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哈巴涅拉(Habanera)是一種舞曲,它的原意是“哈瓦那的”,系起源於非洲黑人的民間舞,中速、2/4拍,第一拍帶有附點,弱起的節拍和切分音、附點音符的大量套用給人以一種搖曳的感覺,它的曲調徐緩,並略帶纏綿之情。比才歌劇《卡門》第一幕女主角所唱《愛情像自由的小鳥》是一首用哈巴涅拉寫成的歌曲。卡門所唱的哈巴涅拉《愛情像自由的小鳥》,是表現卡門性格的一首歌曲。唱詞是卡門愛情觀念的自我表白。作為一個倔強的吉普賽人,卡門寧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不願讓她的愛情自由受到約束。它通過連續向下滑行樂句的不斷反覆,調性游移於大小調間(d小調轉F大調),以及旋律始終在中低音區的八度內徘徊等特徵,表現了卡門熱情奔放、魅力誘人的形象。
根據現在許多音樂辭書所載,都說哈巴涅拉舞曲起源於古巴,19世紀流傳到西班牙,然後在西班牙有很大發展,而且廣泛流傳到歐洲各國,在法國也引起很多作曲家的興趣。但有一部音樂辭書記載,它考據到哈巴涅拉舞曲其實是最早起源於非洲,是非洲黑人的一種民間舞蹈,大概在16、17世紀時才傳到古巴,我想這個說法也有可能,不過起源於古巴是比較多的說法,至於起源於非洲只能作“有此一說”就是了。
哈巴涅拉舞曲是一種兩拍子舞曲,速度不快不慢,第一拍多數有附點節奏,或者是切分節奏。在以前的《老梁談音樂》專欄節目裡,我曾經介紹過比才的歌劇《卡門》里那首著名的《哈巴涅拉》,不過是由人聲來唱的。有的音樂辭書說這首歌曲原來是19世紀僑居古巴的西班牙作曲家依拉迪亞所創作,原名叫《阿列格里托》,後來被比才加以改編,成了《卡門》里最受人歡迎的歌曲。
流傳
西班牙作曲家薩拉薩蒂也寫過一首《哈巴涅拉》,本來是小提琴獨奏曲,不在這個《怎樣欣賞交響音樂》的範圍內,但這首樂曲是由樂隊伴奏的(也有人改編為鋼琴伴奏),為了領略到西班牙作曲家筆下的哈巴涅拉舞曲,不妨把它作為管弦樂曲來欣賞。哈巴涅拉舞曲傳到法國之後,似乎很受法國作曲家的喜愛,像聖·桑、拉威爾和夏比里埃都寫過這種舞曲,而且非常有名。拉威爾是19世紀法國印象樂派的作曲家,他媽媽是西班牙巴斯克族人,而且拉威爾出生的地方靠近西班牙,他對西班牙的民間音樂非常熟悉,因此他寫了很多西班牙題材的音樂作品,他的《哈巴涅拉舞曲》出自《西班牙狂想曲》的第三樂章,又是另外一種面目,它寫得相當精練,但篇幅較為長大的哈巴涅拉舞曲有時也會引人入勝,例如法國作曲家聖·桑那首小提琴獨奏曲,就在瀟灑的哈巴涅拉節奏之中,發揮了像唱歌那樣的曲調,既甜美又酣暢,既細膩又清澈如水,有時又表現真摯的感情,有時又充滿憂傷的情緒。總之它所表達的感情是複雜的、豐富的,需要仔細體味,加上樂隊伴奏配合得水乳交融,渾然一體,所以把這首樂曲列為交響音樂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