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大致分為六編,即分甲、乙、丙、丁、戊、己。甲編所收是近幾年來所撰的有關唐代翰林學士研究論文,重點是就唐代高層士人作為研究的中介環節,探討當時文學與政治的互動關係,這似乎已引起文史學界的關注。乙編所收,重點是有關唐宋時期作家作品的考索,也涉及某些學術著作的評論。丙編則是為學界友人所作的書序。丁編所收為緬懷已去世的三位學術前輩。該書分為六編,甲編收近幾年來所撰寫的有關唐代翰林學士的專題研究論文,重點是就唐代高層人士作為研究的中介環節,探討當時文學與 政治的互動關係。乙編主要收集對唐宋時期作家作品的考索及某些學術著作的評論。丙編收的是為學界友人所作的書序。丁編則是對三位學術前輩的緬懷文章。戊編是為中華書局出版的古籍所寫的出版說明,兼論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己編則是關於唐代文學學會的幾篇文章,包括學會的總體規劃、工作報告與會議開幕詞。
收入本書較早的一篇論文是發表於1962年的《讀陶淵明研究資料彙編》,在這一篇論文中表現出傅先生的學術旨趣。第一,關注學術史,從學術史的角度討論歷代對陶淵明的研究。指出 “宋代人對陶淵明的為人和他的作品,發生了真正研究的興趣。”第二,濃厚的理論興趣。文章不長,但在闡述中總是尋找帶有規律的話語進行表述,並引用別林斯基評普希金的話來印證自己的觀點。第三,文獻資料的識見。這體現出傅先生對材料的熟悉和敏感,一是細讀文本,如說梅堯臣《送永叔歸乾德》詩中的陶淵明完全是指歐陽修。二是儘可能多地占有材料。短短的一篇文章涉及到那么多的材料,而陶淵明也不是傅先生研究的對象,這就更令人嘆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