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攻高句麗之戰

唐太宗攻高句麗之戰

唐貞觀十六年(642年)十一月,高句麗大臣泉蓋蘇文殺其王高建武,立高建武侄高藏為王,自稱莫離支,專制國政。是年,百濟攻占新羅40餘城,復與高句麗連兵,謀絕新羅入唐之道。貞觀十七年(643年)九月,新羅向唐求援,唐於次年(644年)正月遣使至平壤勸蓋蘇文罷兵,遭拒絕。唐貞觀十八年(644年)七月至次年九月,唐太宗李世民出兵遼東進攻高句麗。唐軍先是連克蓋牟等10城。後因唐太宗過於求穩,未採納乘虛直取平壤以及放棄安市、先取烏骨城等建議,未能出奇制勝;又因安市久攻不下,以至天氣寒冷、糧運不濟,被迫撤軍。 雖然這次戰役最終沒有滅亡高句麗,但高句麗失守十餘城,死傷五萬以上,被俘七萬以上,繳獲高句麗的馬匹、鎧甲、兵器不計其數,已嚴重損害了高句麗的國力。公元661年,唐高宗李治興兵攻討高句麗,最終將高句麗徹底滅亡。

唐太宗攻高句麗之戰是唐貞觀十八年(644年)七月至次年九月,唐太宗李世民出兵遼東進攻高句麗的戰爭。

唐貞觀十六年(642年)十一月,高句麗大臣泉蓋蘇文殺其王高建武,立高建武侄高藏為王,自稱莫離支,專制國政。是年,百濟攻占新羅40餘城,復與高句麗連兵,謀絕新羅入唐之道。貞觀十七年(643年)九月,新羅向唐求援,唐於次年(644年)正月遣使至平壤勸蓋蘇文罷兵,遭拒絕。太宗得知,欲親征高句麗。諫議大夫褚遂良等朝臣諫阻。太宗不聽,於七月下令造船400艘載運軍糧;遣營州都督張儉等率幽、營二都督府兵及契丹、奚、靺鞨等部先擊遼東,以觀其勢;任太常卿韋挺為饋運使,河北諸州皆受其節度;以太僕少卿蕭銳運河南諸州糧入海。十一月,太宗至洛陽,以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領兵4萬餘,戰艦500艘,自萊州(今屬山東)渡海直指平壤;以太子詹事兼左衛率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領步騎6萬及蘭、河二州胡族兵馬直趨遼東,與張亮合勢,水陸並進。不久,諸軍雲集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十二月太宗詔諸軍及新羅、百濟、奚、契丹分道擊高句麗。

十九年二月,太宗從洛陽出發東征。三月至定州(今屬河北),後又親佩弓矢,與太子太師長孫無忌等趨幽州。李勣軍發柳城(今遼寧朝陽),向懷遠鎮(今遼中附近)虛張聲勢,而實則潛師北進。四月,李勣軍出其不意地從通定(今新民西北)渡過遼水,進至玄菟(今瀋陽東),高句麗大驚,城皆閉門自守。遼東道副大總管江夏王李道宗領兵進逼新城(今撫順北),城中守軍驚恐,不敢出戰。先頭部隊張儉領胡兵為前鋒,渡遼水趨建安城(今蓋州東北),破高句麗兵,斬數千人。李勣、李道宗會攻蓋牟城(今撫順),克之,俘2萬餘人,獲糧十餘萬石。太宗至北平(今河北盧龍)。五月,張亮等率舟師渡海襲占卑沙城(今遼寧大連市金州區東大黑山),俘8000口。隨又分遣總管丘孝忠等指向鴨綠水(今鴨綠江)。李勣軍進逼遼東城(今遼陽)下。蓋蘇文以步騎4萬援遼東,李道宗領騎4000迎擊,李勣引兵相助,大敗其援軍,斬千餘人。太宗渡過遼水,撤橋以堅軍心;並親領精兵與李伴圍遼東城,遣銳卒登沖竿至城上,乘風燒毀西南樓,城破,殺高句麗兵萬餘人,獲城民4萬口。隨後向白岩城(今遼陽東)進軍。烏骨城(今鳳城東南)高句麗守將遣兵萬餘援白岩城,唐將契苾何力率勁騎800擊之,帶傷追擊數十里,斬千餘人。六月,李勣攻白岩城西南,太宗臨其西北督戰,迫高句麗守將孫代音投降。太宗率眾轉攻安市城(今海城東南營城子),高句麗北部耨薩高延壽、高惠真領兵15萬援救安市。太宗決定先敗援軍,後攻安市城。當高句麗援軍進至距安市城40里時,太宗恐其徘徊不至,即命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率突厥千騎與之接戰,旋又佯敗退走。延壽、惠真乘勢追至安市城東南8里處依山列陣。太宗召諸將問計,李道宗認為:高句麗傾國出動,平壤守軍必少,願領精卒5000擊之。太宗不納,遣使安撫高延壽,使之放鬆戒備。夜間,太宗命李勣領步騎1.5萬於西嶺列陣;命長孫無忌領精兵1.1萬為奇兵,自北山出狹谷,攻延壽側後;自領步騎4000,隱蔽於北山上,並告諸軍聞鼓角聲即齊出奮擊。次日,長孫無忌軍開始行動,太宗命鼓角齊鳴,諸軍隨即並進。高延壽欲分兵抵抗,但陣勢已亂。適逢雷電交加,軍士薛仁貴著白衣率先沖入高句麗援軍陣中。諸軍乘機猛攻高句麗援軍,斬2萬餘人。高延壽等收集餘眾,依山固守。太宗急命諸軍圍之。長孫無忌下令撤橋樑,斷其歸路。高延壽、高惠真進退不能,遂率3.6萬餘人請降。太宗將其大部釋放,遣返平壤。高句麗舉國皆驚,後黃城、銀城守軍自退。

七月,太宗移營安市城東嶺,八月又移至城南,太宗因安市城險兵精,建安兵弱糧少,主張出其不意先攻建安。李勣認為,越過安市而攻建安,恐被高句麗軍截斷糧道。太宗從之,專攻安市,但久攻不下。降將高延壽、高惠真獻策:放棄安市,先取烏骨城,其餘擋道小城必潰,平壤則不可守。群臣亦多主張奪占烏骨城,直取平壤。但長孫無忌認為,天子親征,不可冒險僥倖,應先破安市,再取建安,才是萬全之策。太宗遂下令繼續圍攻安市。李道宗命令部眾在城東南筑土山,逐漸逼近城牆;又以士卒輪番交戰,用衝車炮石毀城樓。城中守軍不斷增高城牆抵擋,立木柵隨時堵塞被毀之處。唐軍築山晝夜不息,經數旬,山頂高出城牆幾丈,道宗以兵駐守。山頂坍下壓崩城牆,城中守軍以數百人出戰,奪占土山。至此,雙方形成對峙。太宗見天氣日益寒冷,糧食將盡,不宜再攻,遂於九月十八下令撤軍。

此戰,唐軍先是連克蓋牟等10城。後因唐太宗過於求穩,未採納乘虛直取平壤以及放棄安市、先取烏骨城等建議,未能出奇制勝;又因安市久攻不下,以至天氣寒冷、糧運不濟,被迫撤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