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清[戲曲表演家]

周子清[戲曲表演家]
周子清[戲曲表演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子清,1966年3月3日,周子清出生在浦江縣西南部,周子清兄弟姐妹有6個,八口人都擠在一間破舊的老房子裡。前門對著小黃山,後門就是後山。

基本信息

人生三個階段

與“梅”結緣

“那時候家裡窮啊,連醬油都不能經常吃到。有一次我摸黑到灶台找到一瓶,以為是醬油,倒在碗裡下飯吃,沒想到是菜油,倒掉又可惜,就這么整碗飯生生咽下去了!”即便是說起童年的苦日子,周子清還是一副洋洋自得的表情,“小時候看母親燒青菜,剛放了點油,聽到吱的一聲,青菜下鍋了,那個香啊,如今難忘。”

讓周子清難忘的還有門前的一棵梅樹,特別是梅花在風雪飄來時落下幾片粉紅色的花瓣的情景,讓他知道什麼叫“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香滿乾坤”。他半開玩笑地說:“我這輩子和梅花結了緣,首先我母親名字里有個'梅'字;我所在的金華藝校的校訓正是'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又是一種巧合;和我在《斷橋》中同台演出的陳美蘭(飾小青)、張建敏(飾白娘子)先後獲得了'梅花獎',人們都笑我是'梅花樁'呢。”

初出茅廬

周子清的父親是一位走街串巷的篾匠,雖然大字不識,卻對"三十六本亂彈,七十六本徽戲"如數家珍,堪稱婺劇"超級戲迷"。父親的手很巧,經常在家門口拉用蛇皮和毛竹管子自製的胡琴自娛自樂,文戲、武戲、家戲(家庭生活戲)、國戲(三國戲)都能唱上幾段。

在父親的影響下,周子清11歲的時候就能拉二胡了,而且顯現出不凡的音樂天賦。周子清回憶道:"小時候看朝鮮電影《賣花姑娘》,我發現村裡的人看得哭聲一片,很驚訝,但美妙委婉的主題曲鏇律我已暗記在心,回到家就用二胡拉給媽媽聽,媽媽也是熱淚盈眶。我當時懵懵懂懂,音樂竟然有這么一股力量啊!"

1977年,他被一位酷愛音樂的老師周文匯選中轉學到了當時的花橋公社少體班,一邊練體育,一邊學音樂。那時"文革"剛剛結束,在學校組織的暑期宣傳隊的巡迴演出中,周子清有板有眼地演了他戲曲人生中第一個角色趙簡子,那是課本劇《東郭先生和狼》中的晉國大夫,當他扯著童嗓高聲唱著這句老師用西皮曲調譜曲的歌詞:"翻山越嶺打豺狼……"台下的農民都拍手叫好,周子清覺得很滿足。

從此,周子清有意識地減少體育訓練時間,而專心跟班主任周文匯練習音階和音區,電影《閃閃的紅星》有一首主題歌叫《映山紅》,原唱是著名女高音鄧玉華,而年僅12歲的周子清和著老師的腳風琴竟然也唱到了最後的高音部分,老師激動地說:"孩子,你將來會出山的!"

命運轉折

周子清[戲曲表演家] 周子清[戲曲表演家]

少年子清除了迷戀音樂還酷愛寫作,他的語文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作文得過全校競賽第二。但他偏科嚴重,國中轉了兩個學校,成績不升反降。

此時的周子清已經顯露“戲胚”底色,經常跑到浦江城北婺劇團看人家排演,家人也支持他走文藝之路。"我們家有兄弟5個,回想起來這可能是我僅有的出路。"談到走上婺劇的專業道路,周子清非常動情。"幸運的是,我還在花橋中學念初二那年,姐夫石繼爐在浦江縣城四牌樓的一根路燈桿上看到了一張告示,上面寫著'金華地區婺劇培訓班招生'字樣。他帶我去浦江文化館參加初試,唱了段西皮導板、模仿了兩個動作就算過了。回到家我很緊張,畢竟整個金華地區有上千人報名初試,而最終只招了大班和小班共40人,不行的半年後還要被送回家,後來拿到了到金華複試的通知書,才算放下心來。"

四個成功因素

苦練唱念做打

1981年4月周子清如願以償進入浙江藝術學校婺劇分校學習。十六七歲的時候正值男孩的變聲期,忽然有一天,任憑周子清怎么努力都發不出高音了。他害怕了,趕緊寫信向僅有的姐姐周秋英求助。

姐姐趕到金華,打聽到上海有一位音樂老師會用一種奇特的方法來訓練變聲期的嗓音,於是她買了只火腿帶周子清赴上海拜訪這位老師。幾天后,周子清學會了這種像練"蛤蟆功"一樣的咽音練聲法,這讓他受益匪淺。周子清自豪地說:"如今我從事教育工作,經常要面對許多學生講話,但我一點都不會感到吃力,就是因為我有一套嗓音治療和康復的訣竅。"

但他的婺劇道路還是一波三折,從1981年11月參加浙江省第一屆小百花會演扮演《三請梨花》中的老參軍,到1985年4月學成畢業分配到浙江婺劇團,周子清還是一個只有兩三句台詞的"龍套",甚至在演出人員中把他的名字都印成了"周志濤"。

但就是跑龍套,周子清也一遍遍揣摩角色性格,排演得不亦樂乎。他牢記婺劇團老書記嚴宗河教他的一句詩詞,那是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周子清一邊到處購買借閱大量的書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一邊苦練"唱念做打"的婺劇表演基本功。

斷臂只為演戲

1982年,17歲的周子清在金華市區楊思嶺的學校練功時不慎將右手前臂摔斷了,手腕下垂,無法伸直,老師同學趕緊把他送到中心醫院。拍片檢查兩根肱骨上段骨折了。按照醫生的指導,兩名同學分別握住周子清的右手臂上端及肘部,輕力拔伸,醫生則雙手握住骨折部進行復位。

"當時我痛得牙關緊咬,醫生則勸我張開嘴巴,放鬆些會不痛點。"周子清揚起手臂向記者模仿當時的動作。"沒想到,10天后去複查,我發現手臂有一點彎曲,醫生認為75%已經復位了,而肱骨幹骨折本來就不強求完全復位,輕度的重疊移位和成角畸形是不會影響上肢功能的。"

周子清當時的念頭就是不能影響到造型的美觀,不能一輩子跑龍套。他問醫生:"如果要達到原來樣子,需要怎么做?"醫生回答:"重新接,可以達到90%復位。"周子清聽了二話沒說,舉起剛拆了杉樹板固定的右臂往台桌上猛然用力一敲,扶著下垂的右手,忍著劇痛說:"又斷了,你重新接吧。"醫生驚呆了,他又和助手將周子清的手重新接了一遍,這次終於接對了。

終成大器

對周子清的舞台人生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婺劇一代名伶鄭蘭香,正是她的鼓勵讓周子清有了上台當主角的機會。這一次上台讓周子清一炮走紅,第一次參加浙江省戲劇節的他就背了個"青年演員一等獎"回家。

那是1985年下半年,他在浙江婺劇團已經演了半年多的"蝦兵蟹將",主角的夢似乎離他很遠。團長鄭蘭香看中了周子清,她有意培養這位老實練功、話語不多的"龍套",就讓他分演《白蛇前傳》許仙一角的第6組,也就是最後一位替補。因為這個角色不但是主角,而且能到省里參加第二屆全省戲劇節,周子清興奮極了,向師兄和前輩苦學許仙的"十三跌",達到了學精學絕的地步。

這時,周子清的機會又來了---飾演許仙的前三組候選人有的因為"白娘子"生小孩,有的因為"小青"生病,有的因為"許仙"受傷,把機會留給他所在的第6組。鄭蘭香問周子清:"你行不行?"周子清心想好不容易機會來了,就看你能不能成了,天天起早摸黑地苦練。

然而到了9月10日,周子清在參加市里教師節一次演出時"搶背"意外受傷,他堅持到演出結束才到醫院,這次是鎖骨骨折,此時距離10月12日的浙江省文化廳審查節目期不到一個月了。而中醫院的醫生則提醒他"傷筋動骨一百天",至少要休息三個月才能做動作。但他咬咬牙,仍然堅持練腿功,稍微能動又開始奔跑跳躍。在11月參加戲劇節時,他奇蹟般地出如今舞台上,並和搭檔張建敏、陳美蘭、趙姝姝(飾前半場文戲中的許仙)等人脫穎而出,4人分別獲得了"青年演員一等獎"、"浙江省藝術明星獎"、"浙江省新花獎"等。南京一位戲迷在網上這樣評價周子清:"周子清的許仙我個人覺得是一個頂峰,後人很難超過他。"

此後,周子清又憑藉《徐策跑城》中的徐策、《百壽圖》中的郭子儀、《江南第一家》的朱元璋、《畫龍點睛》中的李世民、《紅燈記》的李玉和、《黃大仙》中的黃初平、《薛剛反唐》中的薛猛等30多位古今人物在我國戲曲界嶄露頭角。從事婺劇表演藝術的26年間,周子清不斷改良和升華自己的唱腔和風格,他的婺劇表演藝術之路越走越寬。

多才多藝

在周子清眼裡,家鄉是個有聲有色的好地方,梅花的粉色、百合花的白、映山紅的紅、紫藤花的紫,山谷間的風聲、潺潺的溪流聲、夏天的蛙聲、村民的山歌,讓他在有聲有色中度過了童年。

他說,每到傍晚,母親做好了飯菜,總是讓小子清去叫在山那頭砍柴、種地的父親回家吃飯。小子清就會扯開喉嚨呼喚---"爸爸哎,回來吃飯喔!"小夥伴們在山裡打柴,怕迷路,隔段時間就高喊幾聲"喂,儂在哪裡呀?"採訪中,周子清不止一次地向記者描繪他老家是在"前面是山,後面是山,中間是片大溪灘"的深山裡。

因為對家鄉的眷戀,周子清在2001年7月調任金華市群藝館曲藝幹部後開始潛心創作,改編並演唱老家的花溪山歌和金華山歌,2004年6月他應邀到央視用純正的金華話演唱了幾首山歌,其中《金華是個好地方》深受各界好評:"金華是個好地方,青山青來流水長。青山青來人更親,流水長來情更長。"

回想老家的一草一木,周子清覺得那是充滿詩意的山山水水。於是,他在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又多了一樣愛好---寫詩。日前,這本《花溪尋夢》已經出版。正如《美術報》社長、《文化交流》雜誌總編輯傅通先介紹的:"仔細讀完他入集的近200首詩,我再次感到驚奇。其中多數詩篇並非泛泛之作,而是思想活躍、感情真摯、不拘程式、詞藻豐美的作品,雖然難有歷代詩豪詞傑那樣的傳世名篇,卻無令人生厭的文儈酸儒之類的卑微賣弄。"浙江尖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厲自強認識周子清20年了,他告訴記者,之前想不到周子清會作詩,更想不到的是詩也和他的人一樣,真誠而多情。

而周子清的多才多藝使他總能成為朋友聚會的中心,他擅長模仿和即興小品的天賦、情不自禁的彈奏和哼唱都讓座上賓客如痴如醉。他的戲劇人物寫意畫配上一段有趣的禪味十足的書法,更是自成一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