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哈申通拉嘎
性別:男年齡:43歲
行醫地點: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額勒順鎮蘇日圖嘎查
醫齡:25年
個人事跡
他,身高只有1.26米,可他卻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全村百姓的健康;他每天騎著小毛驢、挎著足有20斤重的藥袋行走在田間地頭、百姓家中,為鄉親們行醫治病,一晃就是24年;
他現在還生活在貧困的邊緣,今年村里評出的27戶貧困家庭中,就有他一個;
他,就是通遼市庫倫旗額勒順鎮蘇日圖嘎查唯一的醫生、額勒順鎮黨代表、百姓心中的好村醫哈申通拉嘎。
他的願望
“長大了要當醫生!”初冬的塔敏查乾沙漠一片枯黃,42歲的哈申通拉嘎跟蘇日圖嘎查其他262戶、1124名村民就住在這片沙漠腹地。由於交通不便,村子離鎮裡醫院又遠,這裡的人過去沒少受缺醫少藥的折磨。哈申通拉嘎至今還清楚地記得,他8歲那年,爺爺背上長了一個癤子。這個原本算不上啥病,有稍稍懂點醫的人都能治,可是當時村里沒有懂醫的人,眼睜睜看著小癤子日漸潰爛,爺爺被折磨得痛苦萬分,一家人卻束手無策。看到平時疼愛自己的爺爺痛苦的樣子,哈申通拉嘎幼小的心靈被深深刺痛了,他在心裡發誓,長大了一定要當醫生,為爺爺和鄉親們解除病痛。懷著這樣的純樸理想,1987年,他如願考取了庫倫旗衛生學校。畢業後,便回到蘇日圖嘎查開起了村里歷史上第一個衛生室。由於身材矮小,出診時他只能選小毛驢做代步工具。
“病人的事比天還大!”
“農村需要的是全能醫生,要當好村醫,就得不斷充實自己。”哈申通拉嘎操著濃重的蒙古族口音告訴我們:那是前些年夏天一個連陰雨的夜晚,15公里外一個嘎查里的村民打來電話稱,家中70多歲的老母親生病,渾身疼痛得在炕上直打滾。他放下電話,拿起手電筒,背上藥箱,騎上小毛驢就急急忙忙往病人家趕。雨夜的沙漠路十分難走,一路上自己不知從驢背上摔下來多少次。趕到患者家裡,一號脈,傻眼了,從醫幾年了,從未見過如此重症患者。看到患者一家人眼巴巴地望著他,把他當成了救命菩薩,他只有搜腸刮肚地想治療方法,結果越想心越亂,急得一頭汗。最後,只好給老人採取輸液止痛的保守療法,先穩住病情,天亮了轉到大醫院治療。在幾次這樣的經歷中哈申通拉嘎發現了自己醫學知識的欠缺,於是,他自費到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進修,自學《中醫基礎理論》、《兒科學和婦科學》、《西醫基礎》等課程。每天,他除了行醫看病,剩餘的時間都泡在那些醫學的“天書”里。最後,不少書里的內容他都能背下來。在不斷的學習中,他的醫術有了質的提升,成了十里八村家喻戶曉的名醫。
“村醫的責任就是為患者解除病痛,不管啥時有人找,你都得去,病人的事比天還大。”撫摸著臉上兩塊紅紅的凍斑,哈申通拉嘎給我們講起了八年前那次險些送了命的出診經歷。那是2003年臘月的一個傍晚,北風夾著雪花呼呼地刮,他接到賽音塔拉嘎查一戶牧民的求助電話,女兒突然發病,病情危急。路很遠,天又要黑了,他沒有猶豫就背上藥箱,跨上小毛驢,急急忙忙往患者家趕,25公里的路程,他在風雪中從下午5點多一直走到晚上9點多,趕到患者家時,自己幾乎被凍僵了,無法從驢背上下來。最後病人得救了,他臉和手腳上的凍傷痕跡至今也沒消褪。
“沒錢也得看病!”
“行醫就是行善,藥賣貴了,老百姓承受不了,我也心不安……”在哈申通拉嘎眼裡,醫生最重要的是良心、醫德,所以僅管他跟71歲高齡的母親日子過得很緊巴,遇到家境困難的患者,他總是伸出手來幫一把。
三年前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寶力斯稿嘎查一戶村民家兩歲半的孩子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情況十分危險。哈申通拉嘎聞訊冒雨趕到患者家,確診為急性肺炎,馬上給孩子輸液。深夜裡,又累又餓的哈森通拉嘎睏倦之極,卻不敢合眼。他要隨時觀察孩子的病情,一會兒量體溫,一會兒測脈搏……忙到第二天上午9點孩子的燒才退。臨走時哈申通拉嘎不但沒要一分錢醫藥費,還留下300多元錢的藥品。因為他發現,孩子的父親招待他的袋裝“小燒酒”竟然是跟鄰居借的。
“沒錢也得看病!不能見死不救!”24年來,哈申通拉嘎就是懷著這樣簡單的想法行醫治病,家裡條件好的,看完病除了收取基本費用,從不多取一文,家裡困難的,乾脆倒貼,從不賺昧心錢,因此至今他還是村裡的貧困戶。
“現在村醫沒有工資,為改善哈申通拉嘎一家的生活,今年鎮政府爭取通遼市財政局包村扶貧資金買的54頭奶牛,就分給了他2頭。”隨行的鎮黨委宣傳委員呼日勒沙介紹道。
“哈醫生好求,誰家有人病了,只要打個電話他就來,而且醫術好,認真負責,十里八村的都願意找他。”說起哈申通拉嘎,蘇日圖嘎查和周邊村屯的人沒有一個不豎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