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河南省
呂潭學校舊址VI-985
簡介
呂潭學校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民國時期)重要史跡。位於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民國十七年(1928年),由愛國將領吉鴻昌創辦,故又稱吉鴻昌學校。原校舍整齊,設備齊全。1938年黃水泛濫後僅存房屋25間。建國後多次撥款維修。現有教學樓、宿舍、辦公室保存較好,包括國小和初、高中部。舊址
1992年呂潭鄉成立由鄉黨政領導牽頭的教育委員會.呂潭鄉教育組更名為呂潭鄉教育委員會辦公室,簡稱呂潭教辦室.歷屆黨委、政府重視教育硬體建設.1992年投資150萬元的鴻昌職高投入使用.1996年投資20萬元建鴻昌國中大型餐廳.1998年籌資30萬元建羅卜廟國小教學樓.1999年,鄉政府投資70萬元建鴻昌二中高標準實驗樓,同年又籌資30萬元建聶老國小教學樓。2000年投資30萬元在尚村崗靳建的中心幼稚園投入使用,同年籌資56萬元的葛崗國小教學樓投入使用.2000年,關莊和路莊兩國小合併,籌資30萬元在新校址建教學樓及配套設施.同年,籌資60萬元的官地國小教學樓投入使用.同年,鄉政府與宋紅衛、何建成簽訂呂潭二中(又名鴻昌國中)承包協定書,呂潭二中由全民制學校改制為公立民助學校,承包期40年.據鄉教辦室資料統計:呂潭鄉共有一處職業高中,2處國中,27所國小,1箇中心幼稚園,27班學前班,教師421人,225個教學班,9500名學生,青壯年接受鄉成人學校技術培訓率90%,青壯年非文盲率99.7%.
95年省“雙基”驗收,呂潭鄉代表我縣迎接了兩個項目的驗收,並順利通過:2000年又順利通過了省首批“雙基”復驗,為我縣我鄉爭得了榮譽.奧威特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法投資500萬元在呂潭一中建4座教學樓,台胎李梭投資6萬美元建成的齊村國小,都為呂潭的教育增添了新的光彩.
歷史沿革
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創辦的。 1895年10月18日,吉鴻昌將軍出生在扶溝縣呂潭,兒時備受貧困和階級壓迫之苦,從軍後,他感覺一個民族缺乏文化便愚昧無知,注定會被列強欺辱,發展教育實為振興中華的當務之急。1921年(民國十年),吉鴻昌升任營長後,與父親吉筠亭共同籌資,利用鎮上的龍王廟興辦了“呂北初級國小”。此時收入不高的吉鴻昌將節約下的錢供給學校日常開支。1929年,時任寧夏省主席的吉鴻昌,更加熱衷於教育事業,他投資在呂潭西北隅賈魯河畔購地50畝,聘請北平著名工程師馮欣農設計監工,興建了包括新校舍、體育場、校園、校田在內的“私立中山學校”,該校於1931年夏竣工,免費收取附近學生。吉鴻昌將軍每次返鄉,學校是他必到之地,親自檢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1931年,吉鴻昌將軍結束父親的葬禮後,在學校師生大會上說過這樣一段話:“有人說我們父子是大傻瓜,有錢不置莊田給子孫造福,卻大把大把地將錢扔在學校里……我辦學有兩種想法,一是培養大量的人才,才能使國家昌盛,不受帝國主義侵略;二是古往今來,當武將的很少有好下場,一旦跌倒,難免家滅滿門,財產充公,與其叫別人充公不如自己充公,給國家、老百姓辦些有益的事業。”直到1934年11月24日,將軍就義當日在給馮欣農、馬遐富等人的遺書中說:“……所辦學校校款欣農、遐富均悉,並先父在日已交地方正紳辦理,所慮者吾死後恐吾弟等有不明之處還要強行分產,請諸君證明已有其父兄遺囑,屬呂潭地方學校教育地方貧窮子弟而設,皆由先父捐助,非先父兄私產也……”
在艱苦的年代,這所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曾任《光明日報》總編輯的我國著名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穆欣、原天津市副市長李中恆、原廣東軍區副司令員李子木、原河南大學黨委書記李林等都曾在這所學校就讀。
解放後,這所學校先後易名為“呂潭完小”和“呂潭中學”。1987年,為了紀念學校創始人吉鴻昌將軍,校名直接改為“吉鴻昌學校”,並聘請將軍的女兒、天津市政協常委吉瑞芝女士為名譽校長。隨著時光的推移,這所學校雖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風雨,仍然以她的風姿見證著將軍的“國魂”風範。如今,在當地政府的關心下,“吉鴻昌學校”舊址已經成為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她的附近相繼建成了“吉鴻昌國小”、“吉鴻昌中學”和“吉鴻昌職高”三所現代化學校,而將軍那以私化公的高尚品德和民族大義仍然時刻激勵著這裡的師生苦學奮進,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