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書分四卷。卷一論“局勢”。陳述今日世界之危局,及第三次大戰之伏機。卷二論“道術”,指出道術之淪喪,及以物質主義方術解決危機之錯誤。卷三論“徵象”,批駁現行戰後和平之各種論著,以見今日思想之癥結。卷四論“治道”,由學術思想上分析近百年來文化之去向,及推陳人道掃地之史因,並由科學窮極思變之新傾向,透人一道曙光,擺脫唯物機械論,重立自由意志論。以內容言之,卷一多談亞洲復興所引起之新局面。卷二多論種族偏見、歐化愚見、數學迷信、機械心理等小枝節。卷三多舉今日西方討論和平之方案。卷四專談學術思想哲學基礎問題。
作品目錄
中文譯本序言
原序
卷一 局勢
前序第一
業緣篇第二
時變篇第三
述古篇第四
證今篇第五
果報篇第六
卷二 道術
排物篇第七
明樂篇第八
卜算篇第九
明禮篇第十
歐化篇第十一
愚民篇第十二
歧路篇第十三
卷三 徵象
強權篇第十四
不爭篇第十五
簿書篇第十六
血地篇第十七
亡道篇第十八
卷四 治道
當代篇第十九
化物篇第二十
齊物篇第二十一
窮理篇第二十二
一揆篇第二十三
後序
創作背景
本書原名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作於一九四三年二月,三月中旬脫稿,七月紐約出版,年底已五版。當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蓋一感於吾國遭人封鎖,聲援無方,再感於強權政治種族偏見,尚未泯除,三感於和平之精神基礎未立,大戰之宗旨未明,《大西洋憲章》之適用範圍未定,自由與帝國之衝突難關未破。甚或為帝國主義張目,或倡武力治安,或斥世界平等聯邦而盛倡武力挾制天下。以此國外民眾彷徨玄惑,莫知適從。時余憧憬乎第一次大戰之際,威爾遜高舉正義之旗,天下聞風而起,一若世界新紀元即將實現,不禁為之慨然。蓋自《凡爾賽和約》以後,世事每況愈下,各國爾詐我虞,廉恥喪盡,正義無存,以致造成一種悲觀氣氛。理想家不敢復言“了結戰爭之戰爭”,現實主義者愈倡言強權政治,而“第三次大戰”之名詞,已疊疊見諸文字報章,出諸政界名流之口。好夢打破,花落鳥啼。余有感於懷,乃作是書,以究世亂之源。其言苦,其誌哀,雖謂用血淚寫成,未嘗不可。
作品鑑賞
是書主旨,可以一言蔽之,即由現此戰事戰略之處置,明強權政治之存在,由強權政治之存在,推及物質主義之病源,再由物質主義之病源,追溯歐美百年來學術思想上自然主義、科學定數論,及悲觀思想之所由來,而後指出最近科學思想之轉變,可以打破唯物觀念,改造哲學基礎,復建精神與物質之平衡配合,使人道主義得超越自然主義之上。由人道與自然之新配合,宇宙觀人生觀必隨之而變,即見老莊與恩斯坦相去不遠,東西哲理,可以互通,而人道得以重立於人間。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義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午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刨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火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