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朝封國]

周[明朝封國]

周國,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改封其子朱橚為周王,十四年(1381年)就藩開封。

介紹

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改封其子朱橚為周王,十四年(1381年)就藩開封。最後一代周王朱恭枵在李自成圍攻開封時盡職盡責,時稱賢王。恭枵第五子紹烿、從子紹焜等人投降清廷,以求“恩養”,但不久都被清廷以“私藏金銀印信,圖謀不軌”的罪名殺死。

周王家族 周藩發派祖也即第一代周王朱橚(公元1361年--1425年),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第五個兒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為吳王,建國於錢塘(今浙江錢塘)。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改封為周王,建國於北宋故都河南開封,十四年(公元1381年)就國。

引子

公元1398年,對於周王朱橚來說,簡直是流年不利。

太子朱標的早逝,讓朱元璋異常悲憤,但讓藩王們失望的是,朱元璋沒有在他們中間擇賢者而立,而是把皇太孫朱允炆立為儲君,這就是後來的建文帝。建文帝對這些藩王叔叔如有芒在背,“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遜,擁重兵,多不法”的行為,早就讓其感到很不爽。

建文帝即位後,立刻著手削藩,削藩的第一個對象,就是周王朱橚。

很多人為朱橚打抱不平,覺得朱橚挨整隻是因為他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建文帝此舉純屬殺雞駭猴。

其實,朱橚未必那么清白。和哥哥朱棣一樣,朱橚也不覺得金鑾殿那把龍椅就屬於自己的侄子。自古以來,立長立賢,怎么著也輪不到立皇太孫啊!無論是《明史》還是《明實錄》,都記載這位周王“有異謀”,雖然比不上燕王朱棣那樣在王府里私造兵器、招兵買馬之類,但起碼這種“異謀”也是很駭人的,以至於他的長史王翰“數諫不納,詐作發狂”而離職——這說明周王的不臣行為已經有了實質性突破,不然王翰不至於用這種極端手段和周王劃清界限。

公元1398年,朱橚的次子突然向朝廷舉報自己父親圖謀不軌——被自己的親生兒子舉報,也夠可以的了。

聽到這個訊息,建文帝表現出了很無私的正義感,派李景隆率大軍以“救急邊關”的名義北上,路過開封時突然包圍了周王府,把朱橚一家老小全抓到京城。建文帝給自己的叔叔還留了一條活路,下令將其發配到雲南,交給黔寧王沐英(就是《鹿鼎記》中那個沐王爺的祖先)之子西平侯沐晟嚴加管束。

朱橚被發配到雲南這樣不毛的邊陲之地,實在應該感到慶幸,他的幾個兄弟可沒他這么好的待遇,這之後齊王、代王、岷王統統以各種罪名被繩之以法。最值得一提的是湘王朱柏,這位王爺相當有骨氣,得知侄子派人來抓他,笑著對手下說:“我親眼看到過很多大臣在太祖(朱元璋)時被下獄,他們不願受獄吏的侮辱自殺而死,我身為太祖的皇子,怎么能為了苟且偷生而忍受被小吏折磨呢?”說完,和老婆孩子一起在王府里自焚而死。

至此,建文帝削藩非常順利,直到削到燕王頭上時才碰到了真正的對手——燕王朱棣可沒他的兄弟們好欺負,在和尚姚廣孝的動員下,他高舉“靖難”大旗,和侄子拚死一搏,終於險中取勝。

公元1402年,朱棣長途奔襲南京。“金陵王氣黯然收,一片降幡出石頭”。朱棣隨後稱帝,是為明成祖。

幾次敲打交出護衛

朱棣即位後,想起了替他擋槍子的弟弟——如果當初建文帝削藩先拿朱棣開刀,或許歷史是另外一個模樣。

朱棣把親弟弟從軟禁的地方接回來,由於剛剛登基,需要籠絡人心,朱棣恢復了朱橚的爵位,“還年俸五千石”,讓他回到開封就藩。

朱橚當然不是傻子,以前哥哥是藩王,一條戰線,削藩削的是哥倆的藩,現在地位變了,朱棣是皇帝,再削藩倆人就是對手了。朱橚喜歡讀書,尤其擅長填詞賦詩,回到開封后,立刻搞了一個歌舞團送到南京,獻上九章之歌和八佾之舞,歌頌朱棣的文功武德、英明神武。

第二年,朱橚到南京朝拜,又獻上傳說中的瑞獸騶虞。百官(包括後來的名臣楊士奇和楊榮)都紛紛上奏章、寫頌詞,說是朱棣的仁慈感動了上天,降下吉祥的動物。這有點類似於前幾年周正龍弄的華南虎照片,但朱橚弄出個傳說中的動物騶虞,居然沒人敢說是造假,還紛紛贊成、歌頌。朱棣龍顏大悅,大大賞賜了朱橚。

但朱棣坐穩江山後,就開始敲打這些藩王,即使是親弟弟也不例外。當時開封在黃河邊上,黃河河床高於兩岸的土地,一旦決堤,就有滅頂之災。朱棣以此為藉口表示“關心”:弟弟,把你改封到洛陽吧(改封是一種變相削藩的方式)。估計朱橚還沉迷在騶虞的祥瑞里,就隨口回答:“我到開封后,已經治理過河堤,現在河堤相當堅固,洪水來了不會出問題,不需要搬遷王府,以免勞民傷財。”

見弟弟這么不識趣,朱棣也就不客氣了。公元1420年10月,突然有人檢舉,說朱橚要造反。但朱棣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第二年2月,朱棣才把朱橚叫到京城,把舉報材料拿給他看。朱橚看了材料後,徹底明白怎么回事了,趕緊低頭認罪,朱棣也沒有懲罰他,讓他回去了。

朱橚回到開封后,立刻寫了個奏章,表示四海昇平、國泰民安,當年先皇賜給的三護衛根本不需要使用了,請皇帝收回。朱棣看了很高興,便收回了三護衛。

所謂三護衛,並不是三個衛兵。根據朱元璋當時的規定,藩王都享有三護衛的權利,一個護衛是一支護衛軍的總稱,兵力在三千到一萬九千人不等。周王、寧王、燕王這些大藩三護衛的總兵力基本上都有五萬多人,而且寧王的兵力更多,包括著名的“朵顏三衛”。

朱棣是依靠他的精銳三護衛起家的——當然,他以綁架方式拉走了“朵顏三衛”。所以,他對藩王的三護衛一直放心不下。在鞏固了皇位後,朱棣對藩王們就沒那么客氣了,軟硬兼施,通過一系列手段,逼迫周王等諸位藩王交出了三護衛,基本上剝奪了明太祖賜給藩王的軍事權力。

朱棣以反對削藩而“靖難”造反,但造反成功之後,居然完成了建文帝未能完成的削藩大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

書香家族英傑輩出

朱橚是第一批明代藩王,但他明顯具備“梟雄型”藩王和“有為型”藩王的綜合特徵,在爭奪王位徹底無望的情況下,他完成了其人生理想的轉身,不再追求政治上的進步,而是向一名偉大的醫藥學家轉變。

青年時期,朱橚就對醫藥很有興趣,認為醫藥可以救死扶傷、延年益壽。他先是組織一些學者編撰《保生余錄》兩卷。在流放到雲南的日子裡,他看到民間缺醫少藥,就找到了點“赤腳醫生”的感覺——組織人編寫了方便實用的《袖珍方》。《袖珍方》全書四卷,3000多方,其中有些還是周王府自己創造的秘方。《袖珍方》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餘次,可見受醫家重視的程度。

回到開封后,朱橚全身心地投入到醫學著作中。公元1391年底,他著手方劑學巨著《普濟方》的編著工作,組織了一批學有專長的學者,如劉醇、滕碩、李恆、瞿佑等,作為研究工作的骨幹,集中了一些技法高明的畫工和其他方面的輔助人員,組成一個集體。經過十幾年努力,在公元1412年左右,由他親自訂定、滕碩和劉醇協助編寫的《普濟方》編成。《普濟方》被認為是“採摭繁富,編次詳析,自古經方更無賅備於是者”的巨著,全書共168卷,其中有方脈總論、運氣、臟腑、身形、諸疾、婦人、嬰兒、針灸、本草共100餘門,計1960論、2175類、61739個藥方、239圖,對於所述病症均有論有方,保存了大量明以前失散的文獻,為後代學者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朱橚家族也是明朝眾多藩王中繁衍最快、人丁最盛的家族之一,同時也是文化素質比較優秀的一支。自朱橚以來,家傳學問,書香永繼,產生了一大批學者、文人。如第二代周王朱有燉,博學精思,擅長書法,寫有《東書堂帖》傳世,是明初較著名的書法家;朱有燉的八弟朱有爌也是個勤奮好學、多才多藝的人,對詩歌、書畫、騎射等,無一不精;第六任周王朱同鑣的第十三子朱安戍(加氵旁)聰明好學,廣邀學者與之游,是當時宗室中最有名氣的一個,曾輯著《貽後示》、《養正錄》等書……

公元1425年,朱橚去世,享年65歲,諡號為定,史稱周定王,其與王妃葬於河南省禹州市無梁鎮老山坪東麓,也就是今天的周定王陵。

作為明代第一批藩王,朱橚是建文帝削藩的第一個犧牲品,但他的人生轉型非常成功,或許他在前期也有過想法,但當他徹底明白政治處境後,毅然選擇不問政治,這為他帶來善終的結局,也為其子孫和後世一些藩王樹立了榜樣。

但同樣經歷了“靖難之變”的兩位藩王——他的兩位侄子就沒他看得這么透徹,毅然火中取栗般把手伸向了高高在上的龍椅。

史書上記載說,周王朱橚為人好學,喜讀書,能填詞賦詩,又寫得一手好字,曾根據元朝宮中遺事,寫有《元宮詞》100章。又針對當時中原饑荒,著《救荒本草》一書,考核可食的野生草本植物四百餘種,並配繪圖說明,對後來農學家徐光啟寫《農政全書》起過較大的參考作用。但朱橚也有明初大多數藩王的通病,即野心勃勃,陰謀篡位做皇帝。當建文年間,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周王朱橚也不聽屬下和家人的勸諫,蠢蠢欲動,陰謀造反。而建文帝認為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早就想要除去他,這時便趁勢派兵突襲開封,將周王朱橚逮捕,押回南京禁錮,並將他的兒子們遷徙到別處。明成祖政變成功後,釋放朱橚,恢復周王爵位,讓他回到開封。永樂初期,傳聞他又想造反,被成祖責令反省,並奪去他的三支護衛軍,他才“頓首謝死罪”,從此老實地做起周王來。朱橚在位長達56年,直到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去世,享壽65歲,謚為定,史稱周定王。

周藩發派祖也即第一代周王朱橚(公元1361年--1425年),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第五個兒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為吳王,建國於錢塘(今浙江錢塘)。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改封為周王,建國於北宋故都河南開封,十四年(公元1381年)就國。史書上記載說,周王朱橚為人好學,喜讀書,能填詞賦詩,又寫得一手好字,曾根據元朝宮中遺事,寫有《元宮詞》100章。又針對當時中原饑荒,著《救荒本草》一書,考核可食的野生草本植物四百餘種,並配繪圖說明,對後來農學家徐光啟寫《農政全書》起過較大的參考作用。但朱橚也有明初大多數藩王的通病,即野心勃勃,陰謀篡位做皇帝。當建文年間,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周王朱橚也不聽屬下和家人的勸諫,蠢蠢欲動,陰謀造反。而建文帝認為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早就想要除去他,這時便趁勢派兵突襲開封,將周王朱橚逮捕,押回南京禁錮,並將他的兒子們遷徙到別處。明成祖政變成功後,釋放朱橚,恢復周王爵位,讓他回到開封。永樂初期,傳聞他又想造反,被成祖責令反省,並奪去他的三支護衛軍,他才“頓首謝死罪”,從此老實地做起周王來。朱橚在位長達56年,直到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去世,享壽65歲,謚為定,史稱周定王。

朱元璋生前親自為周王朱橚後裔制定了20字的派語:“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 朱元璋生前親自為周王朱橚後裔制定了20字的派語:“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周府續擬二十字輩為:“j家傳洪德遠,國慶鳳明春,紀事常行孝,欽宗永保仁”。

周定王朱橚共生十四子:長子朱有燉,明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襲封為第二代周王,死後無子繼位;次子朱有爋,封汝南王,後因犯罪被廢為庶人;三子朱有烜,封順陽王,後無子除國;四子朱有爝,初封祥符王,後進封為第三任周王;五子朱有熹,封新安王,後因罪削爵除國;六子朱有光,封永寧王;七子朱有煽,封汝陽王;八子朱有爌,封鎮平王;九子朱有炥,封宜陽王;十子朱有潁,封遂平王;十一子朱有熅,封為宣王;十二子朱有熼,封羅山王;十三子朱有炯,封內鄉王;十四子朱有燆,封胙城王。

周定王朱橚共生十四子:長子朱有燉,明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襲封為第二代周王,死後無子繼位;次子朱有爋,封汝南王,後因犯罪被廢為庶人;三子朱有烜,封順陽王,後無子除國;四子朱有爝,初封祥符王,後進封為第三任周王;五子朱有熹,封新安王,後因罪削爵除國;六子朱有光,封永寧王;七子朱有煽,封汝陽王;八子朱有爌,封鎮平王;九子朱有炥,封宜陽王;十子朱有潁,封遂平王;十一子朱有熅,封為宣王;十二子朱有熼,封羅山王;十三子朱有炯,封內鄉王;十四子朱有燆,封胙城王。

第三任周簡王朱有爝生十三子:長子朱子垕,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襲封為第四任周王,死後無子繼位;次子朱子埅,初封通許郡王,天順元年(公元1547年)進襲第五任周王;三子朱子塒,封原武郡王;老四朱子塈封鄢陵郡王;老五朱子壜,封河陽王;老七朱子堰,封項城王;老八朱子垗,封宜陽王;老九朱子墟,封潁川王;老十朱子圪,封義陽王;十二子朱子埯,封汝陽王;十三子朱子塼,封臨汝王。

第三任周簡王朱有爝生十三子:長子朱子垕,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襲封為第四任周王,死後無子繼位;次子朱子埅,初封通許郡王,天順元年(公元1547年)進襲第五任周王;三子朱子塒,封原武郡王;老四朱子塈封鄢陵郡王;老五朱子壜,封河陽王;老七朱子堰,封項城王;老八朱子垗,封宜陽王;老九朱子墟,封潁川王;老十朱子圪,封義陽王;十二子朱子埯,封汝陽王;十三子朱子塼,封臨汝王。

周藩朱橚家族也是明朝眾多藩王中繁衍最快、人丁最盛的家族之一,可與晉藩媲美。歷代周王,子孫眾多,如上面的周定王十四子,周簡王十三子,後面的周懿王八子,周惠王二十五子。從明初到明穆宗隆慶(公元1567年--1572年)初年,周定王朱橚的子孫在200年後發展到4000餘人,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年--1619年)則更發展到32897人。其繁殖之迅速,可說是空前絕後的。

周藩朱橚家族也是明朝眾多藩王中繁衍最快、人丁最盛的家族之一,可與晉藩媲美。歷代周王,子孫眾多,如上面的周定王十四子,周簡王十三子,後面的周懿王八子,周惠王二十五子。從明初到明穆宗隆慶(公元1567年--1572年)初年,周定王朱橚的子孫在200年後發展到4000餘人,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年--1619年)則更發展到32897人。其繁殖之迅速,可說是空前絕後的。

但與晉王府不同的是,明代的周藩家族,是宗室中比較優秀的一支。這支宗室,整體文化素質較高,自始朱橚以來,家傳學問,書香永繼,並產生了一大批學者、文人。如第二代周王朱有燉,博學精思,擅長書法,寫有《東書堂帖》行世,是明初較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八弟(一說為十五弟)第一代鎮平王朱有爌,也是個勤奮好學、多才多藝的人,對詩歌、書畫、騎射、氈鞠,無一不精。著有《道統論》數萬言,又采自夏商以來至元朝太子一百多人,著《賢王傳》。第六任周惠王朱同鑣的第十三子博平王朱安㳚,好學,廣邀學者與之游,是當時宗室中最有名氣的一個,曾輯著《貽後示》、《養正錄》等書。但周藩中最傑出的還是鎮國中尉朱睦(楔將大字改為手)。

但與晉王府不同的是,明代的周藩家族,是宗室中比較優秀的一支。這支宗室,整體文化素質較高,自始朱橚以來,家傳學問,書香永繼,並產生了一大批學者、文人。如第二代周王朱有燉,博學精思,擅長書法,寫有《東書堂帖》行世,是明初較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八弟(一說為十五弟)第一代鎮平王朱有爌,也是個勤奮好學、多才多藝的人,對詩歌、書畫、騎射、氈鞠,無一不精。著有《道統論》數萬言,又采自夏商以來至元朝太子一百多人,著《賢王傳》。第六任周惠王朱同鑣的第十三子博平王朱安(氵+戍),好學,廣邀學者與之游,是當時宗室中最有名氣的一個,曾輯著《貽後示》、《養正錄》等書。但周藩中最傑出的還是鎮國中尉朱睦(楔將大字改為手)。

朱睦(楔將大字改為手)(公元1517年--1586年),字灌甫,號西亭,是周王朱橚六世孫,鎮平王朱有爌五世孫。第一代鎮平王朱有爌共生七子,除長子朱子堠世襲鎮平郡王外,其他六個兒子都封為鎮國將軍,分別叫二鎮國、三鎮國至七鎮國。其中,第七鎮國將軍即是朱睦(楔將大字改為手)的曾祖父。七鎮之子朱鎋(公元1478年--1534年),號豫齋,封輔國將軍,好讀史書,常與學士們交遊,夫人賈氏,生子朱安河。朱安河,字應清,封奉國將軍,為人喜詩書,文雅謙約,孝敬沉慧;生子即朱睦(楔將大字改為手)。史稱朱睦(楔將大字改為手)自幼聰慧過人,受大學者李夢陽賞識。年僅20歲,便通《五經》,尤其精於《易》、《春秋》。生平酷愛搜求古籍圖書。當年明朝藏書之富,首推江都葛氏、章丘李氏,後都被朱睦(楔將大字改為手)傾資購得。他因此建萬卷堂,一時學者名流雲集於此,倡和講學。人們把他比作漢代的劉向,尊稱為西亭先生。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他因學識淵博,被推舉為周藩王府宗正,執教於宗學。他的著作有《五經稽疑》、《授經圖傳》、《韻譜》、《明帝世表》、《周國世系表》、《建文遜國褒忠錄》、《河南通志》、《開封郡志》等多種。

朱橚後裔傳到明朝末年,最後一任周王是朱恭枵。明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軍攻打開封,周王率兵守城,一度擊敗起義軍。但這年九月。李自成再次包圍開封,並決黃河灌城。開封城死者數十萬,周藩宗族也大都被屠殺或溺死,周王朱恭枵與宮妃及幾個郡王乘船逃走,寄居彰德,不久去世。他的孫子南逃廣州,後也被清兵所殺。周王藩國至此消亡。

朱橚後裔傳到明朝末年,最後一任周王是朱恭枵。明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軍攻打開封,周王率兵守城,一度擊敗起義軍。但這年九月。李自成再次包圍開封,並決黃河灌城。開封城死者數十萬,周藩宗族也大都被屠殺或溺死,周王朱恭枵與宮妃及幾個郡王乘船逃走,寄居彰德,不久去世。他的孫子南逃廣州,後也被清兵所殺。周王藩國至此消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