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唐代文物。口徑17厘米,底徑10.8厘米,高8.7厘米。五瓣葵花形,敞口,深腹,內腹有五條凸棱,外底焊接圈足。碗內壁有四層紋飾:內底鏨刻水波紋為地,其間錘揲出兩相嬉戲的摩羯圖案,兩摩羯首尾相接,呈逆時針單線流動,長鼻,大口利齒,呈兇猛狀。現收藏於廈門市博物館。
銀碗出土於唐陳元通夫人汪氏墓。五瓣葵花形,敞口,深腹,內腹有五條凸棱,外底焊接圈足。碗內壁有四層紋飾,內底鏨刻水波紋為地,其間錘揲出兩相嬉戲的摩羯圖案,兩摩羯首尾相接,呈逆時針單線流動,長鼻,大口利齒,呈兇猛狀,它們之間以兩組凸起的如意雲紋相隔。第二層紋飾為連珠紋,第三層為鏨刻的條帶狀卷草紋,第四層為口沿處鏨刻的條帶狀纏枝紋。四層紋飾均鎏金,顯得富麗堂皇。 陳元通夫婦墓發掘於2004年。陳元通是最早開發廈門島陳姓家族的陳僖之孫,據出土的墓志銘記載,陳元通,清源同安人,曾任歙州婺源縣令,唐大中九年死於嘉禾里(今廈門)。其夫人汪氏墓中除隨葬這件銀碗外,還有銀筷、銀盞、銀頭飾等。銀盞上刻有潦草的“通”字,據推測,這些銀器應為陳元通在江西任職時取得,後帶回廈門。 唐代是我國古代製作金銀器的一個高峰期,各類金銀器在窖藏、地宮、墓葬中均出土。廈門的唐墓中也有銀器出土,如1997年薛公墓出土過雙魚銀盞,而陳元通汪夫人墓中也有一件銀碗。從這些銀器可以看出當時廈門地區的富人有較高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可反映唐代有很高的銀器製作水平 在古印度神話中,摩羯是一種長鼻、利齒、魚身、魚尾的神秘動物,被視為河水之精,生命之本。早在東晉時期,摩羯圖案隨佛教傳入中國,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洛神賦圖”中就出現摩羯形象。摩羯傳入中國後與龍、魚相互融合,演變成為長著雙翼的魚龍形象,它代表著再生、涅槃和升華,被人們視為吉祥紋飾,在唐代被大量運用於金銀器等裝飾中。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地宮曾出土有唐鎏金摩羯紋蕾鈕三足架銀鹽台,蓋和支架上就裝飾有多條摩羯魚。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對外開放,與西域多個國家保持頻繁往來。因此受到西亞、中亞金銀器造型、工藝的影響,所以唐代的金銀器呈現濃郁的異域風格,其裝飾圖案除摩羯紋外,還有立鳥紋、翼獸紋、纏枝鳥獸紋、連珠紋等。在外來工藝中,對中國金銀製造影響較大的是錘揲工藝,這種工藝充分運用了金銀質地柔軟、延展性大的優點,先用錘子敲打金銀成片狀,按要求打造成種種器形,然後在金銀器的下面墊上帶花紋的模具,最後用錘子錘打出凸起的圖案。這種技藝使金銀器上的圖案更加突出,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而廈博館藏這件摩羯紋多曲銀碗正是採用此種工藝技法,體現了唐代工匠學習吸收西亞粟特人、薩珊人的金銀工藝後,根據中國人的使用習慣和審美情趣進行不斷改造、創新,形成自身的風格。據考證,這件鎏金摩羯紋銀碗應是中原地區製作的,能夠在地處僻遠的廈門海島出現,實屬罕見。 陳元通夫婦墓的發掘為研究廈門早期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十分重要,而出土的這件鎏金摩羯紋銀碗則向人們展示了唐代金銀器的精美與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