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妥因片用於對其敏感的大腸埃希菌、腸球菌屬、葡萄球菌屬以及克雷伯菌屬、腸桿菌屬等細菌所致的急性單純性下尿路感染,也可用於尿路感染的預防。
【注意事項】
1.呋喃妥因宜與食物同服,以減少胃腸道刺激。
2.療程應至少7日,或繼續用藥至尿中細菌清除3日以上。
3.長期套用呋喃妥因片6月以上者,有發生瀰漫性間質性肺炎或肺纖維化的可能,應嚴密觀察,及早發現,及時停藥。因此將呋喃妥因片作長期預防套用者需權衡利弊。
4.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周圍神經病變、肺部疾病患者慎用。
5.對實驗室檢查指標的干擾:呋喃妥因片可干擾尿糖測定,因其尿中代謝產物可使硫酸銅試劑發生假陽性反應。
【用法與用量】
口服 成人一次50~100mg,一日3~4次。單純性下尿路感染用低劑量;1月以上小兒每日按體重5~7mg/kg,分4次服。療程至少1周,或用至尿培養轉陰後至少3日。
對尿路感染反覆發作予呋喃妥因片預防者,成人一日50~100mg,睡前服,兒童一日1mg/kg。
【禁忌症】
新生兒、足月孕婦、腎功能減退及對呋喃類藥物過敏患者禁用。
【兒童用藥注意事項】
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禁用。
【孕婦、哺乳期婦女用藥注意事項】
1.因呋喃妥因可透過胎盤屏障,而胎兒酶系尚未發育完全,故妊娠後期孕婦不宜套用,足月孕婦禁用,以避免胎兒發生溶血性貧血的可能。
2.少量呋喃妥因可進入乳汁,誘髮乳兒溶血性貧血,尤其是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者,服用呋喃妥因片應停止哺乳。
【老年人用藥注意事項】
老年患者應慎用,並宜根據腎功能調整給藥劑量。
【不良反應】
1.噁心、嘔吐、納差和腹瀉等胃腸道反應較常見。
2.皮疹、藥物熱、粒細胞減少、肝炎等變態反應亦可發生,有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者尚可發生溶血性貧血。
3.頭痛、頭昏、嗜睡、肌痛、眼球震顫等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偶可發生,多屬可逆,嚴重者可發生周圍神經炎,原有腎功能減退或長期服用呋喃妥因片的病人易於發生。
4.呋喃妥因偶可引起發熱、咳嗽、胸痛、肺部浸潤和嗜酸粒細胞增多等急性肺炎表現,停藥後可迅速消失,重症患者採用皮質激素可能減輕症狀;長期服用6月以上的患者,偶可引起間質性肺炎或肺纖維化,應及早停藥並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藥物相互作用】
1.可導致溶血的藥物與呋喃妥因合用時,有增加溶血反應的可能。
2.與肝毒性藥物合用有增加肝毒性反應的可能;與神經毒性藥物合用,有增加神經毒性的可能。
3.丙磺舒和苯磺唑酮均可抑制呋喃妥因的腎小管分泌,導致後者的血藥濃度增高和(或)血清半衰期延長,而尿濃度則見降低,療效亦減弱,丙磺舒等的劑量應予調整。
【藥理】
呋喃妥因片為抗菌藥。大腸埃希菌對呋喃妥因片多呈敏感,產氣腸桿菌、陰溝腸桿菌、變形桿菌屬、克雷伯菌屬等腸桿菌科細菌的部分菌株對呋喃妥因片敏感,銅綠假單胞菌通常對呋喃妥因片耐藥。呋喃妥因片對腸球菌屬等革蘭陽性菌具有抗菌作用。呋喃妥因片的抗菌活性不受膿液及組織分解產物的影響,在酸性尿液中的活性較強,抗菌作用機制為干擾細菌體內氧化還原酶系統,從而阻斷其代謝過程。
【藥物代謝動力學】
呋喃妥因片微晶型在小腸內迅速而完全吸收,大結晶型的吸收較緩。與食物同服可增加兩種結晶型的生物利用度。血清中藥物濃度甚低,尿中的濃度較高。呋喃妥因片可透過胎盤和血-腦脊液屏障。血清蛋白結合率為60%。血消除半衰期(t1/2?)為0.3~1小時。腎小球濾過為主要排泄途徑,少量自腎小管分泌和重吸收。30%~40%迅速以原形經尿排出,大結晶型的排泄較慢。呋喃妥因片亦可經膽汁排泄,並經透析清除。
【用藥過量】
呋喃妥因片過量的主要表現為嘔吐。
呋喃妥因片過量無特效解毒藥。需進一步誘導嘔吐,並給予大量補液,以保證藥物隨尿液排泄。呋喃妥因片也可經透析清除。
【拼音名】: FUNANTUOYIN PIAN
【性狀】: 呋喃妥因片為腸溶糖衣片,除去包衣後顯黃色。
【貯藏】: 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