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來友

周來友(1921~1945),廣東省寶安縣觀瀾白花洞(今深圳市寶安區)是個遠離圩鎮、風涼水冷、交通不便、缺醫少藥且佃租昂貴的山村。

基本信息

生平經歷

1921年,一對張姓夫婦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小兒子和兩歲大的女兒來此落戶。這對夫婦原住在惠州郊區農村。自從小兒子降生後,為了再不讓貧困的陰影罩在小兒子身上,窮則思走,只好遠離惠州,遷居他鄉。可是,由於連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在封建剝削制度下的白花洞村,也同樣是個窮地方。張姓夫婦一家 4口遷來後,不僅生活無著,沒有擺脫貧困,而且是貧病交迫,靠借債度日。不到3年,張姓夫婦又忍著剮心之痛,把年僅5歲的女兒,賣給同村的農民做童養媳;把年僅3歲的兒子,賣給同村的周文漢做養子。賣的錢除了還債外,所剩無幾,勉強夠做路費,夫婦倆不得不含著眼淚,離開白花洞,重返惠州老家。

張家小兒子賣到周家後,改名周來友。起初,周家望他承接香火,對他還是挺疼愛的。可是好景不長,到周家不久,他就患了小兒麻痹症,病癒後兩腳留下殘疾,走起路來一瘸一拐,難以得到周家的寵愛。後來,周漢文又連著生下2個身體健康的兒子,這樣,周來友在周家就成為多餘的包袱,處處挨白眼了。幸好,周家在白花洞村還算是個富裕之家,供得起周來友念完國小。按周家的話說:這算是來友好命了,哼,還想讀中學!

1936年,15歲的周來友失學在家,儘管他兩條腿走路有困難,每天還要上山放牛。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全面入侵中國,到處殺人放火,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國家民族處於危難關頭。敵寇入侵,周來友激起滿腔怒火;報國無門,他又滿懷惆悵。

1941年春,在游擊隊做民運工作的曾漢、沈浮等人,先後到白花洞村宣傳抗日救國運動,發動、組織民眾配合游擊隊進行抗日鬥爭。村子裡很快建立了自衛隊、抗日青年會等民眾組織。周來友成為抗日民眾組織的骨幹之一,經常和青年們一起到村內外進行宣傳,並收集情報提供給游擊隊,表現非常積極。同年,他由民運隊的同志介紹,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敵偽頑對東寶游擊區進行反覆“掃蕩”,並派出特務、偵探四出活動,妄圖消滅游擊隊,為了配合游擊隊反“掃蕩”,上級黨組織強調各級地方黨組織要認真收集敵情,做好鋤奸反特工作。周來友堅決貫徹上級的指示,於7月間從村裡的抗青會中挑選了10位進步青年,組成了地下鋤奸團,並布置大家了解敵人的動態,注意陌生人的情況,收集可疑的言行,為部隊反特部門提供情報。在1943年3月,周來友等人破獲了由駐觀瀾的國民黨頑軍派出的特務團伙,保護了游擊隊和人民民眾的安全。

1944年,周來友成為觀瀾鄉黨組織負責人,11月,到東寶行政督導處在燕川村舉辦的第一期師資學習班學習。結業後以觀瀾中心國小教師三年級班主任的身份為掩護,繼續堅持黨的工作。

軼事典故

1945年8月日軍宣布投降後,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派出重兵在東寶地區展開“掃蕩”。同年11月,周來友在敵人掃蕩過程中被發現,雙方發生槍戰,由於寡不敵眾,周來友身中數彈後,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