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竹節樹(廣東)鵝腎木、鵝唇木(廣東),竹球、氣管木、山竹公、山竹犁(廣東海南)
形態特徵
喬木,高7-10米,胸徑20-25厘米,基部有時具板狀支柱根;樹皮光滑,很少具裂紋,灰褐色。葉形變化很大,矩圓形、橢圓形至倒披針形或近圓形,頂端短漸尖或鈍尖,基部楔形,全緣,稀具鋸齒;葉柄長6-8毫米,粗而扁。花序腋生,有長8-12毫米的總花梗,分枝短,每一分枝有花2-5朵,有時退化為1朵;花小,基部有淺碟狀的小苞片;花萼6-7裂,稀5或8裂,鐘形,長3-4毫米,裂片三角形,短尖;花瓣白色,近圓形,連柄長l.8-2毫米,寬1.5-1.8毫米,邊緣撕裂狀;雄蕊長短不一;柱頭盤狀,4-8淺裂。果實近球形,直徑4-5毫米,頂端冠以短三角形萼齒。花期冬季至次年春季,果期春夏季。
樹皮:厚1.0~1.5厘米,質硬脆,不易剝離。外皮灰白至灰褐色;具有不規則小龜裂紋。內皮紅褐色;韌皮纖維較發達;石細胞發達,大顆粒狀及層片狀排列。橫斷面: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紅褐色帶橘黃。邊材黃白色至淺黃色,寬6~10厘米。生長輪不明顯。巨觀構造:散孔材。管孔放大鏡下明顯,少,大小中等;主為單管孔,少數斜列復管孔(2~3個);具侵填體。軸向帶狀,長翼狀及聚翼狀。木射線略密,分寬窄兩類:窄者放大鏡下可見,多而甚窄。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1000米的常綠闊葉林密林中。
分布範圍
產廣東、廣西及沿海島嶼;生於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叢或山谷雜木林中,有時村落附近也有生長。分布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北部。模式標本采自越南。
產自滇西南、景東、鳳慶、思茅、西雙版納等地,我國廣東台山沿海比較多、廣西亦有。此外,從馬達加斯加經印度,緬甸,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至澳大利亞北部均有分布。
栽培技術
1. 種子採集和貯藏果實在台山市石橋林區4~5月成熟,成熟果實呈淺紅色,即可採集.據廣東省石橋春豐園林珍貴樹種植基地的科研工作人員採集種子時調查10年以上生母樹產果量15~ 18 kg,出種率一般為25.8% .因為果實的成熟果不一至所以採集比較難,皮和果肉富含糖份多,易遭病菌為害.固此,採回的果實,應及時除去果皮和果肉,將種子洗淨風乾.即采播種的作法;也可以置於陰涼通風處,可貯藏2個月後播種.
2. 種子播種後15~20 d發芽出土.發芽率可達82-87% 以上.苗高10 cm左右,有4真葉時的苗可移入營養袋中培育.幼苗每隔l0~2Od施一次稀薄氮肥水肥.苗高60-100cm 可出圃造林,按株行距2.5 m×2.5m或2.0 m×2.0m或1.5 m×1.5m移植培育綠化大苗,每畝110株左右。
主要價值
本種生長較慢,偏陽性,對土壤要求不苛,在岩石裸露的溪傍也能生長正常。木材質硬而重,紋理交錯,結構頗粗,心材大,暗紅棕色而帶黃,邊材色淡而帶紅,有光澤,色調不鮮明,乾燥後容易開裂,不甚耐腐,可作樂器、飾木、門窗、器具等。
觀賞套用及功能:
木材邊材淡黃白色,心材淡紅色,堅固,有光澤,紋理細緻,易施工,是家具、裝飾雕刻和小建築物的良好用材,果可食;樹皮供藥用,可治瘧疾。是理想的園林新優觀賞和良好抗污染珍貴樹種。乾直葉密,常年亮綠,樹形美麗,發芽多,生長快,耐熱、耐旱、耐瘠、耐風、耐陰、抗污染、易移植,在長期污染環境中能較正常生長和自然繁殖。廣東省石橋春豐園林珍貴樹種植基地的工作人員在考察一處被嚴重污染的樹林時,意外地發現了這次劫難中死裡逃生的惟一樹種——竹節樹。抗污染樹種,也開始引起林所科基地研人員的濃厚興趣。不僅可以在嚴重污染條件下成活,還能夠適應惡劣的土壤環境,並達到淨化環境的目的。竹節樹因此而被譽為“綠色金剛”
功效分類:解毒斂瘡藥
藥材基源:為紅樹科植物竹節樹的果實。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