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全書·第一部分·邏輯學

哲學全書·第一部分·邏輯學

《哲學全書·第一部分·邏輯學》是200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黑格爾。

內容介紹

黑格爾1770年8月生於德國的斯圖加特。1801年,30歲的黑格爾任教於耶拿大學,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學校長,其哲學思想才最終被定為普魯士國家的欽定學說。因此,說他大器晚成毫不過分。 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絕對精神並不是超越於世界之上的東西,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發展、永恆的生命過程,就是絕對精神本身。黑格爾哲學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過自然、社會和思維體現出來的絕對精神,揭示它的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實際上是在探討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係,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揭示二者的辯證同一。 圍繞這個基本命題,黑格爾建立起令人嘆為觀止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黑格爾在論述每一個概念、事物和整個體系的發展中自始至終都貫徹了這種辯證法的原則。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驚人的大膽思考之一。恩格斯後來給其以高度的評價:“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體系中,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功績—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於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繫。” 黑格爾一生著述頗豐,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和《美學》等。

作者介紹

黑格爾(1770~1831),德國古典唯心主義辯證法哲學的集大成者,徹底的客觀唯心主義者。他主張,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純概念的形式在邏輯學中不斷發展,然後理念外化成為自然界,最後又在精神哲學的各門科學中回復到理念自身。這樣,他建立了一個以理念為基礎的、包括了一切科學的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他在哲學史上的主要貢獻是,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與本質,論述了辯證法就是對立面的統一。他把整個的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都看作處於普遍聯繫與發展變化中。其辯證法的不徹底性在於,他的作為“絕對真理”的哲學體系是絕對的、永恆不變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唯物辯證法時,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哲學中的辯證法這一合理核心。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史講演錄》、《哲學全書綱要》等。後者分為“邏輯哲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三部分,是對其全部哲學體系的闡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