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書名:《問覺堂吟草》
作者: 彭庵酩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叢書名:人與歲月叢書
叢書號:ISBN 978-7-02-007608-6/I.1737
備案號:2012 - 257 - 1289 - 1737
印張:15印張
定價:30.00元
作者簡介
彭庵酩,字子淵,號雲蹤散人;祖籍湖南祁東,長居古郡零陵。子淵其人,大學文化,性情敦厚,治學勤謹,博覽約取,厚積薄發。詩詞風調古樸,語彙流暢自然。篆刻初學黃士陵,而後取法漢印,章法工穩,運刀挺拔,結字古樸,印風蒼然。兼善刻銅、刻竹、亦好字畫骨董。著有《古良軒印譜》、《葉陽樓印痕》、《問覺堂吟草》。
圖書目錄
閒情寄瀟湘
臨江仙·過長江三峽
臨江仙·城外又春濃
晚春雜感
隨緣
北部灣觀海
游衡山
曉夢
天淨沙·苹洲行
楚鉞返里
水汲江
湖南財經學院校慶感懷
伏波嶺送別
三九寒游騰龍洞
安貧樂道
瀟湘平湖
浪淘沙·欲訴還休
謁伍相祠
畫堂春·朝陽洞
困躓行吟
水調歌頭·戊午登岳陽樓
游湘西鳳凰
書齋雜興
游舜皇山
天淨沙·朝陽旭日
客居南寧
憶秦娥
道縣寇公樓宴樂
淒斷芳塵
題天然石屏
憶秦娥·鄉感
書生困惑
思鄉
菊
中秋錢塘行
九龍灘雨中泛舟
麓峰遠眺
天淨沙·愚溪行
臨江仙·水韻
天淨沙·綠天蕉影
卜運算元·詠牛
汨羅江畔凝眸
畫堂春·江華行
寒窗窘迫
謁陶公銅像
早春二月
謁東洲草堂
玉岩石刻贈蔡武部長
鄉居閒散
訴衷情·湘江源感懷
經愚溪謁柳侯祠
輕諾
井岡山黃洋界感賦
詠桃
憑欄人·蓮池
漁磯
搗練子·明仕河理釣
西江月·謁綠天庵
野渡
臨江仙·妾愁
重陽
念內人
葉陽樓筆會
閨中秋思
世風堪憂
祁陽石硯
醜奴兒·蘭亭感賦
借寓竹山橋
浣溪沙·詠竹
嬌友
游西湖
搗練子·河池垂釣
夜飲九嶷山
客館吟
湘潭感事
瀟湘離愁
村行
清廉
屈潭憑弔
鷓鴣天·岳陽樓感事
採桑子·野墅
仕途惟艱
惟笑感天恩
過興安水街
憶江南·望家山
太平河垂釣
邯鄲道
深閨待訪
先父愁
點絳唇·神農架弔古
雁落平沙(題畫詩)
天淨沙·朝陽岩
溪橋夜月
端州硯
憶王孫·念蕭郎
甘州月牙泉
巫山一段雲·夕照山上望西湖
制硯
清淨山居
臨江仙·白頭吟
世路匆匆
窗前觀菊
春日煮茶
鵲橋仙·荒年
長途力運
太常引·念蕭郎
訴衷情·陽明山感懷
清明節
天淨沙·愚溪眺雪
點絳唇·游西山
瓜州古渡
棲真洞天
鄉蕪
天淨沙·苹州春漲
謁李達故居
風雅油然
鄉村俗孝
風入松·黃河壺口瀑布
巫山一段雲·西園秋暮
桃花源
哭增兒
借寓龍門寺
象棋
暇豫
月浪先生放浪形骸學草書
游龍門石窟
賀周進隆先生七十華誕
桐木亭邊
書齋悟真
登望回雁峰
南湖
懷素筆冢
張家界雲林山莊
阮郎歸·戊子地震
臨江仙·軍旅情懷
狂悖的草書
游衡陽石船山
題木雕臥佛觀世音
阮郎歸·畫堂春未央
天淨沙·香零煙雨
游潿洲島
白鹿洞書院
清明煙裊
南窗學書
陽明山
耕硯田
臨江仙·瀟湘茶煙
宜賓會詩友
憑弔陳雁谷先生
風雪伊塘行
萬家燈火
天淨沙·恩院風荷
龍門寺淘金
蘇州評話
天淨沙·淡岩秋月
遠遊
青山坳亭
踏莎行·鄉情
牛角壩
寒食
素守
燈火闌珊夜
漁歌子·猛洞河泛舟
踏莎行·疏籬遺恨
農家樂
吳門詠嘆
西山疏影
浪淘沙·游居庸關
醉飲忘情
水汲江觀菊
中國地圖(奇石題詩)
鄉居
岳陽樓上望洞庭
浪淘沙·長夜吟
感慨舊事
老將至
九嶷山(奇石題詩)
海天先生畫河卵石
鳥巢(奇石題詩)
嫦娥奔月
耆年藝事
野塘清趣(題畫詩)
謁黃陵
江湖水窄
戊申題霧裡春光圖
天淨沙·淡山行
天淨沙·恩院風荷
鄉居
客居浯溪
登臨峨眉山
天淨沙·山寺晚鐘
採桑子·咫尺關山情
九嶷謁舜祠
韻嘆
青草湖
懷素書蕉
感慨舊事
尋訪書堂寺
山村雪霽
靈渠
九嶷山懷堯舜
搗練子·緣
游莫愁湖
閨中淒迷
醜奴兒·夜航黃浦聽評彈
玉蟾岩
醉飲南園
禪悟
鄉居閒適
過隆中山
清明陌上煙
俚歌
芸窗隨想
三將軍墓懷古
夜泊夫子廟
黃昏後
過孝感市
益城懷舊
函谷關問簽
蒲州普救寺
踏雪
江梅
高覺寺觀洪
巳丑年祭舜帝
松坡墓憑弔
重遊桂林龍隱岩
春郊
客貴州銅仁
拜謁零陵武廟
懶雲窩
巫山一段雲·游驪山華清宮
題硯石詩
金鞭溪重謁張良墓
曲徑通幽
洛陽故宮歌舞昇平圖觀後
七星嶺感事
登黃鶴樓
踏月吟
園嶺野祭
虞美人
書堂寺拓碑
蝶戀花·北京客館念佳人
七夕
茶餘鐫石
芸窗遐思
初秋垂釣
郊遊
游益城觀
春庭歌女
巫山一段雲·指間情
當歸
陽明山杜鵑花
道州月岩
江永女書村
龍勝梯田景觀
遊戲人生
憶江南·游君山
浣溪沙·游雙牌
憶江南·昆明湖
興安水街
濂溪
九嶷行思
古道驛亭
鵲橋仙·竹蔭湘妃祠
登泰山
惜春
閒釣
學友同游赫曦台
曲阜
踏莎行·秋園暮嘆
幽蘭
書家黎篤田
邕郊春望
西江月·蝶戀花
清明祭祖
春閒
春夢
閨愁難譴
黃果樹瀑布
富家橋觀荷
閨愁
妙高台
耄年老母
臨江仙·詠雕
槐蔭亭
經老埠頭尋書堂寺
瀟湘寒釣
荒村
天淨沙·青山坳
靈隱寺感懷
寒齋自珍
巫山一段雲·上甘棠
洗墨池
望金陵
如夢令·戍子冬雪
游五台山
三分石懷古
南嶽觀日出
歸遲游廣西興安秦始皇行宮
知足
一剪梅·隱憂
浪淘沙·銷磨
閒逸
早春
夜書
文昌閣賦
圖書序言
茶煙裊窕詩印工
楚 鉞
認識彭庵酩,緣於找他刻印,不想,這一相識,十餘年來,竟引以為至交。
1998年初,黎篤田先生在我辦公室旁開設書法工作室,我便常到黎先生工作室去看他濡墨揮毫,見到黎先生書法作品上的印章,大方工穩,與其書作相得益彰,我疑為印章與書作應同出一人,便冒昧的向黎先生索求印。
“我不會刻印,”黎先生說,“我的朋友彭庵酩,九嶷公司的總會計師,他的印刻得好,我的印多是他刻的,我介紹你去找他吧!”我於是買好四方印石,寫好印文內容托黎先生捎去,只三四天時間,黎先生便帶回了已刻好的印章。黎先生還告訴我,彭庵酩講了,既然是黎先生的朋友,潤費也就免了。我愕然,我們可是素昧平生呀!於是向黎先生要了彭庵酩的手機號碼,打了幾個電話,約他出來坐坐,或是專門登門拜訪,他卻連說“不用!不用!”再去了幾個電話,他告訴我不是出差了,就是太忙沒空,這樣卻更讓我對這個篆刻家生出許多的想像來。沒想到兩年過後,彭庵酩竟搬家到鳳凰園紫霞西路的鳳凰山莊,離我家才百十步之遙,讓我終於見到了這位兩年前就想謀面而未曾謀面的篆刻家。
他家是臨紫霞路的一棟五層樓房,他一般在一樓會客,我原想,做學問玩藝術的人大抵都有那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清高,但一見面卻讓人感覺他待人隨和,且熱情好客。因了刻印的緣由,見面時雙方都不用多介紹,他為我沏上一杯熱茶,笑容可掬,年齡長我十來歲吧!西裝頭下寬闊的前額顯得睿智,微蹙的眉宇間透出英氣,單瘦而略顯高挑的個子,讓人感覺一股書卷氣來。
“這裡現在的人都叫鳳凰山莊,其實原來叫葉陽坡,我問過本地的老人的。”庵酩兄饒有興致地告訴我。我這才注意到他牆上嵌的一塊青石,是他自刻的隸書“葉陽樓”。他又領我到屋後,屋後臨坡有眼小泉,其形酷似一青螺,坡上石壁,刻有黎篤田手書的“青螺泉”三字。閒聊間我得知,他不喜菸酒,不好棋牌。早年畫過國畫,刻過版畫,後因事務太多,都放棄了。唯有篆刻一日不離,餘暇時還喜好刻石,刻竹木玉器,刻銅等。他又拿出他自己刻制的硯台、鎮尺、筆筒,詩書畫印俱全,直讓人愛不釋手。
說到篆刻,他便拿出他的印譜。我這才初略地了解他的印風,他初學黃士陵,上溯秦漢印,奏刀峭拔,線條挺勁痛快,印風蒼茫渾樸,印面工穩而無狂怪之習氣,不追時風,卻又個性鮮明。印譜中有姓名印、收藏印、書齋名印、肖形造像印、詩文哲句入閒文印等,如探龍藏,應有盡有。閒文印中有句如:葉陽坡梧桐雨、葉陽坡下青螺泉、最愛半夜讀聊齋、一簾幽夢半床書等。我驚嘆於印文中句子的古雅,“這分明就是詩!”我說。
說到詩,他又從書櫃裡翻出略帶發黃的詩稿。我一頁頁地讀著,積年的詩稿,多以情勝,或呈婉約,讓我想起當年的翩翩彭郎,也許有著怎樣纏綿的愛情故事。
如《深閨待訪》:
候君初訪理鬟珈,
落日媻珊雁字斜。
雲子甄香炊熟了,
平湖巷口是奴家。
《閨中秋思》則又是素手香腮,冰清玉潔的美人:
溫厚遐思隔迥湘,
絮煩輾轉起彷徨。
空山秋水清無夢,
夜月冰心冷透光。
繼續一頁頁地翻下去,《念內人》中“多病多愁唯藥餌,亦寒亦暖自關心。”那是風雨伉儷數十年來對愛人的歉疚;《哭增兒》中“夜來痛拍靈床問,汝往何鄉是故鄉?”那是七尺男兒,痛失愛子,痛貫心肝的舔犢之情!而我的思緒也跟著詩句,仿佛進入詩人那遠去的歲月了······
第一次見面,竟聊至午夜!
因為離得近,餘暇無事,便常到庵酩兄那去坐坐。他也因企業改制了,經常賦閒在家,去時基本不需預約。書齋里,一杯清茶,一爐檀香,談詩論印,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我也因有句云:“詩吟冷溪畔,印論葉陽樓”。
詩酒唱酬,向來藝林雅事,記得2003年的秋天,我驅車回老家,其時我那因患肺癌的長兄去世才半年,回家面對我那年屆八旬的老父親,心中五味雜陳,難以言表,返回途中便收到了庵酩兄的簡訊,是一首酬我的七絕:
重露風來天欲寒,
椿堂雖老幸平安。
家山寂寞煙雲里,
有淚卻從別後彈。
此時此詩此情,戚戚我心。
偶有餘暇,彭庵酩便邀約文藝界的朋友來葉陽樓雅聚,書家黎篤田、周進隆先生;畫家蔣賢哲、鄧冰芳、海天先生;作家易先根先生等常來葉陽樓。或金石書畫相贈,或詩詞唱和。如庵酩兄有贈《書家黎篤田》:“椽宏筆力如牛弩,屋漏書痕似顏生。”是贊黎先生書藝之高妙;在《海天先生畫河卵石》中有:“見微知著波光折,極貌窮神墨影斑。山擁翠嵐天在水,人誰復笑石頭頑。”是贊海天先生工筆畫之精絕。茶酒間,各位先生雅量高致,高談闊論,觴詠留連。言談中我得知,黎篤田先生近期要出個人的書法專集,數易其稿;周進隆先生近年致力於女書研究,專著也要付梓;鄧冰芳先生六十歲生日,竟是以邀請文藝界朋友參觀自己的畫展來度過;易先根先生七十餘高齡,甘守清貧,仍在寒齋中筆耕不止。他們對學問的勤謹,對藝術追求的執著,令人肅然起敬。歲月如歌,人生如藝,藝術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生命,一任歲月荏苒,不覺已是滿頭銀絲,不管人世滄桑,世事變幻,各自堅守自己獨立的藝術人格,“負笈塵秧經歲月,一愚靳守到如今”。如此一群“讀書人的種子”在一起,豈能無詩?
我們的觀念也有衝突的時候,有時爭執甚至比較尖銳,而爭執較多的,則是對時下當世的看法。當今社會之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昔日荒丘平地,也許一覺醒來便矗立起一棟棟的塔樓,人們爭先恐後地湧入城市,城市化的進程,同現代人的腳步一樣匆匆,城市的道路,政府一擴再擴,還是容不下日益增多的車流和人流。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一日千里;信息網路,已讓地球人感覺如同居一村了。我說現在應是期待已久的太平盛世到來了吧!每當我談到這裡,他的語氣便變得少有的嚴肅:“這些都是表面現象,浮華的背後也許是一片狼藉!”他歷數當今社會之風氣,比如貪腐盛行,世風日下,民風不古,榮辱莫辨,現代人的欲望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金錢集中到了少數人手中,而他們為了攫取財富而不擇手段。由是我又想起其印其詩,其印多平方正直,不隨時風,亦如其人,“我教兒曹寫正書”也許是他對當下時風的不屑吧!而其詩,反映當今現實,則有強烈的批判和憂患意識,如其詞《一剪梅·隱憂》:
岸柳阿娜草色蒼,萬里雲鄉,萬里春光,等閒日影上垣牆,卸了桃妝,老了嬌楊。
一代風流想謝娘,軟語添香,浪語雌黃,偎紅依翠數官商,也是興邦,也是衰亡。
《世風堪憂》中的“憞嘆衙皂為酒困,怕聞巷族鬥牌聲”,“長此世風何了了,蝕侵多少少年人”,對世風痛恨何其之深,擔憂何其之切!
《鄉蕪》中的“丁壯流移輕稼穡,野田荒畝棄桑麻。”《荒村》中的“借問桁梁雙燕子,農夫今有幾家田。”則又是針砭當今人們的重商輕農,舍本而逐末。《春庭歌女》中的“薄命春心無處托,軟紅光里擁銀山。”是當前娛樂場所中“小姐”們紙醉金迷里一顆空虛的心靈;《歌舞昇平圖觀後》中的“舞罷柳眉還一笑,分明嗤鄙眼前人。”描寫其心理之傳神;在諷刺當今社會醜惡現象的同時,卻又寄予了詩人對底層人物的深切同情。然而對於社會之正義,庵酩兄也不乏歌頌和讚美,正氣英光,貫穿於篇什間,如他在《踏莎行·國殤》中的2008年的汶川地震:
惡夢西川,山崩地裂。層樓成片遭摧折。生生死死
恨無窮,岷江流淌皆民血。
搶險煞兵,顛連晝夜。英雄笑對天凌虐。克災浩氣貫蒼穹,八方大愛傾心貼。
還有對孝道、清廉、勤勞的倡道,都是昂揚向上而又不乏積極意義,所有這些,應該說庵酩兄都是現實主義的。
2009年初,永州籍實業家匡世剛先生,在廣西興安古靈渠側畔原秦始皇行宮建一博物館,聘請黎篤田、彭庵酩為藝術顧問,於是兩位老友結伴去了興安。沒有了和庵酩兄書齋中的談詩論印,我心中頓生出一種莫名的失落和惆悵來。倆先生在興安秦皇宮添置門樓碑刻,修復古蹟,作詩詞楹聯,幹得甚是投入。因建文昌閣,黎先生約庵酩兄作賦,庵酩兄一夜挑燈撰就《文昌閣賦》:“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儒尊孔聖,大塊文章。肇啟人間道德,以祛華夏愚盲;德光射斗,道法文昌·······”提倡尊師重教,其文氣勢開張,文彩飛揚。黎先生將此賦送交廣西學界審定,他們一字未改,而且連連讚嘆:“你們湖南永州,文化底蘊深厚!”
庵酩兄在興安的這一年,工作之餘,整理其舊有的詩稿,便用手機簡訊傳給我,其內容則多為詠懷人文風物,如《謁東洲草堂》詠何紹基有:“字承顏李書回腕,詩繼蘇黃韻賞心。”兩句便詠出何氏詩書之淵源;《謁陶公銅像》有:“堪憐溪外嗚咽水,旁與吞聲始到今。”嘆陶鑄之冤一如江水嗚咽;《懷素書蕉》有:“蕉葉憑誰可書翰,紅爐皂莢煮松煙。”千餘年前之唐僧懷素,揮毫書蕉,恍若眼前;龍門石窟,白鹿洞書院等等,每游名勝,多有吟詠。祖國江山之人文風物,激發著庵酩兄的詩思,他拜謁先賢,懷古傷今,啟迪來者,通過手機簡訊傳來的詩詞句中,仍能感受到客居他鄉的庵酩兄那綿綿的古典情結。
讀到庵酩兄詩詞之多人生感悟,則是在他與我一同參與的一次投資的失利之後。
我不明白庵酩兄當年作為九嶷公司的總會計師,且是公司領導,手中掌握的資金數千萬,哪天不是跟錢打交道?現在卻因企業改制賦閒在家,“囊中偏少買書錢”。也許他如東坡所言:“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吧!於是,我們兩個帶著書生意氣跟著擠身商海。但是理想與現實總是難以契合,我們失利了。記得那次我和庵酩兄在從西安回永州的火車上,耳邊響著火車的轟鳴聲,望著車窗外那一路遠去的樹木和房屋,庵酩兄即興填上了一首《憶秦娥·鄉感》:
歸身倦,幾曾識得堂前燕。堂前燕,幕巢恨晚,繞樑千遍。
東風不與周郎便,江湖難了平生願。平生願,未伸偃蹇,空懷剛念。
也許是“幾度天公頻戲我,銷落塵湮”,或是“風雨盡重關,歲月磨圓”,或是他將年垂耳順的緣故吧!他的詩詞對人生頗多感悟,他取書齋號為“問覺堂”。我想,“覺”,應是智者,或是大徹大悟之“佛”吧,也許是他對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之不解,或是對世態不公、因果無應之憤懣,或是欲求人世宇宙之至理吧!而其詩則多嚮往陶淵明的隱逸之境,如《鄉居》:
調理情懷一晌閒,
芒鞋衲襖也看山。
開田種栗無餘事,
半是農翁半是仙。
是蕭散曠達,隱逸恬淡之境。
又如《閒情寄瀟湘》:
草色爭阡陌,蛙聲貯柳塘。
田廬容我靜,名利任人忙。
樂善忘因果,養心讀老莊。
梅詩和酒煮,逸興寄瀟湘。
是禪意,亦是道心。
春去秋又來,階前的梧桐葉綠了又黃,隨秋風飄落一地,不覺歲月在我們的交往中已有十餘個輪迴了。書齋中,我和庵酩兄相向而坐,茶霧和著香爐中的檀香菸,裊裊婷婷,瀰漫了整個書屋,一方方印章,一頁頁詩稿,便在這茶煙中整理出來了,詩詞曲賦集來已是三百有餘。我想,庵酩兄的詩也許不儘是至善至美的,但應都是的,因我知道這些都是他數十年來人生閱歷的真情記錄,或許時光越過數年,或相距千里,你我捧讀是卷,
心靈偶為之動,則於中華泱泱詩國,彭庵酩也應不負詩人之名吧!
二0一二年秋
圖書部分閱讀
閒情寄瀟湘
草色爭阡陌,
蛙聲貯柳塘。
田廬容我靜,
名利任人忙。
樂善忘因果,[1]
養心讀老莊。[2]
梅詩和酒煮,
逸興寄瀟湘。
【注釋】
[1] 因果:佛教依據未作不起,已作不失理論,認為事物有起因必有結果,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果,故名。一般也指三世善惡業的因果報應。
[2] 老莊:兩部道家著作經典;老:即《老子》,亦稱《道德經》,相傳為春秋老聃著。莊:即《莊子》,亦稱《南華經》,莊周及其後學著作。
臨江仙 ·過長江三峽
客子踟躕山色里,
朝辭白帝孤城。[1]
江流勢浩水瀅濴。
歸舟帆去疾,
隔越聽猿聲。
夔峽南津天下峻,[2]
巫山神女嬌盈。
葛洲石壁自肥輕。
行雲多少段,
哪段駐風情?
【注釋】
[1] 白帝:即白帝城;在四川奉節縣東白帝山上。
[2] 夔峽:即瞿塘峽。
臨江仙 ·城外又春濃
收拾情懷多少事,
行看細雨千峰。
不知城外又春濃。
離離原上草,
剪剪渡頭風。
失卻少年無覓處,
等閒幻碧成空。
虛庭雲影月朦朧。
詩成流水上,
夢盡落花中。
晚春雜感
暮春時節,百花凋零,傷春傷別,情感漠然而賦之。
怕從原上看春歸,
花底搖紅慢品題。
獨把岩茶茅屋下,
靜憐煙渚覺鴻離。
隨緣
叢蘭不合久留芳,
回首前歡墮渺茫。
至味於今思淡泊,
移家隨處寓農桑。
北部灣觀海[1]南溟煙水闊,
沙岸聚春深。
鷗燕頻織錦,
魚龍再振鱗。
垂雲天四落,
堆雪浪千尋。
驚看人無語,
濤聲入杳冥。[2]
【注釋】
[1] 北部灣:在雷州半島,海南島和廣西南部到越南之間。有南流江,紅河等注入。
[2] 杳冥:深廣、幽遠。這裡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