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教育背景
1959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獲電氣工程學學位
職業背景
1959年進入IBM
1980年中,IBM準備打破常規,僅挑選了12名最優秀的工程師,秘密送到佛羅里達州,在美國最南端的博卡科頓,研製PC。既然蘋果是從車庫起家的,那么IBMPC也應該以車庫為陣地,打一場車庫對車庫的戰爭。這個名為"西洋棋"的項目就由埃斯特利奇來擔當。當時埃斯特利奇43歲,還只是中層經理。實際上,在接管PC項目前,他幾乎就要被炒魷魚了。
在公司,別人都服裝整齊,皮鞋鋥亮。而他一天到晚常穿著牛仔馬靴咚咚晃蕩。更奇特的是,埃斯特利奇身在IBM大營,卻十分欣賞"蘋果2型"電腦。IBM最可怕的就是層層官僚體系。但埃斯特利奇有條線路可直通董事長,這使他得到難以置信的自由。他領導的小組有13人,稱為"十三太保"。他們把自己想成鐵路工人,要趕在時速150英里的火車衝來之前,鋪好鐵路。
要是沒有軟體,他辛辛苦苦開發出來的PC只能當作鎮紙。1980年9月,蓋茨與鮑爾默來到埃斯特利奇小小的辦公室,發現是倉庫改裝的。屋頂漏水、窗戶很少,空調也不靈,裡面擠了近20個人。這些人整整質問了蓋茨一天,就像一位青少年陷入一群穿藍西裝的大人們的圍攻。蓋茨說:"我才開始做這個項目,就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延誤三個月了"。
埃斯特利奇決定選擇開放式架構。幾乎從外面來購來了PC計畫需要的所有零配件,包括英特爾微處理器、其它外圍晶片、軟碟機以及作業系統。這種開放性,確保了未來PC業的蓬勃發展。埃斯特利奇還安排了一個有爭議性的計畫:讓經銷商銷售個人電腦。這是IBM產品第一次由不是IBM業務代表的人銷售。
1981年8月12日,IBMPC推出了。沒有人過於驚奇和興奮。因為要過一段時間,人們才會明白PC時代真正開始了。倒是賈伯斯在《華爾街日報》做了一整版的廣告,是一行通欄大標題:"歡迎IBM"。幾年後,蘋果的繼任董事長卻沉痛地評論說:"那廣告詞就象是小紅帽歡迎大灰狼,公雞歡迎黃鼠狼一樣愚蠢。"
幾個月後,IBM的經理們才了解到他們的PC有多么轟動。這一點紐約白平原連鎖店的老闆馬特最清楚不過。當時紐約市北邊IBM總部附近,只有他的店裡有IBMPC可賣。因此如果IBM的人想看這種神奇小機器的話,只能到他店裡。湧進他店裡的IBM的人非常多,真正的顧客根本碰不到電腦。因此馬特說,唯一妨礙他多賣IBMPC的就是IBM公司的人。秋季的某天下午,一個頹喪的流浪漢擠進人潮,然後掏出一把槍,伸進嘴裡,扣了扳機,但這個人並沒有死。他後來解釋說,他閒逛了一整天,想找一個人夠多的地方,讓大家看他自殺。他說,再也找不到比這人更多的地方了。
PC的成功,令埃斯特利奇和他的夥伴意氣風發。因為第一年他們就交出了近10億美元的收入。對IBM來說,這錢純粹是天上掉下來的,為埃斯特利奇贏得了"魔術師"的稱號。一年後,IBM整個高層都發瘋了。因為PC的收入和利潤在IBM內幾乎微乎其微。但所有的報紙都是PC,剪報上到處是埃斯特利奇的面孔。仿佛這位中層經理已成為IBM最重要的人物。埃斯特利奇引燃了公司上下的嫉妒之火。而且,埃斯特利奇始終不讓自己的產品與IBM其它部門結合。不和IBM的銷售隊伍合作,不願意向IBM購買零配件。那些真跟埃斯特利奇做生意的人也來氣,因為他總把價格壓得太低。甚至連請他開會,也從不賞臉。
《時代》雜誌把IBMPC選為1982年的"年度風雲機器"時,連新上任的總裁埃克斯也同他開玩笑,說如果他的業務繼續這樣所向無敵的話,IBM勢必要把總部從紐約州的阿蒙克搬到博卡拉頓。
麻煩沒有立即出現。1983年初XTPC推出,也瘋狂暢銷,使IBM一舉占有企業PC市場的75%。1984年,IBMPC的收入已達到40億美元,意味著光是PC部門就可以成為美國第74家大工業公司,併名列美國第三大計算機公司,僅次於IBM自己和DEC。
高層開始行動了,1985年初,埃斯特利奇表面上是升官了,實際上他被公司解除了IBM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職務,得到了一個毫無實權的響亮頭銜。埃斯特利奇黯然神傷。3月,在聚會上道別,全體人員兩次站起來,歡呼良久。四年半來巨大的壓力使他滿頭飛霜,也在臉上刻出深深的皺紋,含著滿眶淚水的埃斯特利奇實在是太累了,也太傷心了。
不幸逝世
埃斯特利奇一生都在逃避官僚體系,但他發現自己最終又被網在其中。經歷調職紛擾後,埃斯特利奇終於帶著太太,去度承諾已久的假期,好讓所有的煩惱消去。1985年8月2日,兩人乘坐的191班機試圖在暴風雨中降落到達拉斯機場。離地面只有700英尺時,飛機失控。埃斯特利奇和太太瑪麗不幸喪生。
從此,IBMPC再也不能展現雄風,再也不會有最早的PC、XT機、AT機那樣具有視野寬廣和卓而不群的產品。比爾·蓋茨稱,埃斯特利奇是他可以推心置腹的唯一IBM中人。當時IBM的董事長埃克斯在哀悼時說,埃斯特利奇本有可能最後成為IBM的董事長。但對死去的人來說,這些話早已作廢。
人物故事
他領導制定了第一個開放標準,並為業界接受,標誌著“PC時代”的到來;他採用英特爾架構微處理器,並委託微軟開發作業系統,從而奠定了PC核心技術的基本框架。
命運的安排
如果說個人電腦之火是由蘋果引燃的,那么IBM的介入,才真正將這場大火燃遍全球,且越燃越烈。而締造IBM個人電腦的就是該公司歷史上最富個人魅力的唐·埃斯特利奇。
1980年的一天,IBM召集高層諮詢會議,要對如火如荼的個人電腦浪潮做出應對。各方爭論不休,這時實驗室主任洛伊站起來,提議打破常規,秘密組織一個精幹小組,在一年內搞出PC來。最終,該方案一錘定音。
洛伊僅挑選了12名最優秀的工程師,把他們秘密送到佛羅里達州邁阿密附近的博卡科頓,那裡有IBM的一個研發中心。擔當這個名為“西洋棋”項目負責人的就是唐·埃斯特利奇。當時,他已經43歲,是公司的一名中層經理。
當年秋冬,小組每一個人都開始加班工作,埃斯特利奇會在晚上11點走進辦公室表示慰問,或叫醒在終端前睡著的工程師,然後送他回家。有一個故事可充分地說明埃斯特利奇的個性:當PC剛開始生產時,他半夜去看生產線,看到兩台機器擱在一旁。工人說是因為“UL標籤”有問題。埃斯特利奇看了看,說:“可是上面確有UL標籤啊”。工人轉身對他說:“聽著,臭小子,標籤貼歪了。”聽了這話,埃斯特利奇非但不生氣,反而很高興,因為工人比他還懂質量的重要性。埃斯特利奇幾乎從外面購來PC計畫所需的所有零配件,包括委託微軟開發作業系統,採購英特爾微處理器、其他外圍晶片、軟碟機以及作業系統。這種開放性,確保了未來PC業的蓬勃發展。
引發PC革命
1981年3月,硬體完工;6月,作業系統完成,標準化PC問世大局已定。8月12日,IBM為首台PC專門舉行了新聞發布會。當時出席的人數不足100人,大家也沒有預期這台機器的誕生會標誌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幾個月後,IBM的經理們才了解到他們的PC有多么轟動。紐約白平原連鎖店的老闆馬特說,惟一妨礙他多賣PC的就是IBM供貨跟不上。PC的成功,令埃斯特利奇和他的夥伴意氣風發,因為第一年他們就創造了近10億美元的銷售奇蹟。對IBM來說,這錢純粹是天上掉下來的,因此埃斯特利奇的上司把他當成魔術師。
空中飛禍
1985年3月,埃斯特利奇在引退的聚會上道別,全體人員兩次站起來,歡呼良久。四年半來巨大的壓力使埃斯特利奇滿頭飛霜,也在臉上刻出深深的皺紋,含著滿眶淚水的埃斯特利奇實在是太累了。
8月2日,埃斯特利奇終於帶著夫人,去度承諾已久的假期。兩人乘坐的班機試圖在暴風雨中降落到德克薩斯州達拉斯機場。當離地面只有200多米時,飛機失控,埃斯特利奇夫婦不幸喪生,一代英才就此隕落。
噩耗傳來,許多與埃斯特利奇共過事的人都扼腕痛惜。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稱,埃斯特利奇是他在IBM公司中可以推心置腹的人。雖然兩人時有激烈分歧,但埃斯特利奇是少有的可讓他折服的對手。當時IBM的董事長埃克斯在致悼詞時說,埃斯特利奇本有可能最後成為IBM的董事長。但對逝去的人來說,這些話毫無意義。而歷史會永遠記住:是他———埃斯特利奇,為人類掀開了“PC時代”的扉頁。
個人電腦“無冕之王”
不可否認,是蘋果電腦打開了個人電腦產業的大門,讓計算機技術有機會進入普通家庭,但計算機產業的中堅力量卻不是這個被少數派崇拜的“藝術品”。當第一台打破常規的IBM兼容機問世後,個人電腦產業才真正迎來了繁榮。唐·埃斯特利奇(Don Estridge),這位發明了IBM PC以及提出了個人電腦“開放”和“兼容”概念的人,正是他的這些理念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主宰著個人電腦市場,像康柏、戴爾等都是其堅決擁護者,並藉此大獲成功。在他樹立起的這面大旗下,產業中的每一個環節開始高速運轉,零售商和代理商也從中獲得了一席之地。就像“計算機名人堂”主席Sam Albert所說的,“……他是我眼中僅有的幾位無需任何理由就可以入選的技術天才之一,沒有人會對他的入選提出任何質疑。” 酷愛個人電腦技術的埃斯特利奇是早期IBM公司的一個另類,當IBM與蘋果在市場上打得不可開交時,他卻私下購買了蘋果電腦自娛自樂並和同事大談其優劣。他的“叛逆”行為當然引起了IBM高層的不滿,但他卻毫不在乎。他以最快的速度找出了蘋果的弱點,並提醒身邊的技術員注意。他還痛快地回絕了賈伯斯為他提供的每年100萬美元薪水加100萬美元分紅的蘋果總裁職位的邀請,他堅信,IBM PC一定能夠超越蘋果。在他的努力下,IBM終於站在了個人電腦市場的最前線。《CIO》雜誌這樣評價道,“個人電腦產業中,埃斯特利奇起到了關鍵作用。他讓這個產業越做越大,創造了新的歷史。”作為IBM的高級工程師、技術構架官、改革創新積極分子,儘管埃斯特利奇從未因某項發明而獲得任何額外的獎勵或榮譽,但在技術界他是人們心中的無冕之王。
不過青年時期的埃斯特利奇並未表現出對電子技術行業的濃厚興趣,但在大學畢業時,正好碰上IBM公司在招聘,他爭取到了一個普通技術員的職位,從此開始了IBM的工作生涯。他從普通技工做起,之後被調到系統部負責硬體維護。不久後,美國國防部與IBM合作修建地面防空系統,他被推薦到了該工程小組。1964年,他又被調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並在“登月計畫”中負責為“阿波羅號”太空飛行器(Apollo)安裝和檢修電子元件。1969年,“阿波羅號”成功登月,之後他又返回IBM工作。與此前不同的是,在NASA的工作經驗讓他身價倍增,他立刻被委任為佛羅里達州系統部經理,全面掌控IBM大型機的硬體研發工程。
1975年,蘋果I型電腦問世的訊息傳遍了技術界,埃斯特利奇也馬上被這台簡陋的機器迷住了。在IBM的一次董事會議中,他拿出報紙提議為IBM技術人員購置一批蘋果I型產品,以方便編寫微機程式。董事會斷然拒絕,認為他瘋了,理由是:IBM就是生產計算機的,不可能去買別人的同類產品。他當然不甘心就這樣放棄,於是私下買了一台蘋果I型電腦獨自進行研究。1978年,蘋果II型電腦也出現在市場上,銷售量每月超過千台,IBM的董事會再也坐不住了,任命埃斯特利奇全面負責個人電腦的研發,目標是超越蘋果。
一年後,一個12人的個人電腦研究小組在IBM成立了。為了挑戰蘋果,埃斯特利奇也把研究室建在了一間車庫裡。他一改常規做法,直接向供應商購買最便宜的元件,並與蓋茨合作預先在電腦里安裝DOS作業系統。而IBM只做成品組裝,不生產每個零部件,市場和銷售也全部交給代理商和零售商的做法,直到現在還一直為眾電腦公司所採用。一年後,第一台IBM PC誕生了,埃斯特利奇又創先河的向每位用戶提供電腦說明書,把IBM PC技術公諸於眾。在這種“開放”和“兼容”的策略下,IBM PC銷售一路攀升,到1985年就售出了超過100萬台,PC事業部也成為了年收入45億美元,擁有上萬員工的大部門。
由於所乘坐的飛機遭遇颱風襲擊,未滿50歲的埃斯特利奇不幸遇難,他沒能親眼看到個人電腦迎來的最輝煌的時刻。然而直到今天,埃斯特利奇的名字依然未被遺忘,Sam Albert說:“每當我們坐下來討論技術和市場時,總感覺少了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埃斯特利奇,一位無可替代的領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