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陽書院

清末廢科舉,興學校,和陽書院也隨之停辦。 余既治和之十有二年,始能舉和陽書院而修建之。 今遲之十二年之久,始仍和陽書院之舊名,而新建之甫修而旋去,和人士其必有諒我矣。

和陽書院簡介

清初,很重視書院教育,康熙十七年(1678年),順德府南和知縣葉青藜(山東歷城人)創建和陽書院,書院位於縣城西街太僕寺行署。乾隆十四年(1749年),知縣周章煥重修和陽書院,書院改建於原御史行台(東察院)舊址。新建講堂五間,東、西學舍各三間,書院大門一間,及前房十間。和陽書院的建立,為南和諸生秀才、士人學子提供了讀書的場所。和陽書院主要功能是:由南和主管教育的教諭、訓導等官員,招收本縣科舉應考的廩生、生員(秀才),延聘縣內舉人、貢生講學其間。採用集眾講解、相互問答、個人鑽研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研習儒家的經書典籍為主;並在教諭訓導的輔導下,學寫應試八股文、試帖詩。學院實際成為學子準備科舉考試的預備班。
此外,和陽書院也是南和文人墨客聚會的場所。光緒十七年(1891年),南和知縣王立勛在和陽書院成立“登瀛閣詩社”,以供南和文人學士定期聚會,在此作詩填詞,吟風詠月,切磋學問。和陽書院在歷史上為南和教育發展,培育人才,昌盛文風起到過積極作用。清末廢科舉,興學校,和陽書院也隨之停辦。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知縣毛隆光在和陽書院建立南和縣第一高等國小堂,1912年民國建立,改名為南和第一高級國小校,直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南和第一高級國小被迫停辦。從康熙十七年創建和陽書院,到1937年第一高級國小停辦,歷時共259年。

和陽書院碑記

南和知縣周章煥重建和陽書院碑記
余既治和之十有二年,始能舉和陽書院而修建之。蓋自余蒞臨之初,水旱相仍,民多失業,必求有以安全之,而後可及於學舍也。比年來時和歲稔,己巳夏四月,乃尋其舊基,而昔之所謂書院者,在縣治西,舊為太僕寺行署,今已作倉庫,不可更矣。爰進邑之紳士而興之謀,僉謂治東不數武,昔為御史行台,今雖傾廢,而地勢闊敞,遺址可尋,尚有堂五楹,葺之可復完好。就地肇建,實為允宜。於是鳩匠庀材,募工赴役,罔弗應者。經始於孟夏中浣,迄十一月上旬,講堂五楹,東、西學舍各三楹,大門、前房十一楹,先後告成。施以丹堊,仍顏其額曰“和陽書院”。靡金六百兩,米百斛。延師就館,招諸生肄業其內,捐置束金,籌畫膏火,規模粗備。又將增減前廳門垣物料已儲,適余調任吳川,事未及竟而去。余於和人士,不能不惓惓於懷也。余以譾劣之才,蒞茲十有餘年,民心其果孚歟?政事其果協歟?上意其果宣而愧之也,若夫盡此心,斯盡此職,則又余朝夕敏遑,而不敢少懈者焉。今遲之十二年之久,始仍和陽書院之舊名,而新建之甫修而旋去,和人士其必有諒我矣。後之人踵而行之,將見人文蔚起。楨幹王國,儲棟樑之選者,端在於是。余雖去,而夢魂猶依依於此也。故直書其情而記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