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掄園

周掄園

周掄園(1899-1988)是河北大名府人,早年考取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受教於蕭謙中、蕭俊賢、齊白石等名師,和王雪濤、趙望雲、劉開渠、李苦禪、雷圭元等同學,畢業後應蔡元培之邀留校任教,與徐悲鴻、齊白石、黃賓虹等同事。 周掄園的繪畫早年深得古法,格多高妙;中年率先寫生,力創國畫新境界;晚年將“積墨”“潑墨”相參,蒼茫沉凝,氣勢磅礴。1951年他深入四川林區和鐵路工地寫生,早於張仃、李可染、傅抱石等藝術家著名的“寫生之旅”,其作品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呈現了國畫發展的新面貌。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周掄園 周掄園

字岫生(1899.6-1988.3)。河北大名府人,漢族。出身於書香世家,自幼染翰臨池 。1916年入河北邢台師範學校,後留校任美術教師 。1924年入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後受蔡元培之聘留校任教 。

抗日戰爭後定居成都,先後在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四川南虹藝專科學校、成都工藝美術學樣任教和從事國畫創作,七十年代後聘為四川省詩書畫院及成都畫院畫師、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四川分會理事,成都美協顧問 。擅山水,精於水墨,筆墨淋漓渾厚,意境深遠清雅;亦善重彩,清健絢麗,畫面賞心悅目。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及省、市美術作品展覽,並被選送英國、法國、美國、西德等國展出,為博物館、藝術館收藏 。早年主要受蕭俊賢、蕭謙中影響 。

二、三十年代在京任教期間,曾舉辦數次個展,1988年8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四川分會等單位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周掄園山水畫展”,著述有《山水基本畫法》,出版《周掄園畫輯》等 。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四川分會理事,成都市美術家協會顧問,成都畫院畫師 。作品《杜甫詩意畫》、《巫峽》、《秋山行旅》均藏中國美術館 。

作品集錦一 作品集錦一

6月8日生於河北大名縣前現城村,世代書香之家。祖父為清代舉人,父謂 亭午,門牆桃李,稱慕鄉里。母葉氏。同胞共五人,長兄震元,讀書務農;次兄平元,為教師;有姊二。先生為第三子,父親取名掄元,意為高中狀元。

七至十四歲,夏秋幫農活,拾柴割草,冬春讀書識字。並時常翻閱家中收藏之書畫,習之畫之。

1914—1915

邊學習邊幫父親教學生。除幹些農活外,更喜染翰臨池,相傳所畫之貓可避鼠。曾為戊戌變法之趙累曾撰寫的碑文中有:“登泰山而號曙光,眾方沉酣於暗陬,其笑之狂也何嗟疑”。一時爭相傳頌。

作品集錦二 作品集錦二

畢業於縣立高小。

考入河北邢台師範學校,開始了系統的學習。

1921—1923

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河北邢台師範學校,留校任美術教員。

考取國立北平藝專(後改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師從蕭謙中,蕭厔泉二位先生習國畫山水,此間刻苦並大量臨摹故宮藏畫,假期常去太行山中寫生,體驗生活。

曾加入李大釗先生組織的“新燕社”的活動。

因埋頭苦學和研究山水畫,晝夜用功,進步極大。

一窮學生,在北平讀書,非常艱苦,經人介紹,寒暑假去到香山慈幼院(熊希齡創辦)代課,掙取生活學習費用。

與之同學的有:劉開渠,王雪濤,李苦禪,趙望雲,李有行等。

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應蔡元培先生之聘留校任教。同時在校任教的有徐悲鴻,齊白石,黃賓虹等。這幾年,舉辦個人畫展多次,大量清新高雅的的作品發表於晨報《星期畫刊》。《湖社》和《藝林》雜誌時常有介紹先生的文章和作品登載。出版有《周掄園畫輯》,由二位蕭先生作序和題寫封面。蕭厔泉先生贈詩一首:“新知早識西來意,舊學爭傳吾道難。造化在心師在手,香光禪解我同參。畫史千秋家法在,幾人後起越前賢。良工九折頭陀行,始覺拈花一粲然”。此時先生已名滿京華。

現有代表作:《周掄園山水畫冊頁》兩冊十六幅。

作品集錦四 作品集錦四

盧溝橋事變發生,絕不當亡國奴,歷盡艱辛,攜妻子逃難來到四川。在涪陵鄉

輾轉來到成都時,途經嘉定(今樂山),慘遭日寇飛機大轟炸,行囊盡毀於戰火。妻因國患家難而精神失常,子女幼小,舉目無親,秋風蕭瑟而身尚單衣,流離之苦無言可表。此時仍有作品問世。

任教於成都南虹藝專。此間由地下黨鄭伯英(解放後才知曉)於詩婢家舉辦個人畫展多次。也在春熙路的青年會,少城公園的四川美協展廳舉辦多次個展,並加入當時的四川美協。積極參與入川的愛國知識分子的活動,還將五十幅作品捐於河北水災賑災。此間作品如《白山黑水》,《南歸雁群》,《輕舟已過萬重山》等無不表達愛國思緒,深感亡國之痛。

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為首批會員,(入會日期,1951年1月18日,簽證人,華君武)。

解放後生活的安定,由省文聯美工室領導,多次赴灌縣和青城山寫生,作品反映了新中國大好河山的風貌。《青城》,《都江堰》為此時之代表作。

創作不斷,持續到灌縣,青城和成都郊區寫生。《都江

四川省第一屆國畫展覽會,《青城天下幽》入選展出。

作品集錦六 作品集錦六

第一屆全國國畫展覽會,《都江堰》入 選展出。

多有畫作問世,《杜甫詩意》,《柳鵝》等為此時代表作。

第二屆全國國畫展覽會,《青城》入選展出。

五月調成都第二師範學校任教。

七月,由文聯公費到川西林區米亞羅寫生,為時一之行,為先生藝術的重大轉折點。寫生歸來,思想為之豁然開朗,作品面貌煥然一新,為國畫界邁向現實主義第一步的開拓者,成功地創作了高峻濃郁的川西山地,莽莽的原始森林,絢麗的草地,晶瑩的雪山,宏偉的成阿公路,艱險的林場設施,藏族同胞,氂牛,伐木工人,汽車,帳篷等,為山水畫開闢了嶄新的領域。

主要作品有:《川西原始森林》,《成阿道上》,《山溝流送》,《鷓鴣山》,《川西林區收漂放排》等。

西南第一屆國畫展覽會,《鷓鴣山》,《川西原始森林》,入選展出。

作品集錦五 作品集錦五

《四川文學》封面載《來到農村的 第一天》。

西南第二屆國畫展覽會,《灌縣都江寶瓶口》,《青城天下幽》,《青城天然圖畫》入選展出。

四川第二屆國畫展覽會,《四十年的願望》,《都江堰》,《青城天然圖畫》,《青城天下幽》入選展出。

《四川文學》插頁載《山溝流送》。

《草地》十月號封面載《成阿道上》。

二月調十五中任教。

作品集錦八 作品集錦八

十二月參加由省長李大章帶隊的寶成鐵路通車典禮參觀團,沿途創作了大量的寫生 稿和作品,描繪了高山低頭,河水讓路的奇蹟,鐵道蜿蜒,橋隧相連,火

車吐著白霧出沒其間,猶如蛟龍時隱時現,峰巒橫雲,美不勝收。作品完美地解決了自然景物與畫面主題的關係,創作出一大批歌頌現實生活的新山水畫。《人民日報》,《四川日報》刊登多幅寶成鐵路沿途創作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火車通過雁門山區第一號隧道》,《秦嶺山區》,《寶成線上明月峽》《秦嶺飛渡》等。

一月一日《四川日報》刊登《火車通過雁門山區第一號隧道》。

一月二日《四川日報》刊登《秦嶺山區》。

一月一日《成都日報》刊登《秦嶺觀音山隧道區》。

五月二日《四川日報》報導《五一畫展》在成都舉辦,其中有成都著名畫家周掄園的《躍進的山村》……等。

七月二十六日《成都日報》刊登《明月峽南江》。

1959

《中國畫》第七期載《鷓鴣山》。

作品集錦七 作品集錦七

五月到南充川中油區參觀寫生。

八月赴川北劍門山區寫生。沿翠雲廊徒步百里,作品中出現了崢嶸崔嵬的劍門關,森森如劍的劍山群峰,蒼翠老辣的古柏,盤鏇曲折的古蜀道,獨具特色的古柏形象,成為人們最喜愛的題材之一。筆墨更老辣更巧妙,縱橫捭闔,莫可端睨。似信手揮灑,然無一筆不妥無一筆不神似。技法已爐火純青。

十一月,在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學習時關係最好的同學(哥們兒),王雪濤來川寫生,時值雪濤被劃為右派,先生非常的同情,熱情的接待和多次的長談,由於天氣轉涼,王先生無禦寒的衣物,先生儘管也很窮,還是借與他一件新的棉背心。

十一月下旬,到重慶繪製人民大會堂四川廳布置用巨幅作品。

主要作品有:《嘉陵江岸石油城》,《鷓鴣山氂牛隊》,《紅岩》,《劍門古柏》等等。

1960

二月出席第一屆四川省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並作大會發言,題目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我的山水畫是怎樣走現實主義道路的》。

第三屆全國美術展覽會,《青城曲徑通幽》入選展出。

《成都日報》載《青城》。

《四川日報》載《紅岩遠眺》。

三月十二日《四川日報》載先生撰寫的《揮彩筆寫時代波瀾》,文中詳細的論述了山水畫與現實生活和時代相結合,如何反映新的時代和風貌。

繼續創作和完成人民大會堂布置用畫。

九月為劉少奇,周恩來,陳毅的外訪創作禮品。在成都署襪北二街省政府第三招待所歷時三月方完成。

主要作品有:《劍門今昔》,《秦嶺飛渡》,《楊家坪公園一瞥》,《川西林區收漂放排》等。

重慶美院(現四川美院)多次來調函要先生去美院教授國畫山水,原北平大學的好友,同學李有行往返於成都,重慶多次的催促,因十五中的校長和教育局堅決不放,拖了一年多,只好作罷。

1961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為紀念建國十周年出版的《中國畫選編》(1949--1959)巨型畫冊,共載有全國七十二位大家的作品,毛澤東題寫封面,《鷓鴣山》載於四十九頁。

省輕工廳出國展覽,《寶成鐵路秦嶺》入選展出。

《四川文學》封三載《成阿道上氂牛隊》。

八月調成都工藝美術學校教授國畫山水。

主要作品有:《杜甫草堂》,《峨嵋》等。

1962

《四川文學》封三載《劍門》。

一月二十七日《四川日報》載《米亞羅林區》。

《四川日報》載《有朋自遠方來》。

七月編寫完成《山水基本畫法》一書,詳盡深入論述了山水畫的各種基本技法,並做示範,包括構圖,筆墨,設色(包括青綠),寫生,創作,以及山水畫的源流派系等問題。是一本系統實用的美術教育著作,有很高的學術水平。

十二月,省美術家協會,省文化廳聯合舉辦《五人畫展》,(即周掄園,馮灌父,吳一峰,伍瘦梅,陳子莊)有數十幅作品參展,引起了美術界的轟動。

1963

八月赴三峽寫生。隻身來往於石棧險道之上,辛苦倍嚐,然獲稿甚多。稿中以淋漓的潑墨真實生動地再現了夔門天險,巫山十二峰的瑰麗風光。其得心應手,隨心所欲而無不巧妙,寫生技巧,已登峰造極,無以復加。

主要作品有:《巫峽》,《青城,劍閣,峨嵋,三峽》等等。

1964

八月赴峨嵋寫生。年已六十五歲的先生,隻身一人跋涉在峨嵋山中,身背沉重的畫具,峨嵋山中多雨,真是爬行山中收集素材,沿途寫生,仔細觀察山中每一變化,因此產生了大量的佳作。

主要作品有:《峨嵋春雲出岫》,《峨嵋洪椿坪風光》,《峨嵋紀游》,《清音閣》等。

1965

八月去簡陽,龍泉山等地,帶學生深入生活,寫生作畫。

主要作品有:《天府處處是桃源》,《北京——地拉那》等。

九月,北平大學時的好友,同學雷奎元來川公事,專程看望先生,共敘多年的往事和友誼。

調成都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

第一屆中日青年友好大聯歡在北京舉行,中方將《有朋自遠方來》作為禮品贈與日本青年。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中,先生倍受迫害,其辛酸的經歷無法言表,一個字,慘!但自己很堅強,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直到一九七三年,才有機會去昆明寫生。一九七四年赴灌縣寫生。

主要作品有:《成昆鐵路風光》,《都江古堰換新貌》等。

1977

六月赴灌縣寫生,同行者有美校的學生和其他一些青年畫家。

九月,在時隔四十年後第一次回到北京,與昔時同窗好友劉開渠,王雪濤,李苦禪等多時多次長談,作畫交流藝術感想,撫今追昔都成了白髮的老人。並與首都美術界多有交流。先住好友劉開渠家,後住中央美院一月有餘。

四川省美術作品展覽《長橋臥波通天塹》入選展出,獲優秀作品獎。

主要作品有:《好峰隨處改》等。

1978

七月十六日《四川日報》載《紅岩村》。

《成都日報》載《群花爭艷》,成都老畫家合作。

《四川日報》載《秦嶺飛渡》。

主要作品有:《叢篁水閣圖》,《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寶成線上明月峽》等。

成都市國畫書法篆刻展覽,《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劍外風光》入選展出。

參加了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所拍《揮筆寫春意》,此片反映了打倒四人幫之後老畫家的春天又來到了。

北京文化部成立了《中國畫創作組》(今國家畫院),因患急性膽道炎住院,而未能應邀前往參加創作和工作。

1979

成都市美術攝影作品展《劍外風光》入選展出。

四川省美術作品展覽《劍外風光》再入選展出。

《劍外風光》 《劍外風光》

《成都日報》載《劍山翠雲廊》。

《成都日報》載《瞿塘峽》。

《成都日報》載扇面《深山藏古寺》,並報導了國畫家周掄園現場示範作畫的情景。

香港舉辦《四川省出口商品展覽》,《劍門翠柏》,《孔明廟前有老柏》入選展出 ,十二月十六日香港《文匯報》詳細介紹了周老筆下的松柏,並在技法和人格方面給予極高的評價。

《群花爭艷》印當年年曆。

主要作品有:《青山流泉圖》,《松濤》,《劍道古柏》,《武侯祠》,《山中一夜雨樹梢百重泉》,《劍山翠雲》。

1980

三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四川分會主辦的《周掄園、閻松父、湯榮新畫展》在四川省展覽館舉行,四十四幅作品參展,引起美術界的驚嘆和極大而廣泛的好評。

五月,北平大學時的同學,好友劉開渠來川公事。女兒米娜,孫子劉鋒一同來川。好友相見,分外親熱,共敘多年的友誼,並多次交換美術方面的意見和看法。米娜劉鋒住先生家。

六月在四川省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選為四川美協顧問。

六月五日成都畫院成立,受聘為畫師,顧問。

《錦城畫苑畫刊》載《心平天地寬》。

《四川畫報》第四期載《劍道古柏》。

泰國曼谷中國畫展,《谷口桃花放》,《舍南舍北皆春水》,《劍外峽谷》等三幅作品入選展出,作品為泰國收藏家藏。

四川大學陳列館(現博物館)收藏作品兩幅 。

主要作品有:《山花不語來天地,江同無聲受古今》,《瞿塘峽》等。

1981

二月六日《成都日報》載《朝飲陰山雪》。

《四川日報》載《朝飲陰山雪》。

中國展覽公司,國際書店藝術品出口部,赴法國和美國舉辦中國畫展,均有作品參展,作品被當地藏家藏。

八月二十日香港《華僑日報》載《松濤》,《清音閣》,並載文《老畫家周掄園》,由唐乙鳳撰文。

八月二十一日香港《星島日報》載《松濤》和照片《周掄園先生作畫》。

九月在深圳舉辦的四川中國畫,版畫,水粉畫展覽,《清音閣》,《松濤》等參展。

中國現代美術家名鑒(中日合編)第二集編入。

九月成都市首屆優秀文藝作品評選中,《劍外風光》榮獲優秀作品獎。

成都畫院書畫展《澄江帆影》,《樓船雪夜》,《成阿公路》,《陶令不知何處去》,《朝飲陰山雪》等五幅作品入選。

四川省書協舉辦辛酉書會,《飛瀑流全泉圖》入選。

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納入其中。

《中國書畫》在十二月第九期載《劍外風光》。

主要作品有:《金沙水拍雲崖暖》,《鷓鴣山新貌》等。

1982

《成都畫院畫刊》載《鷓鴣山》。

中國展覽公司赴英國中國畫展,有作品參展,作品被該國收藏。

廣西柳州博物館收藏作品兩幅。

杜甫草堂博物館有作品收藏。

三蘇祠博物館有作品收藏。

主要作品有:《峨嵋金頂晨光》。

1983

《中國畫》八三年第二期載《秦嶺飛渡》。

《成都畫院畫刊》載《峨嵋金頂晨光》。

成都,青島美術作品展覽,有作品參展。

中國展覽公司赴西德中國畫展,有作品參展,作品被該國收藏。

四川國畫展《峨嵋金頂晨光》參展並獲“四川省優秀作品獎”。

成都畫院書畫展,《峨嵋金頂晨光》參展。

《四川日報》於四月三日載文《真摯的熱愛不倦的探求》文中有:“《峨嵋金頂晨光》採用沒骨青綠和金碧山水的畫法,強烈的色彩對比,工穩與奔放在矛盾中求著同一,畫面是那么豐滿,那么精神。不看作者的姓名,很難想像竟出自八十多歲的周老之手。

省政協書畫展,有作品參展。

四川省博物館收藏作品十五幅。

湖南湘潭齊白石紀念館有作品收藏。

杭州岳飛墓博物館有作品收藏。

主要作品有:《錦江春色來天地》等。

1984

《中國畫》八四年第第三期載有《澄江帆影》。

《成都晚報》載《青松圖》。

《四川工人日報》陸續刊登《楊家坪公園一瞥》,《松鶴圖》,《寶成線明月峽》。

十一月,四川省詩書畫院成立,被聘為畫師並送作品參展。

十二月,好友,同學劉開渠來成都辦城市雕塑的公事,專程看望先生,共敘友誼和暢談中國美術的發展和方向。此為先生和劉先生的最後一次相聚。

南京博物館收藏有作品一幅。

主要作品有:《月映蘆荻》,《細雨騎馿入劍門》,《清風徐來》,《崇山峻岭》,《多日不相見》,《艷秋圖》等。

1985

《四川省詩書畫院成立紀念畫冊》載《劍門新秋》。

三月成都成立美術家協會,當選為顧問。

六月成都畫院成立五周年書畫展覽,有作品三幅參展。

七月市政協書畫室成立,應邀為畫室成員。

十一月四川省詩書畫院建院一周年書畫作品展,有兩幅作品展出。

江蘇揚州博物館收藏有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意畫一幅。

《朝飲陰山雪》被印為多種年曆。

主要作品有:《棕林幽趣》,《青山不老春常在》,《舍南舍北皆春水》等。

1986

北京畫院,成都畫院書畫作品聯展,有作品參加展覽。

四川省文史館收藏有作品。

成都市博物館收藏有作品。

深圳博物館收藏有作品。

《天府書畫名人錄》納入其中。

《四川歷代書畫家人名辭典》納入其中。

主要作品有:《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偶然值鄰叟談笑無還期》等。

1987

將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四川美協,四川省詩書畫院,成都畫院聯合主辦的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周掄園山水畫展》正在積極籌辦之中。

每日創作不斷,雖年事已高,但創作精力仍然充沛,堅持在藝術的道路上不停地探索,並參與許多畫院和美協的會議或活動。

九月為紀念北京圖書館新館(現為國家圖書館)落成出版的《北京圖書館紀念書畫集》載有作品《峨嵋金頂晨光》。

主要作品有:《感事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詩意畫》,《峨嵋天下秀》等。

1988

前兩個月每日翰墨臨池,還畫了一些畫。三月初,突感身體不適,住進了華西醫院,十二日下午不幸逝世,走完了九十歲的人生道路。

由中國美協,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聯,四川美協,成都市委宣傳部,文化局,成都畫院,河北大名縣委宣傳部,組成治喪委員會,主持了隆重的告別儀式,成都市暨四川省的領導和美術界的名流出席了活動,並紀念德高望重的周老先生。

主要代表作有:《登高以望遠臨清流而賦詩》,《掄園九十作》等。

八月十八日至八月二十八日,由李可染先生題《周掄園山水畫展》,劉開渠先生撰寫展覽《前言》,並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四川美協,四川省詩書畫院,成都畫院主辦的《周掄園山水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這是先生離開北京五十年後的第一次個展,更沒想到竟成了遺作展。開幕式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劉開渠先生主持,在京的美術界名流,各國駐華大使館的文化參贊,暨一些相關的領導出席了開幕儀式,並參觀了畫展。

當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出了畫展的情況。

新華社發了畫展的新聞通稿。

《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光明日報》,《中國美術報》,《中國書畫報》,《人民政協報》,《中國商業》,《四川日報》,《四川文化報》,《四川政協報》,《四川工人報》,《成都工人報》,《成都晚報》等均發表了畫展的介紹文章,畫作和相關訊息。

何海霞先生專門為畫展撰文《妙筆神功意縱橫》,並刊載於九月十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畫展在北京獲得巨大成功。

1989

一月中國美術館收藏七幅作品:《蒼松危石》,《秋山行旅》,《鄰家三畝竹》,《山水》,《杜甫詩意》,《巫峽》,《秋山行旅》。(其中兩幅《秋山行旅》是不同的構圖)。

1990

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由李可染先生題寫封面,何海霞先生撰寫介紹文章的《周掄園山水畫集》。

1992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成都畫院作品集》,載《李白詩意》,《擬黃大痴意》。

1996

九月二十四日至十月三日,《周掄園山水畫展》在台灣台中市立文化中心舉行。歷時十天。台灣的新聞界和電視台均作了很多的相關報導,《中央日報》的資深記者陳政博先生作了專題訪問,發了圖文皆有的報導。

畫展在台灣獲得成功。

1999

一九九九年九月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四川省詩書畫院選編,二十世紀《四川已故著名畫家作品選集》載有作品五幅:《劍道古柏》,《洞庭清遠》,《古劍門關》。《天泉索道》,《李白詩意--蜀道難》。

2000

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世紀天府百年繪畫》,載《春來草木茂》和介紹文章。

2006

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成都美術志》,載《天全寫生》,《陶令不知何處去》和介紹文章。

2007

《成都畫院》大型畫集載《樓船雪夜》。

2009

三月創建了周掄園先生紀念網站

四月創建了周掄園先生官方主頁

六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四川美術家協會、四川美術館舉辦的“紀念山水畫大師、美術教育家周掄園先生誕辰110周年---周掄園山水畫展”在四川美術館(成都)舉行。開幕式上嘉賓如雲,熱鬧非凡。四川省委宣傳部暨省市文化單位的領導,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美術界名流上千人出席了開幕式,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阿鴿致開幕辭並主持了剪彩儀式。畫展共展出各個時期的代表作一百一十七幅,參觀者非常踴躍,人們用震撼,終身難忘等詞來形容展出作品強烈的感染力。

當晚四川電視台、成都電視台均在新聞節目中作了詳細的報導。

《成都晚報》、《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都作了畫展的報導,《華西都市報》並有圖片刊載

畫展在成都獲得成功。

六月十八日下午在四川美術館舉行了《周掄園先生山水畫學術研討會》。

《東方大家》第十四期(六月十八日)整期全面詳細的作了畫展的介紹和

報導。

六月十八日至七月十八日在成都市陝西街130號周掄園美術廳舉行了由四

川省美術家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四川春天傳媒舉辦的《周掄園先生生平圖片展》。

四川省巴蜀詩書畫研究會主編的《巴蜀詩書畫》創刊號於六月刊載何海霞先生撰文介紹先生的文章《妙筆神功意縱橫》和先生作品《杜甫草堂》。並加注編者按。

六月二十三日,四川美術館收藏作品一幅《崢嶸峭石插霄漢,飛瀑千丈怒生花》。

九月三日,《青年知識報》的A6、A7兩個整版刊載了先生五幅不同時期的作品:1937年創作的《湖濱策蹇》、1957年創作的《四十年來的願望》、1959年創作的《大躍進民歌》、1980年創作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1981年創作的《秋山平遠》;何海霞先生撰寫的《妙筆神功意縱橫》和一篇講述先生藝術道德以及為人的文章《要有傳世佳作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主要作品

周掄園 周掄園

周掄園先生在面對現實世界時,他把傳統的圖式化和程式化排律方式做了結構性調整,使得僵硬的筆墨有了生命氣息,使得概念結構有了鮮活氣象,他的山水畫創作也和自然造化、現實生活有了內在聯繫。他的山水畫寫生與創作,順應了當代人觀察事物的眼光,增加了繪畫性因素,無論從物象的造型和章法的構成,都向著現實情境進行了有機的重組,也就是說,他將那些不利於表現生動活潑的現實生活的那部分大膽捨棄,把能夠在現實中套用的那部分給予提升和拓展,讓筆墨世界和現實世界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協調統一,來去無礙,完成了傳統筆墨向自然造化的轉換,自然造化向繪畫作品的轉換。然而,應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周掄園在向自然與生活的學習與體味過程中,並沒有拋棄中國畫筆墨法度與審美內涵,他是在不損傷中國畫從筆法到墨法,從造型到章法的審美品質的大前提下,完成山水畫創作的。在周掄園先生的作品裡,傳統文人畫的筆墨仍在支撐著他的山水畫筆墨,在用筆的抑揚頓挫,用墨的乾濕濃淡中仍折射出文人寫意畫的意趣和風骨,只是以他的意匠給以重新排列和組合罷了。觀周掄園先生的山水畫作品,既能看到新時代之新氣象,也能嗅到傳統法度之古意,獨具新意與古意盎然,又被他渾化無跡地統一在了一起。

形式與內容一向為畫家所關注,能將二者完美統一又一向是畫家之難題,或從形式走向形式主義,或從容走向題材決定論,各執一詞,互為攻訐,孰是孰非,實難調停。然觀周掄園先生山水畫創作,方知開拓新內容並不妨礙形式語言的靈活套用,內容與形式從來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審美品質與內涵又從來是將二者包學其內,把二者分而論之也只是理論上的探究需要,並不是現實創作的簡單勾兌。周掄園先生的作品中,筆墨之陰陽、物象之虛實,物象之排疊均有的放矢,合乎傳統之法度;取象之角度、布色之濃淡,構圖之整飭均井井有條,符合時代之法眼。最難能可貴者,是在先生的作品中,我們能感悟到在表現題材與內容的開拓中,絕不降低中國畫筆墨品質的執著與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