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賽兒[明初白蓮教女首領]

唐賽兒[明初白蓮教女首領]

唐賽兒,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山東濱州蒲台縣人。1420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眾起義,震動京師,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 明初,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先後在山東徵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 唐賽兒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蓮教女首領。唐賽兒是山東蒲台縣人,林三之妻。林死後據說唐偶得一石匣,內有寶劍兵書,唐研習後通曉法術兵法,以傳白蓮教為名,集合民眾數千,於永樂十八年二月(1420年)在益都卸石棚寨(今青州市境內)起事。唐賽兒起事後全殲了前來圍攻的軍隊,殺了青州都指揮使高風,各地民眾紛紛回響。朝廷派出京師精兵,由安遠候總兵柳升與都指揮劉忠統領,前來征討。明軍仗人多勢眾,包圍了唐賽兒山寨。唐賽兒假作投降,乘機夜襲官軍。明軍大亂,劉忠戰死。唐賽兒突圍而出。唐的部眾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圍安邱。唐賽兒部最後被山東都指揮僉事衛青擊潰消滅。但唐賽兒等人安然逃走,不知所蹤。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唐賽兒 唐賽兒

唐賽兒家境貧苦,自幼從父習武,不到15歲已武藝超群。明初,山東連年災荒,餓殍遍野。明太祖朱元璋死後,朱棣又發動“靖難之役”,山東是主要戰場。朱棣做皇帝後把京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大修宮殿。為了供養京師官員及軍隊,又組織南糧北調,修浚運河,開鑿會通河,大量徵調民夫,山東人民首當其衝。永樂年間,山東又連續發生水旱災害。百姓吃樹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斂不息”,廣大人民陷入絕境。

唐賽兒的父親被抓服勞役,她和丈夫林三衝進官府討糧,林三被殺害。她父親悲憤而死,母親也重病身亡。她忍無可忍,決心率眾起義,她按地形把卸石棚寨分為4寨,她駐地勢最高的南寨,以利觀敵指揮作戰。她還在南北兩大懸崖上築起寨牆,並在寨內修建水池,屯積糧草。起義軍首先一舉攻克軍事重鎮青州,奪取武器,開倉賑民,然後勝利返回山寨。青州衛指揮使高鳳聞報大驚,疾帶兵尾追,被埋伏在山峪中的起義軍團團包圍。夜間,唐賽兒突然發動襲擊,高鳳喪命,千餘名官兵被殲。

農民軍初戰告捷,鼓舞了青州以東各地人民。他們紛紛起兵回響,計有賓鴻、董彥皋、丁谷剛、劉信、劉俊、王宣、郝允中、白拜兒、高羊兒、王住兒、楊三等大小數十支起義軍。以卸石棚寨為中心的農民革命風暴,席捲青州、萊州、莒州、膠州以及安丘、壽光、諸城、即墨等9個州縣,隊伍迅速擴大到數萬人。董彥皋率眾2000餘人,在莒州、日照、諸城一帶懲辦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在壽光、安丘、膠州等地,農民軍“毀官府、燒倉庫”,打擊明軍。

起義軍軍威大振,山東地方官吏惶恐不安,三司聯名報警。明成祖朱棣聞報後大為震動,立即派遣官員,星夜趕往卸石棚寨招安;但遭到唐賽兒的堅決拒絕。朱棣又疾派安遠侯柳升為總兵官、都指揮使劉忠為副總兵官,帶領5000人馬前來鎮壓,把卸石棚寨團團圍住。柳升曾南平交趾,東破倭寇,北御蒙古,因功封侯。他狂妄自大,根本不把農民軍放在眼裡。唐賽兒抓住他驕傲輕敵這一弱點,派人到敵營詐降,誑說寨內缺水,陷入絕境,已決定從東寨門突圍取水。柳升信以為真,下令集中兵力,扼守東門,妄圖斷水把起義軍困死。起義軍趁機於3月16日夜,突然向防禦薄弱的敵營發起猛攻,打得敵軍暈頭轉向,倉皇逃竄,都指揮劉忠中箭斃命。天亮後,柳升得知中計,疾帶大隊人馬前來鎮壓,但起義軍早巳不知去向。同時,在安丘城廂地區,戰鬥也在激烈進行。賓鴻率領義軍猛攻縣城,城池即將攻克,因敵人援軍趕到,義軍作戰失利,撤走。

明王朝雖然鎮壓了這次農民起義,但主要起義領袖唐賽兒、賓鴻、董彥皋等都安全轉移。朱棣大為震怒,將柳升下獄,並以“縱賊為亂不言”的罪名,把山東布政使、參議、按察使、按察副使、僉事和出現起義的郡縣官吏,統統處死。為追查唐賽兒下落,又於同年3月至5月,兩次下令逮捕京師、山東境內的女尼和女道士,後又逮捕全國數萬名女尼和女道士,押解京師審查,但終未發現其蹤跡。

青州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有關唐賽兒的傳說。當地人民為了紀念她,把卸石棚寨改名為“唐賽兒寨”、“唐三寨”。山頂至今還保留有當年起義軍用過的石臼、石磨以及寨牆等遺蹟。

她利用白蓮教在社會上的廣泛影響,組織民眾。自號“佛母”,聲稱能預知未來。她不辭勞苦,往來於益都、諸城、安丘、莒州、即墨、壽光等州縣。先在濱州起義,被官府發現,後來到小營一帶秘密活動。1420年(永樂十八年)1月,她率領起義民眾來到益都西南山區的卸石棚寨,於2月11日發動了震撼明王朝的農民起義。

起義過程

唐賽兒 唐賽兒

唐賽兒知名於明成祖永樂年間。永樂年間,她利用白蓮教為掩護,組織發動了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取得了兩次大捷,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農民起義女領袖。

為夫報仇剪紙為兵

唐賽兒,女,又名唐三姐,蒲台縣西關(今山東濱州)人,(1399~?),自幼練習武術。明初洪武末年,朱元璋的四子為了爭奪皇位,發動了“靖難之役”,山東成了主要戰場,戰爭令百姓流離失所。朱棣登基後,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

先後在山東徵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加上水、旱災害,瘟疫流行,民眾生活十分艱難。山東、河南等地的民眾到了吃樹皮、草根維持生活的地步。“民食草實為食。”永樂十七年,“山東、河南、山陝諸處饑荒水旱相仍,至剝樹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顛踣道路,賣妻鬻子,以求苟活”。(《國榷》卷17)

在民間傳說中,唐賽兒18歲結婚,時逢亂世。婚後不久,恩愛的丈夫林三被官府逼死(一說染疫病亡),唐賽兒痛不欲生,喚起了她的反抗之心,決意為丈夫和受苦的鄉親報仇。

當時,濱州民間白蓮教盛行。飽受戰亂和盤剝之苦的農民民眾廣泛信奉白蓮教,從中尋找精神寄託和相互幫助。唐賽兒自幼好佛誦經,為了令自己師出有名,流傳出一個傳說。

林三死後,唐賽兒經常去墳地祭奠。一次祭完林三回村時,在山腳下的石縫裡,唐賽兒發現了白蓮教的書典和寶劍。此後,鄉里、衙間就盛傳她“通曉諸術”,並認為“劍亦神物,惟賽兒能用之”。唐賽兒於是自號“佛母”,稱能預知將來事情的成敗,並以能剪紙為兵馬相號召,組織民眾。她不辭勞苦,不避艱險,秘密往來於益都、諸城、安州、莒州、即墨、壽光諸州縣。

初戰告捷怒斬來使

唐賽兒組織的起義軍,名為“白蓮軍”,聚眾數千人。由於蒲台縣地處平原,無高山密林之險,唐賽兒在青州時發現,在蒲台縣城以南二百多里的益都縣境內(楊集、朱崖兩鄉鎮的交界處),有一個古代的卸石棚寨,峰高七八百米,四面是絕壁,易守難攻,又處於諸城、安丘、莒州、壽光等地的中心,於是唐賽兒便選中卸石棚寨作為起義的地點,永樂十八年二月十一日正式起義。

唐賽兒 唐賽兒

唐賽兒起義後,明政府急令青州衛都指揮使高鳳包圍卸石棚寨,企圖消滅起義軍。明軍一到卸石棚寨立足末穩,唐賽兒夜間便突然發動襲擊,將高鳳等人當場擊斃,並把處於混亂狀態的明軍全部殲滅。

初戰告捷,唐賽兒起義軍聲威大振。她以卸石棚寨為根據地,不久又占領了莒州、即墨等縣城,打擊官府和豪富地主。青州以東的各地民眾紛紛回響起義,“毀官衙,燒倉庫”,開倉濟貧,隊伍迅速發展至2萬多人,震動了京師。青州以東各地的民眾紛紛回響,益都、諸城、安丘、莒州、膠州等州縣先後出現了十幾支義軍。其中規模較大的有賓鴻、董彥杲的兩支隊伍。這樣以卸石棚寨為中心的農民起義便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

唐賽兒在初戰取勝後,以卸石棚寨為根據地,不斷打擊附近州府的官府污吏和惡霸、地主。唐賽兒所到之處,各官吏紛紛逃命,其他各路起義軍也紛紛回響。據地方志記載,壽光、安丘、膠州等地都有“毀官衙、燒倉庫”等打擊明軍的活動,一份份告急文書飛一樣傳到京師。為了控制局面,永樂皇帝便派出了一名大臣前往卸石棚寨進行招安,唐賽兒怒斬了來使。

寨中食盡詐降取勝

在招安不成的情況下,明成祖朱棣惱怒異常,派“京營”的提督總兵官、安遠侯柳升和都指揮使劉忠率五千精兵前往鎮壓。

影視劇中的唐賽兒 影視劇中的唐賽兒

面對唐賽兒領導的起義軍,柳升認為“小小賊寇,不日即可平定”。二月二十八日,柳升、劉忠兵至益都後,再次包圍了卸石棚寨。

唐賽兒利用敵軍驕橫輕敵的弱點,以“寨中食盡,並且無水”為由詐降,將柳升主力調往警戒城東有水的地方,自己卻集中兵力,向防禦薄弱的敵營發起突襲。夜二更時,攻破敵營,殺死都指揮使劉忠。當敵主力趕到時,唐賽兒已指揮起義軍從容轉移。

同時,其他起義軍也與明軍展開了英勇的搏鬥,其中以安丘城的戰鬥最為激烈。當時,安丘、莒州、即墨三地起義軍一萬餘人圍攻安丘城,眼看就要攻下時,在山東沿海負責防備倭寇的都指揮衛青率兵趕到,使起義軍腹背受敵,最後失敗。地方首領趙琬被俘就義,義軍死傷兩千多人,被俘者四千餘人,皆被明軍所殺,妻小被官府沒收為奴。

隱匿民間不知所終

唐賽兒領導的這次農民起義,雖然只有60多天的時間,但是擊斃了明朝兩員大將,取得了兩次大捷。在唐賽兒起義失敗後,明朝統治者派柳升指揮軍隊追擊從卸石棚寨突圍的起義軍,把俘獲的起義軍將領全部處死。但是起義軍首領唐賽兒卻已逃走,這使永樂皇帝震怒,下令將柳升下獄,將參議、按察使、布政使以及出現起義各縣的官吏全部處死。

為了防止唐賽兒出家為尼,混入道姑行列,永樂皇帝在同年三月和五月下令:“凡北京和山東境內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師詰問之。”“凡軍民婦女出家為尼及道者,悉關京師。”於是先後有一萬多名尼姑、道姑被逮往京師詰問,但是唐賽兒還是“不知所終”。

唐賽兒領導的農民起義不僅有力地打擊了明王朝的統治,更震撼了通過農民起義奪得政權的明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明王朝不得不對農民的壓榨和剝削作了一些讓步。據明史記載:“是月,賑青、萊飢。”第二年( 1421年)成祖“詔罷不便於民及不急諸務;蠲十七年前逋賦,免去年被災田糧。”這種當月就賑災青州、萊州,隨即罷免徭賦及受災田糧的舉措,與唐賽兒的抗爭密不可分。

唐賽兒[明初白蓮教女首領] 唐賽兒[明初白蓮教女首領]

自唐賽兒起義以來,她的事跡便成了山東濱州、青州一帶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有的說唐賽兒在牢獄裡被戴上了手銬腳鐐,可她輕輕一抖,手銬腳鐐便全掉下來了,從此她便升到天上;還有的說唐賽兒跑到大草原成了一個部落的首領……如今唐賽兒當年起義的地方——卸石棚寨被稱唐三寨。寨頂現有清同治二年( 1863年)所立石碑:“唐三寨由來久矣,自大明永樂十八年,蒲台民林三之妻唐賽兒者創修此寨,而山因以名焉。”直到現在,卸石棚寨仍存留寨牆、舂米石臼等遺物。

濱州人民為了紀念唐賽兒,在濱州城南、濱州黃河大橋以北修建了唐賽兒雕像,在原蒲台縣西關原址修建了唐賽兒祠,以紀念這位傑出的農民起義女領袖。

下落不明

唐賽兒的下落有兩種說法: 唐賽兒兵敗後官軍搜埔無果,懷疑她隱藏在尼姑或女道士中,於是逮捕了北京、山東等地尼姑女道士多人,送京都審問,但終未能抓唐賽兒。

唐賽兒曾被生擒,九朝野記所載:“既而捕得之,將伏法,恬然不懼。裸而縛之,詣市臨刑。刃不能入。不得己,復下獄,三木被體,鐵鈕系足,俄皆自解脫,竟遁去,不知所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