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唐立梅,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博士後,2013年9月7日,隨著“蛟龍”號完成第72次下潛任務,國家海洋局二所博士後唐立梅成為我國首位乘“蛟龍”潛入大洋的女科學家。這位來自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女博士剛過而立之年。唐立梅說,即將成為中國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搭乘“蛟龍”號下潛到5000米大洋深處的女學者。
個人事跡
“海底太壯觀了、太震撼了、太神奇了!”出艙後,她迫不及待地吐出一連串形容詞,宣洩著自己的興奮。身為“80後”的唐立梅,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科學家。長大後,她一度想當教師,神聖的職業、安定的生活,每年還有寒暑假。但要做教師,學歷很重要。她讀完本科讀碩士,讀完碩士讀博士,到博士畢業時,已深陷自己的專業不能自拔,於是回歸了最初的理想。
成為科學家的唐立梅,心中仍裝滿了童話。確定參加下潛任務之前,她早已對幽深的海底心馳神往。坐在實驗室測算多金屬結核覆蓋率、含水率、濕密度、乾密度的同時,在她腦海中浮現的場景是:這些結核靜靜地躺在海底,枕著柔軟的沉積物,千百萬年來一點一滴地默默生長。
她迫不及待地想去跟它們打個招呼,看看它們是怎樣鱗次櫛比地排列,如何一圈圈吸附深海中的化學元素,慢慢長出光滑的腦袋和粗糙的身體。
同樣令她好奇的還有大洋深處的生物群落,那些顏色各異、趴在海底的胖海參,如冰山雪蓮般綻放的海百合,長著蜥蜴腦袋的深海魚,像蒲公英一樣的水螅……這些蟄伏在深海的神奇生物,如何克服巨大的水壓?怎樣在沒有任何光合作用的環境下生息繁衍?唐立梅心中,這是一個個引人入勝的謎團。
接到下潛的任務,她高興壞了,除了制定詳盡的科學計畫,還用泡沫做成熱帶魚、小熊、桃心等形狀,塗上鮮艷的顏色,打算帶到海底,讓它們接受深海的洗禮。出發前,她鄭重地為包括潛航員傅文韜、葉聰在內的下潛三人小組起了個名字,叫“傅立葉”。
大洋深處的景象比唐立梅想像的更美麗。下潛過程中,她看到星星點點的發光生物,有的像流星,一閃而過;有的像螢火蟲,一直縈繞在身邊。在海底,她被大塊分布的結殼、岩石,以及大片的沉積物震撼,也為像透明絲襪一樣的玻璃海綿,能像蝦一樣爬、長著五個觸手的海葵驚嘆不已。
作業中,她還發現該區域的結殼下覆基岩主要是磷塊岩,與此前所見其他海山結殼的玄武岩基底不同,說明該地區曾經發生過磷酸鹽化事件,即富含磷的底層海水對基岩進行了交代。含磷的海水是哪兒來的,這些海底變化說明了什麼,這足以讓地質學家們琢磨好一陣子。
置身於這夢寐以求的世界,唐立梅像一個購物狂闖進商場一樣難以自已,對潛航員提出了各種採樣要求。除了8升近底水樣、11塊岩石、2管沉積物,她還帶回了冷水珊瑚、海葵、海膽、海綿、海星、海蛇尾、寄居蟹等11種生物樣品。曾有一隻紫色海參深深地吸引了她,但傅文韜以採集過該物種為由拒絕捕捉,讓她直到返回後還耿耿於懷。
通過此次下潛,唐立梅對“蛟龍”號的作業工具提出了一些建議。她認為,現在的機械手採集大塊結實的岩石十分困難,如何豐富工具包,使其能獲取更多新鮮、原位的樣品,是“蛟龍”號下一步深入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