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套鎮

哈爾套鎮

哈爾套鎮,位於遼寧省彰武縣西北40公里處,是東到瀋陽、北通內蒙、西到阜新、南至錦州的交通要道。下轄16個行政村,是國家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試點鎮,有集農、牧、工為一體化的綜合性大市場,是全國聞名的農副產品集散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哈爾套鎮位於遼寧省彰武縣西北40公里處,101國道從鎮中通過,是東到瀋陽,北通內蒙,西到阜新市,南至錦州市的交通要道。總面積160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總人口2.7萬人,耕地面積7.6萬畝,是國家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試點鎮,有集農、牧、工為一體化的綜合性大市場,是全國聞名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哈爾套距大鄭鐵路40公里,距瀋陽桃仙機場167公里,距錦阜高速公路75公里,距錦州港208公里,京哈光纜從鎮內通過,程控電話直拔國內、國際,移動公司和聯通公司在鎮內建有基站,有6.6萬千伏安變電站,鎮內公路四通八達,基礎設施建設較好。哈爾套鎮年平均氣溫7.8℃,無霜期15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257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土質肥沃,地上水資源充足,自然條件適合蔬菜事業發展。現哈爾套綠色蔬菜基地發展已初具規模,現有蔬菜生產面積5000畝,總投資超過3000萬元,其中高科技園區兩處,雙層日光溫室育苗基地3500平方米,塑膠暖棚1000棟,冷棚2000棟,年產綠色無公害蔬菜5000萬公斤,各種新、細、特、反蔬菜遠銷東北各省。是北京市實行“場地掛鈎”市場準入制度後,首批入圍的外地蔬菜生產基地,提高了哈爾套綠色蔬菜基地的商標品牌的知名度。哈爾套綠色蔬菜基地計畫今明兩年新增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面積5000畝,總面積達到1萬畝,年產綠色無公害蔬菜超1億公斤,供應全國市場。
哈爾套鎮
哈爾套鎮

哈爾套大集

說起改革開放30年,很多人都會記起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地方——彰武縣哈爾套鎮。哈爾套,折射著阜新農村30年的變遷,也承載著阜新農民的傷痛和欣喜。
所謂“社會主義大集”,就是由當時的公社和大隊強迫自家菜園或自留地里產出的農副產品集中拿到哈爾套供銷社,以國營價售出,目的是徹底絞殺已經變得非常蕭條的哈爾套集貿市場。正如“四人幫”的一名同夥所說,“社會主義大集堵住了資本主義的路,使我親眼見到了在社會主義國家裡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了”。據“大集”的參與者之一、當時的公社婦聯幹部施雅文等人回憶說,從1975年1月到1976年8月,哈爾套共組織了11次“大集”,被動員參加者最少的一次是300人,以後逐次增加到幾千人,最多的一次達到3萬人。農民趕“大集”是一種政治任務,參與者必須背著或挑著自產的黃煙、大蒜、席茓等農副產品和畜產品站成方隊,敲鑼打鼓、呼著口號從指定的街路遊行到指定地點。按組織者“人要多,趕集不空手”的旨意,有的農戶被迫將七八十斤重的小豬也宰掉扛到“大集”上。為了拍攝《鶯歌燕舞》的電影,農戶被迫到供銷社暫借農副產品。即使這樣,農副產品還是不夠豐富,得另想辦法,如雞蛋少,就在筐內墊草,把雞蛋擺在草上做樣子。在1976年8月5日舉辦的“大集”上,因為天氣炎熱,被弄到“大集”上的316頭生豬遊行時竟死掉43頭,同時破損了945斤雞蛋。由於農戶手中農副產品越來越匱乏,“大集”越來越難辦,後來只得加進了計畫生育、學習小靳莊文藝演出、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等內容。當時,全國有11個省市派代表前來學習經驗,哈爾套在全國“紅極一時”。

村莊

16個村委會:東哈爾套、西哈爾套、梨樹溝、敖漢、新發、腰興隆、柳樹、南平安地、東風、黑龍山、黃花山、富有、許家、大朝陽溝、前兩家子、後兩家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