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周汝誼,字賈生,上海縣籍,隨其父明琮遷居嘉定縣。明琮為諸生,後入國子監深造。明琮的兄弟,仍留居上海縣,其中有名明琳者,字鳴之,系萬曆三十七年(1610)舉人,一度出任長洲縣(今屬蘇州市)教諭。
人物生平
周汝誼於崇禎六年(1633)中舉人,但在此後的九年內科場蹭蹬,崇禎七年甲戌科、十年丁丑科、十三年庚辰科的會試,均名落孫山。直至崇禎十五年,因國家內憂外患,朝廷控制力江河日下,急需人才維持政權穩定,故特增開一科,取士二百六十三人,不分一二三甲,通賜特用進士出身,周氏亦榮列其中。
登科不久,周汝誼即出任興國州(治在今湖北當陽縣,轄今黃石、陽新、通山、大冶等縣市)知州,從五品。明代新科進士,除一甲三人、二甲前幾名外,大多數授予正七品、從七品甚至正八品之職,或為知縣,或為州府推官、或為行人司行人等,直接授知州者非常罕見。由此可知,是科雖不分甲次,通賜進士出身,顯然是為了顯示皇恩浩蕩,一視同仁,鼓勵新科進士為朱明王朝效命,但朝廷和吏部必然另有一套考察人才賢愚優劣的標準,而周汝誼很可能在考察中表現十分優異,否則不可能被委以如此重任,一出道便擔任地方大員。
然而,就在周汝誼步入仕途後的第三年,其所效力的朱明王朝就在與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及滿清鐵騎先後交鋒後逐步土崩瓦解了。時逢亂世,任職時間又比較短暫,估計周氏在興國知州任上很難有出色的作為。清朝歷次纂修的《嘉定縣誌》、《上海縣誌》、《興國州志》對其出仕之後的事跡均隻字未提,也是對這一點的最好證明。
作品相關
周汝誼生前以文學名,尤長於詩,曾有《丹崖詩稿》行世,今已佚,同治《上海縣誌》、光緒《嘉定縣誌》均存其目。其中,前者還綴有後人的考證和評價。
姚宏緒云:丹崖才名蓋世,《楚吟》、《越吟》、《湖上草》諸刻已散失。曹諤廷以《丹崖詩稿》之《台澇吟》、《雁字詩》寄示,其間篇目零亂,不盡甲申前作也。
由此可知,周氏號丹崖,曾遊歷楚、越等地,並刊有《楚吟》、《越吟》、《湖上草》等詩集。甲申(1644)後尚有詩篇問世,說明他在明亡後的一段時間內仍然在世。
其他資料
周汝誼墓死後葬於上海縣三林鄉,在二十四保黃淄漊西。民國年間纂修的《三林鄉志》中尚有記載,大約那時他的冢墓還有明確的地面標誌。
其女周厘生,幼承庭訓,亦善吟詠,當世推為才女,曾有《搴蘭閣小詠》前後二集流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