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簡介:
大唐秦王(又稱岐王)陵是歷史上著名的唐末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的陵墓,位於寶雞市區北5里的陵原上。1998年發掘後建成秦王陵博物館,包括一號地宮、二號地宮及地上陵園建築等。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蘊含濃郁的唐式陵園建築風格,被稱為小乾陵。
景觀簡介:
秦王陵一號地宮是秦王李茂貞寢宮,位於陵園東北側。地宮由墓道、墓室、甬道三部分組成,水平總體長117.2米,距地表深20米。除前室、中室用石條砌築外,其餘均為青磚砌成,在已發掘的唐代陵墓中建築規模較大。地宮為前、中雙室,均為單層石砌牆和上拱卷頂,條石材質以麻砂石居多。室內地坪正中,安放墓志銘一合,分上、下兩層、頂蓋為錄函頂,青石蓋四周陰刻連續纏枝花紋;下層為銘座,銘文1127字,周邊線框,四周陰刻十二生肖神像。秦王陵二號地宮:秦王陵二號地宮為李茂貞夫人(秦國賢德太夫人)劉氏寢宮,位於陵園西北側。
地宮為平階深梯式雙墓室結構,由墓道、墓室、甬道三部分組成,水平總體長75米,距地表深14米,除前室、中室用石條砌築並石拱卷頂外,其餘均為青磚砌成。發掘時,因石封門未開啟,從端門後挖通道進入並施工,此處已塌陷。從遺蹟看,似為居部用棚木蓋頂,因年代久遠棚木朽爛而塌方。但其地宮中獨特的建造方法,並不多見。地宮前、中墓室與一號地宮建築風格相同,均為石條砌築並上拱卷頂。中室前端置一墓志銘,四周斜剎面上分別線刻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方神像,底座上書寫中楷銘文1690字。志蓋線櫃中間陰刻“晉故秦國賢德太夫人墓志銘”12個篆字。而李茂貞本人的墓志銘蓋上卻是空白,內中之謎至今難解。
地宮文物:兩地宮陪葬文物很多,有胡人馬樂俑、三彩陶馬俑、侍女立俑、胡馬載樂俑、樂伎舞俑等許多珍貴壁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地宮的磚雕,人物活動所占比重較大,表現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可見其設計者都是圍繞陵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來進行創作。有代表性的磚雕有“二龍戲珠與雙鳳朝陽”,位於一號地宮,製作者借民間傳說中的吉祥物與鳳,護佑秦王在地下平安;“樂伎圖、散樂圖”,兩地宮中均有;“十二生肖圖”,動物刻畫逼真,神態安詳;“瑞鳥銜草圖”刻畫一隻鳳,嘴中銜有一枝草葉,暗示夫人的身份地位;“抬轎圖”,分為二人抬轎圖和八人抬轎圖;“漢人牽馬圖和胡人牽駝圖”“駕鶴西歸圖”,位於夫人地宮端門上方外牆上,左右兩幅、對稱排列。上述磚雕做工精美、刻畫細膩、色澤艷麗,實為磚雕中的上品,極具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神道:神道作為帝陵的標誌性建築,在唐代墓葬制中已成定例,用以顯示陵墓主人的神聖威嚴和至高地位。神道是石雕布放比較集中的地方。神道石雕共有15組34尊,按照皇帝生前出行的宮延儀排列,整齊劃一,兩兩成雙。石質均為青石和花崗岩石。
2003年,寶雞市地方志辦公室編著的《岐王李茂貞》一書出版發行。書中詳細介紹了李茂貞生平和秦王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