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也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較《唐韻》更早。但孫愐曾利用朝廷擴大《唐韻》的影響,所以《唐韻》雖是孫愐的私人著述,命名卻帶有官方的性質,比起較它早出的《刊謬補缺切韻》更有名氣。《東齋記事》上說:“自孫愐集為《唐韻》,諸書遂廢”。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和孫愐的《唐韻》,都對韻字加入注釋,並且引文都有出處,於是韻書便同時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
《唐韻》由唐人孫愐著,時間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之後,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但原書已佚失。據清代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所錄唐元和年間《唐韻》寫本的序文和各卷韻數的記載,全書5卷,共195韻,與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同,其上、去二聲都比陸法言《切韻》多一韻。
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也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較《唐韻》更早。但孫愐曾利用朝廷擴大《唐韻》的影響,所以《唐韻》雖是孫愐的私人著述,命名卻帶有官方的性質,比起較它早出的《刊謬補缺切韻》更有名氣。《東齋記事》上說:“自孫愐集為《唐韻》,諸書遂廢”。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和孫愐的《唐韻》,都對韻字加入注釋,並且引文都有出處,於是韻書便同時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