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商鞅⑴
自古驅民在信誠⑵,一言為重百金輕⑶。
今人未可非商鞅⑷,商鞅能令政必行⑸。
作品注釋
⑴商鞅(?-前338):本衛國公孫。後入秦輔佐孝公變法,國以富強。因功封於商,號為商君,故又稱商鞅。孝公死,商鞅被誣謀反,遭車裂。
⑵驅民:驅使、役使百姓。信誠:誠實守信。
⑶金: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秦以一鎰(二十兩)為一金。《史記·商君列傳》載,商鞅即將頒布新法,恐人不信,乃先立三丈之木於都市南門,募民有能移置北門者給予重金,以示不欺。卒下令。《漢書·高祖皇帝紀》:“得黃金百鎰,不如季布一諾。”
⑷非:非議,否定。
⑸令:使得,做到。政必行:政令一定實施。
作者介紹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小字獾郎,晚號半山,自號臨川先生,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鏇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諡號“文”,故世稱王文公。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