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體。
性味
味甘、鹹,性涼。
歸經
歸肺、腎經。
功效
補肺滋腎,利水消腫。
主治
用於虛勞咳嗽,小兒疳積,水腫腹脹,瘡癰腫毒。
相關配伍
1、治疳積,虛損,水腫,腹脹:田雞1-2隻。煮熟或炙熟食之 。(《內蒙古中草藥》)
2、治瘡癰腫毒:田雞1隻,蒼耳6g。共搗爛敷之。(《內蒙古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燉食,1-3個。外用:適量,搗敷。
禁忌
痰濕咳嗽及便溏者忌用。
採集加工
於白露節前後捕捉。捕得雄蛙後即剖腹去內臟,洗淨,掛起風乾或曬乾;若捕得雌蛙,先取出輸卵管,再除去其它內臟,然後曬乾。
形態特徵
1、中國林蛙:雌蛙體長71-90毫米,雄蛙較小;頭較扁平,頭長寬相等或略寬;吻端鈍圓,略突出於下頜,吻棱較明顯;鼻孔位於吻眼之間,鼻間距大於眼間距而與上眼瞼等寬;鼓膜顯著,明顯大於眼徑之半,犁骨齒兩短斜行,位於內鼻孔內側,前肢較短壯,指端圓,指較細長,指長順序3,1,4,2,第1,3指幾等長;關節下瘤,指基下瘤及內外掌突均較顯著。後肢長。脛跗關節前達眼或略超過,左右跟部明顯重迭,脛長超過體長之半,足與脛等長或略長;趾端鈍圓;趾細長,第3,5趾達第4趾的第2,3關節下瘤之中部,蹼發達,除第4趾外,其餘各趾的蹼多少至趾端而蹼緣缺刻較大,外側跖間具蹼而不發達;關節下瘤小而明顯,內跖突窄長,外跖突小而圓。皮膚上細小痣粒頗多,口角後端頜腺十分明顯,背側褶在顳部不平直而成曲折狀,在鼓膜上方側褶略斜向外側,隨即又折向中線,再向後延伸達胯部;兩側褶間有少數分散的疣粒,在肩部有排成“人”形者;腹麵皮膚光滑。跖褶2。兩眼間深色橫紋及鼓膜處三角斑清晰,背面與體側有分散的黑斑點,一般都在疣粒上;四肢橫斑清晰;腹面灰色斑點頗多,有的甚至自咽至腹後端都有斑紋。雄蛙前肢較粗壯,第1指上灰色婚墊極發達;有1對咽側下內聲囊。
2、黑龍江林蛙:雄性體長63-66毫米,雌性比雄性略大;頭較扁平。頭長寬幾相等;吻端尖圓,稍突出於下頜;吻棱較明顯,頰部向外側傾斜,鼻孔位於眼吻之間,眼間距小於鼻間距,而與上眼瞼等寬;鼓膜顯著,大於眼徑之半;犁骨齒橢圓形,位於內鼻孔內後方。前肢短壯,指端圓;指較細長,指長順序3,1,4,2;關節下瘤顯著,內外掌突均顯著。後肢短,脛跗關節前達肩部,脛短,左右跟部稍重迭,足長於脛,趾端鈍圓而略尖;蹼發達,除第5趾外,其餘各趾的蹼雖未達指端,而蹼緣的缺刻不深;外側跖間蹼幾達基部,第5趾外側無緣膜;關節下瘤顯著而小,內跖突較細長;外跖突圓小或無。皮膚粗糙;背側褶不平直;兩側褶間有分散的疣或長或圓,大致成行排列;後部的疣多而小,一般不成行;體側、腹部兩側及後肢背面有許多小疣。雄性皮膚則較光滑;口角後端有一顯著的頜腺;跗褶2,頗顯著。腹面一般光滑,僅腹側及腹後端有刺粒。顏色變異頗大。腹面有紅色與深灰色花斑。
生長環境
1、中國林蛙:生於陰濕的山坡樹叢中,離水體較遠,9月底至次年3月營水棲生活。在嚴寒的冬季它們都成群的聚集在河水深處的大石塊下進行冬眠。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江蘇、四川、西藏等地。
2、黑龍江林蛙:生於潮濕的林蔭樹叢。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性狀鑑別
乾燥的哈士蟆,全身僵直,有紫褐色斑點,腹部黃白色,微帶紅色,腹中空虛,後肢腹面常呈淡紅色。肉質乾枯,體輕鬆,氣腥。以體大,腹面色澤黃紅,身乾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