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西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事跡
重慶渝西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現有職工1551人,2005年營業收入7084萬元,2006年8119萬元,2007年11331萬元, 2005年來累計上繳稅金3238萬元,安置失業下崗工人700餘人,職工參保率100%,累計捐助社會公益事業370餘萬元。
回報社會
重慶渝西礦業集團科協積極保障改善民生,在科技創新、節能環保、行業自律、帶動就業、投身光彩事業等方面盡一己之力。這是重慶渝西礦業集團科協主席、公司董事長唐元華的一貫理念和長期行動。
亮點一:礦下安全不馬虎,節能資源綜合利用
渝西礦業集團以煤炭產業為主,礦下安全顯得尤為重要。該集團科協主席、董事長唐元華說,在科技興礦的理念下,集團內的富家洞煤礦率先實施了改手工採煤為割煤機采作業,改人工運輸為皮帶運輸。“這樣做讓礦下工人更安全。”為了保護礦區森林資源,礦下頂板改木材支護為液壓支護。即使在地質活躍的3月至5月,也不至於發生頂板塌陷的嚴重安全事故。
該集團公司科協還在重慶市永川區吉安鎮建立了節能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原煤採集出來後,通過洗選,產出不同的煤炭產品。期間產生的煤矸石將進入磚廠再製造成空心磚,成為建材。目前,該集團已經形成了產供運銷一體化的運行模式。
亮點二:吸納富餘農民工,解決就業問題
近年來,永川區工商聯科協、區科協積極引導民營企業科協立足本土市場,為永川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渝西礦業集團擁有員工近3000人,其中農民工占八成。
富家洞煤礦工人多為吉安籍農民工。礦長王年輝說,礦下工人月平均工資在3000元左右,高的能拿5000元,加上礦區環境得到改善,工人們工作較安心。“在家附近能掙錢,幹嘛要跑到其它地方去?”礦工唐俊高一語道出農民工的心聲。
亮點三:投身光彩事業,支持地方發展
身為區科協和區工商聯科協的一員,唐元華帶領渝西礦業集團科協積極投身光彩事業。近年來,為地方修橋鋪路、資助貧困學生等慈善事業捐贈財物達500萬元。
2011年初,得知永川區吉安鎮金盆村泥土路制約村民出行後,唐元華率領集團公司科協主動捐出150萬元為村里修路。
“這條路並不是我們礦區的運煤路線,並不影響企業的生產。可是出於村民安全出行的考慮,作為當地的民營企業,我們有責任出份力。”唐元華說.
江蘇鹽城人唐元華
個人簡歷
(1911~1968年)唐元華,江蘇鹽城人。幼年失學,10歲進玻璃廠做學徒。民國14~17年,在協昌、光明玻璃廠當吹小泡工人;民國18年至上海解放前,先後在中華、天華、天蟾、三民玻璃廠做吹大泡工人。30餘年的爐邊操作,唐練得了高超技藝,被提升為工程師。
事跡
1954年,建造上海中蘇友好大廈時,按設計要求在104米高的塔尖綴以紅玻璃五角星,玻璃要求在酷暑嚴寒與急劇變化的氣候中不變形、不爆裂,當時上海所有玻璃廠都無法生產,三民玻璃廠資本家怕虧本猶豫不決。唐卻與工人們一起經過約30次的試驗,終於試製成功熱能耐攝氏120度、冷能耐零下12度的紅玻璃。可正式生產時,玻璃卻變成了紫色。唐由於不識字,不懂科學技術理論,無法翻參考書找資料,怎么也想不出道理來。他心裡卻牢記著黨校學習過的“多動腦筋,多跟民眾商量,辦法就會出來的”這句話,於是就找工人開座談會,燒火工人說:“正式生產時用的甏比試驗時用的要大得多,甏大了,裡面的原料就燒不透。”唐在老工人幫助下,換用小鉗鍋保證熔透原料,僅花5天時間,終於製造出成品。從此,被人們稱為“紅寶石”的紅玻璃五角星,在上海中蘇友好大廈(今上海展覽館)、北京中蘇友好大廈(今北京展覽館)、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的尖塔上閃閃發光。
1954~1955年兩年間,唐在工人們幫助下,一次又一次試製成功新產品有:能耐攝氏700多度、具有膨脹性乳白色平玻璃,高電壓蒸餾管特硬玻璃,瞄準器玻璃,上海人民大道高610毫米、直徑480毫米的宮燈五彩玻璃等23種玻璃。
唐榮獲1954、1955年市勞動模範、1956、1957年市先進生產者和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是區第二、三、四屆人民代表及區人民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