得俄軍攻城部隊血肉橫飛、佇列鬆散。可比起喀山人的霰彈,俄國士兵更害怕沙皇的憤怒。他們艱難地一邊承受著接連不斷的死傷,一邊向丘頂的城牆缺口奔去。幸運沒被射殺的俄國士兵抵達丘頂時就結束了他們的幸運,缺口處有人頭涌涌的韃靼武士武士在等待著他們。
戰鬥持續到傍晚,俄國人還是拋棄了戰友屍體退卻了。暴躁的伊凡雷帝火冒三丈,懲罰了指揮攻城的幾位將領們。伊凡的憤怒是有道理,如果按這一天的戰況預估,俄軍在冬天來臨前是不可能攻破喀山城,到時他不得不屈辱地撤退!就在伊凡雷帝惱怒之際,一個英國軍事顧問向他提出一個絕妙的點子。
“就照你說的辦,拿下城市後我會重重賞賜你的。”伊凡雷帝說。當地夜裡,英國顧問帶著一隊俄國士兵深入地底坑道,用數百桶黑色炸藥炸毀了喀山城東南段的一大片城牆。10月12日拂曉,俄軍在喀山守軍的驚駭中發起了第二次總攻。這次,喀山守軍沒能創造奇蹟。俄軍源源不斷地多處缺口處突入,和退守城內街道的喀山軍民巷戰。戰至夜幕降臨,俄軍已經控制了喀山全城,喀山汗葉底格爾被沙皇俘虜,百年國祚的喀山汗國宣告覆滅!
歷史的節點
攻滅喀山汗國的伊凡四世,獲得了俄羅斯擺脫蒙古控制後的巨大軍事勝利。他們不僅要回了多年來被突厥人擄去的戰俘和奴隸,也將城內的韃靼-伊斯蘭風格建築給全部摧毀。整個事件本身,也成為了俄羅斯近代史的重要節點。
從戰略上來說,喀山城被莫斯科公國控制,就是將整個伏爾加河中游都讓給了俄羅斯。俄羅斯人一下子打開了通向西伯利亞、中亞和黑海三個方向的通道。這對後來的持續征服與強勢崛起,產生了無可替代的影響。
從文化與文明角度來看,喀山城的陷落與喀山汗國的滅亡,強化了傳統東正教勢力在東歐地區的版圖面積。南方的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和克里米亞汗國,都無力湊出與之相抗衡的體量和資源。這也決定了之後數百年里,歐亞邊緣位置的文明屬性。否則即便誕生一個類似俄羅斯帝國的龐大實體,也會是一個類似奧斯曼和莫臥兒的伊斯蘭化-突厥帝國。
最後,喀山汗國的滅亡也進一步提升了伊凡四世的個人威望。他在幾年後以成功的軍事經驗,開啟了俄羅斯近代史上的首次大規模改革。射擊軍與親衛隊騎兵,都被不斷擴充整編。支持這種中央集權化改革的資源,就來自喀山這類新占領區。那些在舊羅斯地區和莫斯科境內的地方封建領主,迅速失去了制約大公的實力。伊凡四世也有了自稱俄羅斯沙皇的底氣,並因此將自己永遠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