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徹·馬丁

內容介紹

本書作者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故事所依託的背景是二戰期間:馬丁是英國海軍的一名低級軍官,心理變態,為人陰險無恥。作戰期間,馬丁落水,恍惚間似乎被海浪衝到了一塊礁石上。他以驚人的求生欲望和極端自私的邪惡本性與死亡抗爭。小說在這種善與惡、生與死、真實與虛幻的周旋中逐步推進,直到故事接近尾聲,作者才提示:馬丁在礁石上備受折磨的過程,實際上只是一個罪惡的靈魂在煉獄中所應受的磨難。在小說中,戈爾丁的筆觸上天入地,文字詭異奇特,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

作者介紹

威廉·戈爾丁(William Golding, 1911~1994)英國小說家。生於英格蘭康沃爾郡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小愛好文學。1930年遵父命入牛津大學學習自然科學,兩年後轉攻文學。1934年發表了處女作——一本包括29首小詩的詩集(麥克米倫當代詩叢之一)。1935年畢業於牛津大學,獲文學士學位,此後在一家小劇團里當過編導和演員。 194o年參加皇家海軍,親身投入了當時的戰爭。 1945年退役,到學校教授英國文學,並堅持業餘寫作。1954年發表了長篇小說《蠅王》,獲得巨大的聲譽。1955年成為皇家文學會成員。1961年獲牛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辭去教職,專門從事寫作。
戈爾丁是個多產作家,繼《蠅王》之後,他發表的長篇小說有《繼承者》(1955)、《品徹·馬丁)(1956)、《自由墮落》(1959)、《塔尖》(1964)、《金字塔》(1967)、《看得見的黑暗》(1979)、《航程祭典》(1980)、《紙人》(1984)、《近方位)(1987)、《巧語》(1995)等。其中《航行祭典》獲布克·麥克內爾圖書獎。此外,他還寫過劇本、散文和短篇小說,並於1982 年出版了文學評論集《活動的靶子》。
戈爾丁在西方被稱為“寓言編撰家”,他運用現實主義的敘述方法編寫寓言神話,承襲西方倫理學的傳統,著力表現“人心的黑暗”這一主題,表現出作家對人類未來的關切。由於他的小說“具有清晰的現實主義敘述技巧以及虛構故事的多樣性與普遍性,闡述了今日世界人類的狀況”,198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