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起源
商丘由來
商丘的“商”字,源於商丘是商部落的發源地。商丘的“丘”字,即商始祖閼伯的葬地、商朝都城所在地。
早在四千年前,帝嚳次妃簡狄,因吃玄鳥而生閼伯,故《詩經商頌》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閼伯便是商的始祖。閼伯之孫相土首先發明了馬車,六世孫王亥又發明了牛車。這便是史書上“立皂牢,服馬牛,以為民利”的記載。農牧業的迅速發展,使商部落很快強大起來,他們生產的東西有了過剩,於是商祖王亥在商丘服牛馴馬發展生產,用牛車拉著貨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商人”,把用於交換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叫“商業”,由此衍生的文化稱為“商文化”。上古時期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在商丘,商人、商品、商業發源於商丘,華商始祖王亥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商朝開國帝王商湯滅夏後在今商丘建都。
玄鳥生商
帝嚳自幼聰慧過人,15歲便參與治理天下,後建都於亳(今河南商丘),領部落8個,執政後游察四方,向百姓普施恩德,並以仁德、信義和勤勞施教人民,各部落和睦友好。
一個溫暖的春日,艷陽高照,帝嚳的次妃帶著兩個愛女到河邊洗浴。大女兒名叫簡狄,二女兒名叫建疵。這條河叫玄丘。兩人一下水,就盡情地嬉戲起來。帝妃有娀氏看著兩個女兒玩得那么開心,實在不忍心打斷她們,就坐在一邊的沙灘上靜靜地等候著。
兩個女孩開心地遊戲著,笑聲響徹晴空,直飛雲霄。這時,突然有兩隻玄鳥飛來,也落到河邊上戲水。玄鳥時飛時落。兩個女孩一看飛來了玄鳥,就停止了“水戰”,目不轉睛地盯著上下翻飛的玄鳥。玄鳥停落在沙灘上蹦著、跳著,但等她們一走近,嘩啦一下子又飛走了,簡狄姐妹倆一連幾次都沒有抓著,傷心不已。有娀氏低下頭去,突然發現腳邊沙灘上玄鳥遺落了一隻圓圓的鳥卵,有娀氏拿在手裡,仔細觀看著。一見母親發現了稀罕物,姐妹倆又興致勃勃地圍了過來。妹妹建疵伸手接過去,拿在手裡把玩著。簡狄看著妹妹玩,心裡痒痒,於是,她又從妹妹手裡搶了過來。簡狄搶到鳥卵,拿起就跑。妹妹一看姐姐跑了,就高聲喊道:“姐姐,別跑,小心別弄破了!”簡狄一邊跑,一邊把鳥卵含在嘴裡,一不小心,腳下絆了一跤,險些摔倒,一定神,這才發現,嘴裡那隻鳥卵竟給吞下去了!
簡狄吞下鳥卵,心裡一直惴惴不安。母親就安慰她說:“沒事的,孩子,過一段就會好起來的。”過了一段日子,簡狄竟然生下了一個可愛的男孩,就給他取名叫“契”。這個“契”,後來就成了商族人的祖先。從此,商族人一直把玄鳥作為他們崇拜的圖騰。
“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這是《史記·殷本紀》記載的關於商部族起源的一個美麗傳說。在《詩經》、《楚辭》、《呂氏春秋》等很多史書中都有簡狄因為吞下玄鳥的卵而生下契的記載。商族人的祖先真的是天神讓玄鳥降下,以致簡狄懷孕而誕生的嗎?這只是人們對自身產生的一種樸素解釋罷了。就像在西方宗教里,聖母瑪利亞受孕於天神而生下耶穌一樣。不管怎么說,這總是一個流傳了幾千年的美麗故事。玄鳥生商不僅源於古典文獻的傳說,反映可靠歷史的甲骨卜辭也有類似記載,在甲骨文中,“商”字上像鳥冠,下像穴居,意思是穴居的商人以玄鳥為圖騰,並把商作為自己的族名。
都城遺址
南亳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塢牆鎮與高辛鎮一帶。商都南亳,雄踞睢水之濱,東望芒碭山,北瀕孟瀦澤,襟喉關陝,控扼淮海,堪稱一代名都。
成湯在古商國的基礎上建立了我國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南亳則由古商國都邑改建為商代第一都城。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馬世之曾考證,“亳”是商王的都邑所在,它與“京”同義,在商民族的心目中,“亳”就是聖地。古代稱“亳”的地方很多,後人根據所在地域方位,把商丘之亳稱為“南亳”。
商都南亳位於今睢陽區境內,雄踞睢水之濱,東望芒碭山,北瀕孟瀦澤,襟喉關陝,控扼淮海,堪稱一代名都。史書所載,商族興起於黃河下游一帶,其始祖名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於商,賜姓子氏。從契至湯,共14代。夏朝建立後,商先公是夏的臣屬,隨著商族勢力的日益強大,漸有問鼎之心。商先公們在夏的周邊地帶不斷遷徙,尋求發展的機緣,並欲取夏而代之。“自契至於成湯八遷”,說的就是商族播遷的移民史。史家對八遷的地點多有爭論,但在“湯始居亳”問題上卻取得了共識。據古本《竹書紀年》等書所載,自湯起,在亳建都的共有十王,至仲丁始遷於囂(即隞,今鄭州附近),或說盤庚又遷回亳地。
商丘古城南約25公里的睢陽區塢牆鎮北的一個村,建起了一座18米高的高台,比商丘古城西南3里的閼伯台還要高7米多。這個村現在叫南亳村,這座台就是湯王台,是商王朝的建立者商湯建都南亳之地。湯王台的台階共有八十一級,取九九之數,自下而上逐層台階加高進入大門。拾級而上,迎面的大殿是湯王殿,內供湯王塑像。大殿東西兩側牆上繪有八幅歌頌成湯功績的彩色壁畫,分別是:成湯助耕、葛伯仇餉、湯伐葛伯、成湯滅夏、成湯都商、以仁治國、網開三面、桑林祈雨。台上東部建有比干殿、鐘樓和東偏門;台上西部建有微子殿、鼓樓、西偏門。大殿東西兩邊分列輔佐商湯的左、右丞相:仲虺和伊尹塑像。
城市簡介
概況
商丘市別稱商都,因為她曾經是商朝的早期都城之一。“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是商丘的城市名片,因上古時期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在商丘,商人、商品、商業發源於商丘,商丘被譽為“三商之源”,因華商始祖王亥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商朝開國帝王商湯滅夏後在商丘建都,商丘被譽為“華商之都”。
商丘因歷史厚重而聞名,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早在舊石器時代,“三皇”之首的燧人氏在這裡發明了人工取火。新石器時代,炎帝朱襄氏、顓頊、帝嚳等先後在此建都。此後的夏朝、商朝、周朝宋國、漢朝梁國、南宋、金朝等朝代均在此建都。因商人、商業、商品發源於商丘,商朝建都於商丘,商丘被譽為“三商之源·華商之都”。
商丘古城是中國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2014年11月29日,商丘市被評為“最具文化底蘊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50餘處、景點3000多處,擁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國家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7個、國家濕地公園5個。
2015年,商丘市實現生產總值1803.93億元,比上年增長8.7%,三次產業結構為20.9:42.2:36.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7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58.5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6.2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7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85元。
名稱
三商之源·華商之都
內涵
“三商”具體指商人、商品、商業。因商丘是商人、商品、商業的發源地,商丘因此被稱為“三商之源”。商丘為華商始祖王亥的故里,商朝開國帝王商湯滅夏後最早的建都地,商丘因此被稱為“華商之都”。
歷史
商丘是先商和商業的發祥地,商人發源於商丘,商族的先族東夷人活動在商丘一帶,商業起源於商丘。早在4千年前,帝嚳次妃簡狄,因吃玄鳥而生閼(ē)伯,故《詩經商頌》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閼伯便是商的始祖。閼伯之孫相土首先發明了馬車,六世孫王亥又發明了牛車。這便是史書上“立皂牢,服馬牛,以為民利”的記載。農牧業的迅速發展,使商部落很快強大起來,他們生產的東西有了過剩,於是商祖王亥在商丘服牛馴馬發展生產,用牛車拉著貨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商人”,把用於交換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叫“商業”,由此衍生的文化稱為“商文化”。因上古時期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在商丘,商人、商品、商業發源於商丘,商丘被譽為“三商之源”,因華商始祖王亥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商朝開國帝王商湯滅夏後在商丘建都,商丘被譽為“華商之都”。
詳解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大約距今4500年以前, 三皇五帝中第三個帝王名叫 帝嚳( 高辛氏)。帝嚳自幼聰慧過人,15歲便參與治理天下,後建都於亳(今商丘),領部落8個,執政後游察四方,向百姓普施恩德,並以仁德、信義和勤勞施教人民,各部落和睦友好。一個溫暖的春日,艷陽高照,帝嚳的次妃帶著兩個愛女到河邊洗浴。大女兒名叫簡狄,二女兒名叫建疵。這條河叫玄丘。兩人一下水,就盡情地嬉戲起來。帝妃有娀氏看著兩個女兒玩得那么開心,實在不忍心打斷她們,就坐在一邊的沙灘上靜靜地等候著。兩個女孩開心地遊戲著,笑聲響徹晴空,直飛雲霄。這時,突然有兩隻玄鳥飛來,也落到河邊上戲水。玄鳥時飛時落。兩個女孩一看飛來了玄鳥,就停止了“水戰”,目不轉睛地盯著上下翻飛的玄鳥。玄鳥停落在沙灘上蹦著、跳著,但等她們一走近,嘩啦一下子又飛走了,簡狄姐妹倆一連幾次都沒有抓著,傷心不已。有娀氏低下頭去,突然發現腳邊沙灘上玄鳥遺落了一隻圓圓的鳥卵!有娀氏拿在手裡,仔細觀看著。一見母親發現了稀罕物,姐妹倆又興致勃勃地圍了過來。妹妹建疵伸手接過去,拿在手裡把玩著。簡狄看著妹妹玩,心裡痒痒,於是,她又從妹妹手裡搶了過來。簡狄搶到鳥卵,拿起就跑。妹妹一看姐姐跑了,就高聲喊道:“姐姐,別跑!小心別弄破了!”簡狄一邊跑,一邊把鳥卵含在嘴裡,一不小心,腳下絆了一跤,險些摔倒,一定神,這才發現,嘴裡那隻鳥卵竟給吞下去了!
簡狄吞下鳥卵,心裡一直惴惴不安。母親就安慰她說:“沒事的,孩子,過一段就會好起來的。”過了一段日子,簡狄竟然生下了一個可愛的男孩,就給他取名叫“契”。這個“契”,後來就成了商族人的祖先。從此,商族人一直把玄鳥作為他們崇拜的圖騰。
“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這是《史記·殷本紀》記載的關於商部族起源的一個美麗傳說。在《詩經》、《楚辭》、《呂氏春秋》等很多史書中都有簡狄因為吞下玄鳥的卵而生下契的記載。商族人的祖先真的是天神讓玄鳥降下,以致簡狄懷孕而誕生的嗎?這只是人們對自身產生的一種樸素解釋罷了。就像在西方宗教里,聖母瑪利亞受孕於天神而生下耶穌一樣。不管怎么說,這總是一個流傳了幾千年的美麗故事。玄鳥生商不僅源於古典文獻的傳說,反映可靠歷史的甲骨卜辭也有類似記載,在甲骨文中,“商”字上像鳥冠,下像穴居,意思是穴居的商人以玄鳥為圖騰,並把商作為自己的族名。
王亥經商中國商業之源
時光如梭,過了數百年,商部族先人契的六世孫王亥在眾星捧月中問世了。人們把聰慧、勇敢、富裕等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希望他長大成人後能光耀門庭,生活衣食無憂。上天真是有意點撥,王亥不僅開創了中國商業之源,而且為以後商部族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
王亥出身於王室,生活比起周邊夥伴更為殷實,家有耕牛數頭,族人朝拜送來的布帛、栗、黍等享用不盡。生活富裕的王亥並沒有坐享其成,而是突發奇想,要到外邊的世界看一看,看有沒有更新奇的東西。王亥親自馴牛,並讓人製作了木車,用牛拉木車,車上再滿滿放上帛粟等貨物。就這樣,王亥和兒時的夥伴一起,走出了自己的家園,踏過無人涉足的林間阡陌,來到了相距甚遠、從無往來的其他部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同的生活習俗、別樣的生產生活用品讓王亥和他的夥伴們大開眼界。他們拿出自己帶來的牛羊帛粟,去交換心儀的愛物。而王亥帶來的物品同樣令所到部落的人眼界大開。著名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在《中國史稿》中這樣寫道:“傳說相士作乘馬,王亥作服牛,就是馴養牛馬,作為運載的工具……在各部落之間進行貿易。”
王亥以物易物,受到族人的熱情擁戴,使家族勢力更加昌盛,這也使王亥更加堅定了經商的決心。於是,王亥頻繁地與四周部落進行以物易物的商業貿易活動,甚至從現在的河南東部商丘走到了河北中部易水一帶。
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還說到,王亥到了有易氏的部落(今河北易水)一帶後,“有易氏奪取了王亥的牛,殺死王亥。”對此史書也多有記載,如《山海經·大荒東經》中記載有“有易殺王亥,取仆牛”;《竹書紀年》記載“殷侯子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之”。王亥所帶物品太豐盛了,怎能不遭人眼紅;王亥所在的商部落太強盛了,怎能不遭其他部落忌妒。王亥在易水被有易氏部落之君綿臣殺害了。另據古籍記載,王亥的兒子上甲微為報父仇,起兵滅了有易氏,商人的勢力由此擴展到易水流域,並把商人的經商傳統帶到更遠的地方。以至於王亥的七世孫商湯靠經商而興盛起來的部族實力一舉推翻了夏朝。
我國以“商”字為地名的地方不止一處,而真正與中國商業起源相關聯的只有商丘。商部落從契到王亥再到商湯的先商時期一直活動於現在的商丘一帶,對此,史學界、考古學界都有定論。2004年5月,“中國·商丘與商業起源”研討會在商丘召開,來自國內40多位研究歷史、考古、經濟、倫理的國內知名專家和學者,圍繞商丘與商業、商文化起源、中國商業起源等進行熱烈討論後,一致認為商丘不但是商族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商業的起源地。新華社為此發了通稿:《專家考證:中國商業起源於河南商丘》。
綿延千年、內涵豐富的商文化
商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炎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族人對中國社會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商文化發祥地在商丘,起源於以今商丘為市中心的黃淮平原地區。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說“商,在今河南商丘縣,商朝就是從這裡發展起來的”。我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傅振倫先生在《商丘縣誌·序》中寫道:“歸德商丘,是古代名都大邑。黃帝曾孫帝嚳興於高辛,代高陽氏。嚳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丘(在今商丘南),堯封帝嚳子閼伯(即契)於商丘為火正。十三傳至湯,滅夏稱商朝。契至湯八遷其都。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振遷於殷,報丁(或報丙、報乙)復歸商丘。湯始居南亳,從先王居。亳(今商丘東南)亦商丘地。”這是對商族起源問題最為明確的概括。
從考古發掘驗證。商丘市的古文化遺址,諸如永城市的造律台、王油房,虞城縣的營廓、魏堌堆,睢陽區(原商丘縣)塢牆的半塔、穀子坑,柘城縣的山台寺,以及睢縣的周龍崗等,均為龍山文化。證明了五帝時代文化在商丘的存在。睢陽區高辛鎮,鎮北有帝嚳陵、帝嚳祠。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為之樹碑,確認是真的帝嚳陵。兩相對照,五帝中的帝嚳在商丘是有根據的。更有說服力的是古宋國都城的發現。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美國哈佛大學皮保德博物館合作組成中美聯合考古隊,在今睢陽古城探明了面積約10.2平方公里的古宋國都城,在築城夯土中所發現的陶片等遺物,沒有晚於春秋時期的。這一發現,與“周成王封微子於宋”、“奉其先祀”、“以嗣殷後”等文獻記載結合起來考究,商丘是商族的起源地就無可置疑了。
《詩·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楚辭·天問》:“簡狄在台嚳何宣,玄鳥致貽女何喜。”認為商族是玄鳥圖騰而生。在甲骨文里,商先公王亥的亥字也從鳥。這充分說明商人以玄鳥(燕子)為圖騰。不同分支的東夷人,崇拜不同的鳥。致力於甲骨文研究的近代學者王國維認為,商人的鳥圖騰與東夷的鳥圖騰有淵源關係,因而認定商人起源於東方。他的這一見解,在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商丘乃商文化的根植所在無疑矣。
追溯商文化的起源,就涉及到五帝時代的炎黃文化。我國二十五史為首的《史記》,開宗明義第一篇便是《五帝本紀》,因而習慣上便以此作為中華文明史的開端了。關於五帝有多種說法,《五帝本紀》選擇了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後來,人們逐漸定於一尊,接受了這樣的歷史體系。
大量的歷史文獻、地面上留存的勝跡以及考古發掘證明,商族所居住的黃淮平原是中華有史以來開發最早、對中華文化發展影響最深的地區之一。五帝創建的龍山文化為商文化奠定了豐厚的基礎。
從契封於商至湯建商朝,歷十三代,約470年,為古商國時代。契初為部落聯盟盟主,契的五代孫冥時建立了夏代的東方屬國———古商國。古商國(包括部落聯盟)政治清明,重於教化,民豐物阜,百姓安居樂業。相土輔佐夏朝,功著於商,故《詩》歌頌他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勢力達到今渤海一帶及其附近島嶼,並發明了“乘馬”。相土三世孫冥善於治水,對待民眾寬厚仁慈。冥子王亥,注重畜牧業的發展,馴服了牛為人架車拉犁馱物,並帶著牛群遠去易水邊進行交易,使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居於中華各氏族的前列。成為可與夏朝抗衡的東方屬國。
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商朝,實際上是古商國的繼續和發展。盤庚遷殷後商丘一帶依然是商王朝的根據地和商族居住的集中區。從湯至紂被周武王所滅,前後歷經三十一帝551年,商朝農業比較發達,手工業已能鑄造精美青銅器和燒制白陶,交換也比較擴大,有了商業專業戶,出現了規模較大的早期城市。作為文化主要標誌的文字,這時也已成熟。商文化在商丘興起,經近11個世紀的演進,使商文化在更大的範圍內走向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先進的農耕文化是商文化的重要特徵。商文化屬於平原文化。商丘地處黃淮大平原,這種自然地理環境,使整個大平原氣候溫和濕潤,草木茂盛,適宜於從事農業、漁業和畜牧業等生產活動,早在古商國的相土、王亥時代,農牧業就已很發達,青銅工具的出現,對製作較進步的木製工具非常有利,馬牛的相繼被馴服、使役,更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並能以成群的牛馬到外地作交易。商朝農業為全國的先進地區,已開始使用青銅製作的農具。湯時代大臣伊尹發明了提水工具,名曰桔槔,用於吸水灌溉農田,農產豐富,已用多種穀物釀酒,農業生產技術被推廣到四面八方,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到了古宋國時代,以農業為主的複合型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不僅能種植五穀雜糧,還能夠種植桑、麻、漆等多種經濟作物,莊周曾作漆園吏就是明證。在手工業制陶、紡織、冶金製造和玉器加工等方面也都有了較高水平的發展。
悠久先進的農耕文化,塑造了商人崇德尚義的文化特色和勤勞古樸的民風。商人雖無山川之饒,但能“儉嗇”、“惡衣食”,在艱苦的環境中生活,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美德,知足常樂,崇尚節儉,這反映了商人優良的傳統文化意識。
商文化的另一特徵,是它的多融性。商丘地處中原與東夷的接合部。中原人所創造的仰韶文化與東夷人創造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在黃淮平原交匯,這是第一次文化大交融,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古商國文化。古商國是夏代的東方屬國,商文化與夏文化相互滲透是明顯的。夏代創造的曆法,俗稱夏曆,商國及商朝吸收採用。這是第二次交融,形成了商朝的文化。第三次交融是商文化與周文化的匯合,在商文化中可看到不少周文化的軌跡。長達七百餘年的古宋國,歷跨西周春秋和戰國三個歷史時期,其間,地方割劇勢力興起,諸侯國之間戰爭不休,會盟交往也日趨頻繁,加上商人經商、學者周遊列國聚徒講學等等,加速著區域文化的撞擊與滲透。文化交融是促使社會進步的前提和媒介。至此,商族開發的黃淮平原成為絢麗多彩的古文化圈。
三商之源
商業源頭
商部族祖先契的六世孫王亥不僅開創了中國商業之源,而且為以後商部族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
王亥出身於王室,生活比起周邊夥伴更為殷實,家有耕牛數頭,族人朝拜送來的布帛、栗、黍等享用不盡。生活富裕的王亥並沒有坐享其成,而是突發奇想,要到外邊的世界看一看,看有沒有更新奇的東西。王亥親自馴牛,並讓人製作了木車,用牛拉木車,車上再滿滿放上帛粟等貨物。就這樣,王亥和兒時的夥伴一起,走出了自己的家園,踏過無人涉足的林間阡陌,來到了相距甚遠、從無往來的其他部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同的生活習俗、別樣的生產生活用品讓王亥和他的夥伴們大開眼界。他們拿出自己帶來的牛羊帛粟,去交換心儀的愛物。而王亥帶來的物品同樣令所到部落的人眼界大開。
王亥以物易物,受到族人的熱情擁戴,使家族勢力更加昌盛,這也使王亥更加堅定了經商的決心。於是,王亥頻繁地與四周部落進行以物易物的商業貿易活動,甚至從如今的河南東部商丘走到了河北中部易水一帶。
對此史書也多有記載,如《山海經·大荒東經》中記載有“有易殺王亥,取仆牛”;《竹書紀年》記載“殷侯子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之”。王亥所帶物品太豐盛了,怎能不遭人眼紅;王亥所在的商部落太強盛了,怎能不遭其他部落忌妒。王亥在易水被有易氏部落之君綿臣殺害了。另據古籍記載,王亥的兒子上甲微為報父仇,起兵滅了有易氏,商人的勢力由此擴展到易水流域,並把商人的經商傳統帶到更遠的地方。以至於王亥的七世孫商湯靠經商而興盛起來的部族實力一舉推翻了夏朝。
契即帝嚳之子,帝嚳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建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至塢牆鎮一帶),傳位於唐堯,堯傳位於舜,虞舜時,契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於商(今河南省商丘市)。
契被封到商這個地方後,虞舜又下命契為司徒(主要掌管教育的官,等於現今的教育部部長),也開始治理商,後來契去世後,由其子昭明接下去治理商。其族隨地姓,稱為商族。其後商族不斷繁衍壯大,就不斷東遷,經過十四代八遷後才到了中原,這才有了後來的“亳邑”、“殷墟”等。契第十四代玄孫也就是成湯,推翻夏桀的殘暴統治建立了商朝,所以《易·革·彖辭》中有:“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的說法。商朝滅亡後,其後人大多經商,被稱為“商人”,後來才有了一系列帶“商”的名詞:商品、商店、商業、商社、商號、商標、商埠、商城、商場、商船、商隊、商販、商港、商行、商會、商家、商路、商旅、商界、商務、商譽、商約、商戰、招商、商計、商量、商議、商洽、商榷、商談、商討、商定、協商、商檢等等詞語。
三商文化
商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炎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族人對中國社會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詩經·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楚辭·天問》:“簡狄在台嚳何宣,玄鳥致貽女何喜。”認為商族是玄鳥而生。在甲骨文里,商先祖王亥的亥字也從鳥。這充分說明商人以玄鳥為圖騰。不同分支的東夷人,崇拜不同的鳥。致力於甲骨文研究的近代學者王國維認為,商人的鳥圖騰與東夷的鳥圖騰有淵源關係,因而認定商族人起源於東方。他的這一見解,在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商丘乃商文化的根植所在無疑。
追溯商文化的起源,就涉及到五帝時代的炎黃文化。我國二十五史為首的《史記》,開宗明義第一篇便是《五帝本紀》,因而習慣上便以此作為中華文明史的開端了。關於五帝有多種說法,《五帝本紀》選擇了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後來,人們逐漸定於一尊,接受了這樣的歷史體系。
華商之都
“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是中國商丘的城市名片。因上古時期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在商丘,商人、商品、商業發源於商丘,商丘被譽為“三商之源”,因華商始祖王亥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商朝開國帝王商湯滅夏後在商丘建都,商丘被譽為“華商之都”。
古代商國
從契封於商至商湯建商朝,歷十三代,約470年,為古商國時代。契初為商部落聯盟盟主,契的五代孫冥建立了夏代的西方屬國———古商國。古商國(包括部落聯盟)政治清明,重於教化,民豐物阜,百姓安居樂業。相土輔佐夏朝,功著於商,故《詩》歌頌他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勢力達到今渤海一帶及其附近島嶼,並發明了“乘馬”。相土三世孫冥善於治水,對待民眾寬厚仁慈。冥子王亥,注重畜牧業的發展,馴服了牛為人架車拉犁馱物,並帶著牛群遠去易水邊進行交易,使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居於中華各氏族的前列。成為可與夏朝抗衡的東方屬國。
後世紀念
火神台廟會
閼伯是帝嚳高辛氏的兒子,被封到商丘任“火正”觀察火星的運行規律並為當地人保存火種,使人們隨時取到火併能吃上熟食。閼伯死後,人們尊他為“火神”,正月初七是火神閼伯的生日。最初,參加祭祀的人們用敲打木棒、石塊和吟誦悼念之詞等多種古老的方式來祭祀閼伯;後來,人們殺豬宰羊,擺放貢品,叩頭祭拜。當代,人們多以水果作貢品,以燒香、放炮為主要祭祀形式。廟會上,各類民間藝術、手工藝品、絕活絕計、農具等比比皆是,應有盡有,可以說是文化的盛會,物資交流的盛會。
商丘閼伯台景區“火神祭祀”被定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神祭祀”作為民間信仰活動,主要集中在火神台廟會期間和每月的初一、十五。火神台廟會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老百姓稱其為“台會”,又稱“朝台”。閼伯台景區位於商丘市平原路南段,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的祭祀演變成的歷史景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華商文化廣場
華商文化廣場,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火文化景區閼伯台南,與火文化廣場隔平原路相望,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火文化、商文化景區。華商文化廣場主要景觀包括四部分。一是三商之門。採用3個變形的甲骨文“商”字作為基本造型,門頂雕以玄鳥,寓意為“玄鳥生商”,3個“商”字形的門相連,寓意為商族之源,商人、商業之源,商朝最早的建都地。二是富商大道。由廣場大門穿過萬商廣場一直延伸到王亥塑像前,由各個歷史時代的貨幣圖案構成,寓意為富商丘、富商人。三是萬商廣場。位於王亥塑像的正前方,由2.01萬個各種字型的“商”字圖案構成,寓意為萬商源於商丘,萬商雲集商丘。四是王亥塑像。塑像既表現了王亥的王者氣概、大家風範,又表現了商人的睿智精明,人物造型動感逼真,面部表情慈祥親和。
國際華商節
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是由商朝建都地、華商始祖王亥故里、世界華商朝聖地——商丘市承辦的全球華商盛事,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根文化盛事”之一。
2010年10月16日,農曆庚寅年九月初九上午,2010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商祖故里拜謁大典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嘉賓歡聚在華商之都商丘,拜謁華商始祖,頌揚中華商德。
商文化博物館
中國商文化博物館,又名商丘博物館新館,是中國首座集中展示商文化歷史文明的博物館,也是商丘市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國家AAAA級景區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西鄰華商文化廣場,南臨華商大道,周圍毗鄰燧皇陵、閼伯台、商祖祠、宋國故城、三陵台、文雅台、開元寺、八關齋、隋唐大運河商丘碼頭遺址、張巡祠、應天書院、壯悔堂、歸德府文廟、穆氏四合院等著名文物古蹟。
商丘博物館總占地面積74000平方米(約110.4畝),總建築面積29672平方米,展廳陳展面積8000平方米。2009年12月奠基,2010年開工建設,歷經6年,於2016年5月18日試開館,6月6日正式開館。
商丘博物館的建築設計構思源於商丘古城,完美地表現出古城“外高內低”之布局和“城壓城”之結構的典型特徵,體現收藏、陳列、展示中國商文化的“濃縮之城”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