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散

吹散,指吹之使散開。語出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 石虎於太極殿前起樓,高四十丈……時亢旱,舂雜寶異香為屑,使數百人於樓上吹散之,名曰‘芳塵’。”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詞目:吹散

拼音: chuī sàn

注音: ㄔㄨㄟ ㄙㄢˋ

引證解釋

1. 吹之使散開。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 石虎 於 太極殿 前起樓,高四十丈……時亢旱,舂雜寶異香為屑,使數百人於樓上吹散之,名曰‘芳塵’。” 宋 蘇軾 《六月七日》詩:“電眸虎齒霹靂舌,為余吹散千峰雲。”茅盾 《鍛鍊》十二:“東北風吹散了滿天的浮雲。”

2. 猶拆散。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你自私受軟口湯,到來吹散我們,我們自有說話處。”《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憶昭樓洪楊奏稿·真如鎮典鋪來信一》:“﹝城內窮民﹞刻下恐破城之後玉石不分,為賊盡力把守,未能速滅。倘得吹散此輩,然後攻城為容易。”

3. 謂消弭事端。

《快心編一集》第一回:“我不是與 郝 家有甚親故替他吹散,實是為你計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