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哈桑·迪羅曾自封為“伊斯蘭教國運動”在聯合國的“大使”,迪羅曾流亡瑞典近30年,於2008年10月回到印度尼西亞國內養病。迪羅從1976年年底開始,發起“自由亞齊運動”,擔任該組織領導人。
哈桑·迪羅出生於1930年9月4日,據說是亞齊抗荷英雄東古·齊克·蒂·迪羅(Teungku Chik di Tiro)的後人。1953年亞齊地區參與伊斯蘭教國運動時,哈桑·迪羅正在駐聯合國的印尼使團工作。在亞齊地方叛亂領導人的支持下,他成為伊斯蘭教國運動駐聯合國大使。由於他的努力,曾使伊斯蘭教國運動在困難時期獲得了一些軍事物資。
叛亂失敗後,他留在美國並獲得了法學博士,與美國、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許多大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商業合作關係。雖然長期生活在國外,但哈桑·迪羅始終關注亞齊地區的發展變化。1976年,他重返亞齊,建立“自由亞齊運動”組織,開展游擊鬥爭。1979年第一次運動失敗後,他流亡瑞典至今。 2010年6月3日,哈桑·迪羅去世,時年85歲。
政治主張
亞齊(Aceh)是印度尼西亞最西部的一個省,“自由亞齊運動”組織以資源分配不均和宗教文化差異為理由,與印度尼西亞中央政府進行武裝對抗,並要求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
長期以來,印度尼西亞歷屆政府都堅決反對亞齊獨立,並對其武裝進行軍事打擊。
2000年時印度尼西亞政府曾與“自由亞齊運動”簽訂了停火協定,但好景不長,1年後,因多次談判未果,停火協定也沒有得到執行,政府宣布“自由亞齊運動”為分離主義組織,誓言對其採取行動。
在2003年,印度尼西亞軍方展開了近30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經過1年多的空中和地面打擊,“自由亞齊運動”組織勢力被嚴重削弱。
2004年12月,由於印度尼西亞發生地震、海嘯等災難,政府與“自由亞齊運動”領導人談判,雙方達成了停火協定,全力救災。
2005年,政府與該組織進行了數輪和談,雙方立場逐漸接近,到當年年底,多方證實,“自由亞齊運動”已經完成了解除自身武裝的工作。
2006年,印尼通過的《亞齊自治法》賦予亞齊更多的自治權,並規定之前的分離主義者也可以組建政黨參與政治進程,表明該問題獲得最終解決。
概括來說,哈桑·迪羅的分離主義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強調亞齊民族的歷史榮譽感和建立獨立國家的合法性。哈桑·迪羅反覆指出,“當荷蘭在1873年向亞齊宣戰時”,亞齊早已是一個獨立的民族,擁有自己的國家,“遍及整個蘇門答臘的主權已經被廣泛和正式地承認屬於亞齊”。亞齊戰爭是兩個國家——荷蘭與亞齊王國——之間的戰爭。基於這樣的歷史,“……二戰後,整個蘇門答臘應該歸還亞齊政權,自動恢復獨立。”
另外,哈桑·迪羅在其著作中,大量描述了亞齊人民不屈不撓的抗荷鬥爭過程,指出亞齊民族視獨立為最重要,現在的亞齊人也應該繼承這種民族傳統,為自己的獨立而鬥爭。
其次,否認“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合法性。哈桑·迪羅認為,從歷史上看,印尼不是一個自然的地理整體,儘管各島曾經被同一個殖民宗主國統治,但是爪哇和外島地區沒有歷史的聯繫,各部分之間缺少“共同的命運感”。 而且,二戰後荷蘭殖民者把“印尼”轉移給爪哇統治者並沒有得到其他地區和民族的同意。根據國際法和聯合國的有關章程,這種“轉移”是非法的,成立的印尼共和國也是非法的。
不僅如此,在“印尼”的名義下,爪哇人對其他民族實行“新的殖民統治”。在政治方面,爪哇人控制著印尼的政治,少數在政府中的非爪哇人也只是一種宣傳工具而已,為的是製造外島人在行政機構中沒有完全被剝奪權力的假象。在經濟方面,在所謂的“發展原則”的指導下,亞齊自然資源的開發只是為爪哇的利益服務,爪哇人利用軍隊維持對外島的控制,並且通過大量的爪哇移民確保對亞齊長久的控制。所以,如果說亞齊民族是這個國家的成員之一,並沒有享受到公正的待遇。爪哇人的統治是非法的,是新的殖民者,正在摧毀亞齊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傳統。
第三,主張亞齊脫離爪哇人的“殖民統治”,建立獨立的國家。基於亞齊作為獨立國家長期存在的歷史以及“印尼共和國”的非法性,哈桑·迪羅指出,所有的亞齊人應該爭取獨立,確保亞齊——蘇門答臘人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亞齊——蘇門答臘”政權不僅包括亞齊民族,而且包括所有“希望蘇門答臘是蘇門答臘人的蘇門答臘”、拒絕“爪哇殖民主義統治”的蘇門答臘島上的各個民族。他的計畫是要建立一個瑞士類型的自由聯邦,使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政權(在地位上與亞齊平等),能夠選擇自己的政府形式。
關於運動的性質問題,哈桑·迪羅在公開發表的日記《自由的代價》(the Prcie of Freedom, the Unfinished Diary)一書中,大量闡述了運動的宗教性質,認為亞齊的政權與伊斯蘭教是無法分割的,獨立鬥爭是為真主和阿拉所戰。但是從整個著作的行文中可以看出,有些內容是在80年代補充的。
另外,一些學者在分析自由亞齊運動第一次失敗的原因時指出,哈桑迪羅最初並不想公開提出建立伊斯蘭教政權的主張,目的在於更多的爭取西方國家的支持,而正因為如此卻失去了亞齊當地人民的支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從80年代以後,哈桑·迪羅明確提出建立一個獨立的、伊斯蘭教性質的亞齊政權。
對於哈桑·迪羅的政治主張,參考有關學者的分析:
第一、“亞齊——蘇門答臘”的觀點存在根本性的錯誤。哈桑·迪羅關於亞齊疆域的概念更多的是指在17世紀初伊斯坎達爾·慕達(Iskandar Muda)蘇丹統治時的狀況。事實上,到18世紀中期荷蘭入侵時,亞齊王國的統治範圍已經縮到蘇門答臘島的東部沿海,而不是整個蘇門答臘。而且,亞齊擴張時期的殘酷程度與“爪哇人的印尼”不相上下。因此哈桑·迪羅宣稱亞齊人統治蘇門答臘的權力與1949年後荷蘭把蘇門答臘轉讓給“爪哇人的印尼”同樣是不公正的。
第二、就印尼共和國合法性的問題,哈桑·迪羅無法對亞齊烏里瑪在1945年10月的宣言做出合理的解釋。這個宣言明確將亞齊帶入到印尼的獨立鬥爭當中。他對非爪哇人希望成為新的國家的一部分的願望的簡單解釋是:他們缺乏政治意識,結果被“爪哇殖民者欺騙”。
開發中國家的現代民族概念,多數形成於反殖民運動的過程中,不可否認亞齊是一個獨立的民族,但並非每一個民族都必然要相應的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從歷史上看,統一的印度尼西亞民族的概念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印尼民族解放運動的過程中,亞齊地區參與了這一運動,對現代印度尼西亞的民族和國家觀念具有認同感,尤其在40年代印尼共和國抗荷戰爭時期,亞齊人民給予了中央以積極的支持。因此當共和國成立時,亞齊理所當然地成為新生的共和國的一部分。在建國初期,亞齊地區完全是自願接受中央領導,並不象哈桑·迪羅所說的,亞齊是被動地被荷蘭舊殖民者轉讓給“爪哇新殖民者”的。
去世
2010年6月3日,一度爭取獨立的印度尼西亞分離主義組織“自由亞齊運動”創始人哈桑·迪羅(Hasan di Tiro)去世,時年85歲。
因身患重病,“自由亞齊運動”組織的創始人迪羅已經在印度尼西亞西部蘇門答臘島的一家醫院加護病房內度過了2周的時間。一名發言人說,迪羅於當地時間2010年6月3日中午12時20分左右不治身亡。
反政府人士迪羅曾流亡瑞典近30年,於2008年10月回到印度尼西亞國內養病。
迪羅從1976年年底開始,發起“自由亞齊運動”,擔任該組織領導人。亞齊(Aceh)是印度尼西亞最西部的一個省,該組織以資源分配不均和宗教文化差異為理由,與印度尼西亞中央政府進行武裝對抗,並要求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長期以來,印度尼西亞歷屆政府都堅決反對亞齊獨立,並對其武裝進行軍事打擊。
2000年時印度尼西亞政府曾與“自由亞齊運動”簽訂了停火協定,但好景不長,1年後,因多次談判未果,停火協定也沒有得到執行,政府宣布“自由亞齊運動”為分離主義組織,誓言對其採取行動。在2003年,印度尼西亞軍方展開了近30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經過1年多的空中和地面打擊,“自由亞齊運動”組織勢力被嚴重削弱。
2004年12月,由於印度尼西亞發生地震、海嘯等災難,政府與“自由亞齊運動”領導人談判,雙方達成了停火協定,全力救災。2005年政府與該組織進行了數輪和談,雙方立場逐漸接近,到當年年底,多方證實,“自由亞齊運動”已經完成了解除自身武裝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