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提出,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認識的新發展。它表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總布局已經由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族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三位一體,提升為包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內的四位一體。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認識上的一大飛躍。
十六屆四中會會《決會》中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提出,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認識的新發展。它表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布局已經由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三位一體,提升為包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內的四位一體。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認識上的一大飛躍。和諧社會心嚮往之,問題是如何建設和諧社會。
作者簡介
鄧偉志,出生於1938年,安徽簫縣人。1960年大學畢業後,先後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華東局政治研究室、中國大百科全書上海分社從事理論研究。現為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上海市社會學會會長、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常委。曾到100餘家工廠勞動,併到家過20多個少數民族地區、50多個鄉鎮社會調查。著有《我的家庭觀》、《我的社會觀》、《鄧偉志雜文集》等20餘部書。多次赴歐、美、日、澳講學。
目錄
一、概論
和諧社會十二條
論“和諧社會”
如何建設和諧社會
建設和諧社會的要點
科學發展觀是建設的代數學
二、調整階層關係,縮小貧富差距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當務之急
窮與富
有沒有“弱勢群體”的爭論可以休矣
土地所有制仍是農民問題的牛鼻子
取消農業稅的歷史意義
要善待乞丐
三、社會保障體系是和諧社會的起碼保障
繼續推時社會保障事業
慈善與和諧社會
四、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
鄧小平的“兩手抓”
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
五、發達的社會事業是和諧社會的載體
上海市社會事業發展的一條思路
教育社會學的前沿問題
科技與文化合璧的戰略透視
關於社會風險預警機制的思考
六、密如蛛網是社會組織是和諧社會的脈絡
中國社團發展的八大趨勢
學會的發展大有空間
七、文化認同是和諧社會的靈魂
簡論民族精神
論貨幣對社會的二重性
提倡一個“善”字
愛民與和諧
八、和諧社會應當是公民社會
加強對政治文明的研究
構建一個可親、可信、可靠的電子政府框架
從社會學角度看政法文化的建設與培育
“組合競選”的四層面改造
政黨文化與社區文化的融合
九、宜人的自然界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弘揚環境倫理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