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吳鼎元(?—1915),安徽省人,1885年6月,清朝洋務派代表李鴻章創辦北洋武備學堂,9月,吳鼎元考入武備學堂第一期。1887年畢業,李鴻章親自來到天津,主持了武備學堂第一屆學員的畢業考試,並選派他們中的佼佼者遠赴德國留學深造。
1888年冬天,經過嚴格挑選的五名畢業生:吳鼎元、孔慶塘、商德全、滕毓藻、段祺瑞赴德國留學。在德學習三年後歸國,後任第五鎮第二十標標統、第五鎮統制,後來還和段祺瑞一起參與簽名逼迫宣統退位。後任總統府軍事處副官長,1912年9月29日授中將軍銜。
破壞獨立
1911年11月16日,袁世凱被清政府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掌握了全國的軍政大權。袁上任後,立即命令其爪牙張廣建、吳炳湘等到濟南破壞山東獨立,以穩定其在北方的統治秩序。
二十標標統吳鼎元、炮標標統張樹元、中路巡防營領聶憲藩等與張、吳相互勾結,成為一股頗有勢力的反獨立派。逼走軍中主張獨立的官兵,瓦解獨立派隊伍,使本來就不統一的第五鎮發生了內亂。獨立派失去了支柱。第五鎮有兩個協,但當時駐守山東的僅有一個協,而駐在濟南的只有吳鼎元的第二十標。而支持革命的統制賈賓卿對二十標根本無法控制。
經過幾天緊鑼密鼓的籌劃,他們終於向新政權、向獨立派發難了。
11月24日,名曰“山東全體維持會”的反獨立組織在濟南出籠,它“以軍事樞紐,即以軍界為總機關”,標榜的宗旨是“維持大局”、“保衛公安”,實際上是破壞獨立。第五鎮及巡防營反動軍官均參加了這一組織。“全體維持會”在濟南山西會館召集會議時,吳鼎元下令五鎮反獨立官兵將大炮架起來,分別對著都督府和聯合會駐所。各界人士赴會後便被告知,“會議事項,立即議決,不得延宕”(同上書,第45頁)。赴會者多為反獨立分子和對獨立模稜兩可的人物,因而炮口下的山西會館會議十分順利地“決議”:(1)取消獨立名號;(2)取消獨立臨時政府;(3)取消聯合會;(4)取消一切不合清朝行政法規的文書;(5)取消臨時政府印信。
在這種形勢下,孫寶琦認為取消獨立的時機已到,便於11月24日悍然宣布:取消山東獨立名號。至此,短短12天的山東獨立宣告結束。
山東取消獨立後,孫寶琦立即向清廷發了一封自責電,並將巡撫印信交提法使胡建樞。12月17日,清廷內閣正式免去孫寶琦的山東巡撫職務,由提法使胡建樞代理,張廣建代理山東布政使,濟東泰武臨道道員聶憲藩調任山東提法使,吳炳湘任巡警道,吳鼎元則升任第五鎮統制。